一种模块化组合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443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4 00: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组合箱,包括单元箱体,单元箱体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多个单元箱体以四方连续连接方式连接的导槽,至少一组相邻两方的导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可旋转的挡块,挡块用于在匹配且对应两根导槽结合后,锁住导槽,保持单元箱体之间的连接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常规物资储运箱体操作不便的现状,实现了箱体快速地、自由地拼装和拆卸,同时满足在集成状态方便存取箱内物品的要求。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块化集成,非常适用于与模块化、数字化的物资储运系统对箱体的要求,从而大大地提高了物资储运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块化组合箱
本专利技术属于物资储运装备保障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相互连接的箱体结构,尤其是四周通过对应导槽相互连接的模块化组合箱体。
技术介绍
物资储运箱用途很广,需求量很大,而由于其运送物资多是大批量,故将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整体很有必要。目前,物资储运箱体的互相连接,大多数是由卡扣互相连接的。目前大多数箱体互相连接均使用两侧锁扣,导致其只能单列连接。多个箱子叠放时,卡扣被挡住,装卸操作不方便。两侧需要留出操作空间。操作繁琐,浪费空间。储运物资的箱体互相连接功能差,不能形成整体打包箱组。而且物资箱大多数是上板开门,叠放在一起的时候无法存取中间箱子的物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1、目前大多物资箱数箱体互相连接均使用两侧锁扣,导致其只能单列连接;2、目前大多数物资箱箱体互相连接均使用两侧锁扣,导致其只能单列连接,两侧需要留出操作空间,操作繁琐,浪费空间;3、目前大多物资箱数箱体互相连接均使用两侧锁扣,多个箱子叠放时,卡扣被挡住,装卸操作不方便;4、目前物资箱箱体互相连接功能差,不能形成整体打包箱组,操作繁琐;5、目前物资箱大多数是上板开门,叠放在一起的时候无法存取中间箱子的物品。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公开了一种模块化组合箱,包括单元箱体,单元箱体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多个单元箱体以四方连续连接方式连接的导槽,至少一组相邻两方的导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可旋转的挡块,挡块用于在匹配且对应两根导槽结合后,锁住导槽,保持单元箱体之间的连接状态。所述单元箱体的顶板的左右侧的分别设置有一根顶导槽,单元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两根与顶导槽匹配的底导槽;单元箱体的左侧板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左导槽,单元箱体的右侧板设置有与左导槽匹配的右导槽。两个顶导槽和右导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所述单元箱体上设置有箱体门,箱体门设置在单元箱体前侧,箱体门转轴设置在单元箱体前侧下边缘、上边缘或侧边缘,对应开门状态为下开、上翻或者侧开。所述箱体门所在边缘的对侧边缘有拨块儿或者锁,与箱体门转轴配合控制箱体门的开合。所述箱体门上设置有箱体门把手,所述单元箱体的后侧板与有箱体门把手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箱体后盖把手。各个所述单元箱体的高和/或宽为对应的一个或一个以上标准长度单位,每个所述单元箱体的长都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当所述单元箱体的高和/或宽为对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标准长度单位,每一标准长度单位内都设置有对应的导槽。所述单元箱体包括I型单元箱体、II型单元箱体和III型单元箱体;I型单元箱体的高、宽和长都分别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即尺寸规格为1*1*1;II型单元箱体的高和长分别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宽为对应的两个标准长度单位,即尺寸规格为1*2*1;III型单元箱体的宽和长分别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高为对应的两个标准长度单位,即尺寸规格为2*1*1。前后两端的挡块通过设置在导槽上的长轴与导槽旋转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单元箱体四周有类导轨结构,使其可以相互固连为整体,节约空间,吊装、搬运操作方便,单元箱体有不同的标准尺寸规格,合理互相连接,并且拆卸简便;2)导槽的前后两端通过轴固连挡块,通过旋转限制箱体相互运动的锁紧机构可便捷的锁定和解锁单元箱体间连接,进而组合状态可单独拆卸其中任意一个箱体;3)箱体门设置在单元箱体的前侧,在组合状态也能方便的存取任一单元箱体中的物品;4)箱体门转轴门轴至于下边缘,前后侧都设置有把手,可方便的提升较重的单元箱体;5)单元箱体有不同的标准尺寸规格,模块化的组合箱体适合应用于数字化模块化系统。本模块化组合箱体通过四周可以相互连接的导槽和特殊锁紧机构,可以进行若干个大小不同的箱体快速、自由、稳定地拼装和拆卸,以及在集成状态也取物方便。通过对模块化组合箱体的结构设计,使其可以方便地进行模块化集成,解决了常规物资储运箱体集合操作不便的现状,非常契合模块化数字化物资储运系统的要求,适用于大规模柔性化物资储运和管理,使用方便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单元箱体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发大图;图3是本技术的单元箱体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单元箱体的立体图(图中无箱体门1和挡块6);其中,箱体门(1)、左导槽(2)、右导槽(3)、底导槽(4)、顶导槽(5)、挡块(6)、箱体门转轴(7)、箱体门把手(8)、箱体后盖把手(9)、长轴(10);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组合状态的轴侧视图,由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不同类型箱体通过相互连接组合而成:其中:I型单元箱体(A)的高、宽和长都分别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即尺寸规格为1*1*1;II型单元箱体(B)的高和长分别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宽为对应的两个标准长度单位,即尺寸规格为1*2*1;III型单元箱体(C)的宽和长分别为对应的一个标准长度单位,高为对应的两个标准长度单位,即尺寸规格为2*1*1;注:此处的高、宽和长的标准长度单位都是至它们分别对应的标准长度单位,也就是这三个标准长度单位所对应的实际长度可以不同,当然也可以相同;图6为对本技术中任意一个任意类型的单元箱体拆装更换的状态示意图;图7为对本技术中任意一个任意类型的单元箱体打开、关闭的状态示意图。图5-7中,I型单元箱体(A)、II型单元箱体(B)、III型单元箱体(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仅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描述的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向和位置关系为基于本技术结构所示的方向和位置关系,仅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描述,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也不能理解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4所示,该模块化组合箱,包括作为组件组成该模块化组合箱的单元箱体。单元箱体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多个单元箱体以四方连续连接方式连接的导槽,至少一组相邻两方的导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可旋转的挡块6,挡块6用于在匹配且对应两根导槽结合后,锁住导槽,保持单元箱体之间的连接状态。前后两端的挡块6通过设置在导槽上的长轴10与导槽旋转连接。所述“一组相邻两方的导槽”的含义为:“在所述四方连续连接方式中,任意相邻两方的所有导槽”。其中“任意相邻两方”的含义为:“上方和左方”、“上方和右方”、“下方和左方”和“下方和右方”中的任意一个。但实际上,只要任意相邻两方的所有导槽中,每方有任意一个导槽在前后两端分别设置可旋转的挡块6,即可实现需要的锁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单元箱体的顶板的左右侧的分别设置有一根顶导槽5,单元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两根与顶导槽5匹配的底导槽4;单元箱体的左侧板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左导槽2,单元箱体的右侧板设置有与左导槽2匹配的右导槽3。在本实施例中,两个顶导槽5和右导槽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6。如图5-7当若干个单元箱体叠放组合时,相邻单元箱体的左导槽2与右导槽3配合,底导槽4与顶导槽5配合,并通过挡块6转动,将相邻的单元箱体固连起来。此时,该模块化组合箱可以通过转动某个单元箱体周围的挡块6,取消约束,随意抽出该单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块化组合箱,包括单元箱体,其特征在于:单元箱体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多个单元箱体以四方连续连接方式连接的导槽,至少一组相邻两方的导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可旋转的挡块(6),挡块(6)用于在匹配且对应两根导槽结合后,锁住导槽,保持单元箱体之间的连接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块化组合箱,包括单元箱体,其特征在于:单元箱体的上下左右四面均分别设置有用于将多个单元箱体以四方连续连接方式连接的导槽,至少一组相邻两方的导槽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可旋转的挡块(6),挡块(6)用于在匹配且对应两根导槽结合后,锁住导槽,保持单元箱体之间的连接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箱体的顶板的左右侧的分别设置有一根顶导槽(5),单元箱体的底板上设置有两根与顶导槽(5)匹配的底导槽(4);单元箱体的左侧板中间位置设置有一根左导槽(2),单元箱体的右侧板设置有与左导槽(2)匹配的右导槽(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块化组合箱,其特征在于:两个顶导槽(5)和右导槽(3)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挡块(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块化组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箱体上设置有箱体门(1),箱体门(1)设置在单元箱体前侧,箱体门转轴(7)设置在单元箱体前侧下边缘、上边缘或侧边缘,对应开门状态为下开、上翻或者侧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模块化组合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门(1)所在边缘的对侧边缘有拨块儿或者锁,与箱体门转轴(7)配合控制箱体门(1)的开合。6.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霄亮崔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立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