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372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其结构包括自卸车顶棚、自卸车框架、框架支撑柱、框架底座、物流传送带、传送带底座、物流减震底座、车尾灯、移动车轮、车轮滚轴、物流观察窗、防护栏、车大灯、驾驶室车门、后视镜、驾驶室车窗,自卸车顶棚嵌入安装于自卸车框架下表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结构上设有物流减震底座,进行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产生震动,震动传至减震传递板后传递至限位齿条,通过传动齿轮与减震弹簧的配合进行减震,然后传至弹簧活塞柱,通过液压活塞与液压杆进行液压减震,最后在复位弹簧的支撑下,将传动杆传来的压力进行卸力,完成对物流的减震,使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更为平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
本技术是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属于物流机械设备领域。
技术介绍
物流机械设备是现代化企业的主要作业工具之一,是合理组织批量生产和机械化流水作业的基础,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物流设备又是组织物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体现着企业的物流能力大小,物流设备是物流系统中的物质基础,伴随着物流的发展与进步,物流设备不断得到提升与发展。现有技术公开了申请号为:CN201720951330.8的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包括载物主厢,所述载物主厢上侧安装有万向卷轴,所述万向卷轴下侧连接有自动车厢卷门,所述载物主厢下部设有运物传带,所述运物传带下侧安装有抗压车轮,所述抗压车轮左侧安装控制电机,所述控制电机左侧安装有供能油箱,所述载物主厢左侧设有纸类物品储存室,所述纸类物品储存室前侧安装有物流驾驶舱,所述物流驾驶舱前侧安装有后视反光镜,但是该现有技术物流自卸车的减震较差,导致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物品会掉落。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以解决现有技术物流自卸车的减震较差,导致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物品会掉落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其结构包括自卸车顶棚、自卸车框架、框架支撑柱、框架底座、物流传送带、传送带底座、物流减震底座、车尾灯、移动车轮、车轮滚轴、物流观察窗、防护栏、车大灯、驾驶室车门、后视镜、驾驶室车窗,所述自卸车顶棚嵌入安装于自卸车框架下表面,所述框架支撑柱下表面与框架底座相焊接,所述物流传送带嵌入安装于传送带底座上表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与车尾灯相连接,所述移动车轮与车轮滚轴同一轴心,所述物流观察窗位于防护栏左侧面,所述车大灯上表面设有驾驶室车门,所述后视镜位于驾驶室车窗左侧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包括减震传递板、限位齿条、传动齿轮、减震弹簧、弹簧活塞柱、液压活塞、液压杆、复位弹簧、旋转支点、传动杆、传动支点,所述减震传递板下表面与限位齿条相焊接,所述传动齿轮位于减震弹簧左侧面,所述弹簧活塞柱下表面与液压活塞相连接,所述液压杆右侧面设有复位弹簧,所述旋转支点与传动杆相嵌套,所述传动支点上表面设有框架底座。进一步地,所述自卸车框架上表面与框架支撑柱相焊接,所述框架底座下表面与物流传送带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带底座下表面与物流减震底座相贴合,所述车尾灯位于移动车轮左侧面。进一步地,所述车轮滚轴上表面设有物流观察窗,所述防护栏右侧面嵌入安装有车大灯。进一步地,所述车轮滚轴为圆柱体结构,长215cm,直径6cm。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为圆柱体结构,长5cm,直径2cm。进一步地,所述减震弹簧采用扁钢制成,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有益效果本技术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结构上设有物流减震底座,进行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产生震动,震动传至减震传递板后传递至限位齿条,通过传动齿轮与减震弹簧的配合进行减震,然后传至弹簧活塞柱,通过液压活塞与液压杆进行液压减震,最后在复位弹簧的支撑下,将传动杆传来的压力进行卸力,完成对物流的减震,使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更为平稳。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物流减震底座的左侧面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自卸车顶棚-1、自卸车框架-2、框架支撑柱-3、框架底座-4、物流传送带-5、传送带底座-6、物流减震底座-7、车尾灯-8、移动车轮-9、车轮滚轴-10、物流观察窗-11、防护栏-12、车大灯-13、驾驶室车门-14、后视镜-15、驾驶室车窗-16、减震传递板-701、限位齿条-702、传动齿轮-703、减震弹簧-704、弹簧活塞柱-705、液压活塞-706、液压杆-707、复位弹簧-708、旋转支点-709、传动杆-710、传动支点-71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自卸车顶棚1、自卸车框架2、框架支撑柱3、框架底座4、物流传送带5、传送带底座6、物流减震底座7、车尾灯8、移动车轮9、车轮滚轴10、物流观察窗11、防护栏12、车大灯13、驾驶室车门14、后视镜15、驾驶室车窗16,所述自卸车顶棚1嵌入安装于自卸车框架2下表面,所述框架支撑柱3下表面与框架底座4相焊接,所述物流传送带5嵌入安装于传送带底座6上表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7与车尾灯8相连接,所述移动车轮9与车轮滚轴10同一轴心,所述物流观察窗11位于防护栏12左侧面,所述车大灯13上表面设有驾驶室车门14,所述后视镜15位于驾驶室车窗16左侧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7包括减震传递板701、限位齿条702、传动齿轮703、减震弹簧704、弹簧活塞柱705、液压活塞706、液压杆707、复位弹簧708、旋转支点709、传动杆710、传动支点711,所述减震传递板701下表面与限位齿条702相焊接,所述传动齿轮703位于减震弹簧704左侧面,所述弹簧活塞柱705下表面与液压活塞706相连接,所述液压杆707右侧面设有复位弹簧708,所述旋转支点709与传动杆710相嵌套,所述传动支点711上表面设有框架底座4,所述自卸车框架2上表面与框架支撑柱3相焊接,所述框架底座4下表面与物流传送带5相连接,所述传送带底座6下表面与物流减震底座7相贴合,所述车尾灯8位于移动车轮9左侧面,所述车轮滚轴10上表面设有物流观察窗11,所述防护栏12右侧面嵌入安装有车大灯13,所述车轮滚轴10为圆柱体结构,长215cm,直径6cm,所述减震弹簧704为圆柱体结构,长5cm,直径2cm,所述减震弹簧704采用扁钢制成,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本专利所说的复位弹簧708是一种利用弹性来工作的机械零件,用弹性材料制成的零件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又恢复原状,所述液压杆707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在进行使用时,适用于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进行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产生震动,震动传至减震传递板701后传递至限位齿条702,通过传动齿轮703与减震弹簧704的配合进行减震,然后传至弹簧活塞柱705,通过液压活塞706与液压杆707进行液压减震,最后在复位弹簧708的支撑下,将传动杆710传来的压力进行卸力,完成对物流的减震。本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物流自卸车的减震较差,导致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物品会掉落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技术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结构上设有物流减震底座,进行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产生震动,震动传至减震传递板后传递至限位齿条,通过传动齿轮与减震弹簧的配合进行减震,然后传至弹簧活塞柱,通过液压活塞与液压杆进行液压减震,最后在复位弹簧的支撑下,将传动杆传来的压力进行卸力,完成对物流的减震,使运输时或者自动卸货时更为平稳。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自卸车顶棚(1)、自卸车框架(2)、框架支撑柱(3)、框架底座(4)、物流传送带(5)、传送带底座(6)、物流减震底座(7)、车尾灯(8)、移动车轮(9)、车轮滚轴(10)、物流观察窗(11)、防护栏(12)、车大灯(13)、驾驶室车门(14)、后视镜(15)、驾驶室车窗(16),所述自卸车顶棚(1)嵌入安装于自卸车框架(2)下表面,所述框架支撑柱(3)下表面与框架底座(4)相焊接,所述物流传送带(5)嵌入安装于传送带底座(6)上表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7)与车尾灯(8)相连接,所述移动车轮(9)与车轮滚轴(10)同一轴心,所述物流观察窗(11)位于防护栏(12)左侧面,所述车大灯(13)上表面设有驾驶室车门(14),所述后视镜(15)位于驾驶室车窗(16)左侧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7)包括减震传递板(701)、限位齿条(702)、传动齿轮(703)、减震弹簧(704)、弹簧活塞柱(705)、液压活塞(706)、液压杆(707)、复位弹簧(708)、旋转支点(709)、传动杆(710)、传动支点(711),所述减震传递板(701)下表面与限位齿条(702)相焊接,所述传动齿轮(703)位于减震弹簧(704)左侧面,所述弹簧活塞柱(705)下表面与液压活塞(706)相连接,所述液压杆(707)右侧面设有复位弹簧(708),所述旋转支点(709)与传动杆(710)相嵌套,所述传动支点(711)上表面设有框架底座(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自动化物流自卸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自卸车顶棚(1)、自卸车框架(2)、框架支撑柱(3)、框架底座(4)、物流传送带(5)、传送带底座(6)、物流减震底座(7)、车尾灯(8)、移动车轮(9)、车轮滚轴(10)、物流观察窗(11)、防护栏(12)、车大灯(13)、驾驶室车门(14)、后视镜(15)、驾驶室车窗(16),所述自卸车顶棚(1)嵌入安装于自卸车框架(2)下表面,所述框架支撑柱(3)下表面与框架底座(4)相焊接,所述物流传送带(5)嵌入安装于传送带底座(6)上表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7)与车尾灯(8)相连接,所述移动车轮(9)与车轮滚轴(10)同一轴心,所述物流观察窗(11)位于防护栏(12)左侧面,所述车大灯(13)上表面设有驾驶室车门(14),所述后视镜(15)位于驾驶室车窗(16)左侧面,所述物流减震底座(7)包括减震传递板(701)、限位齿条(702)、传动齿轮(703)、减震弹簧(704)、弹簧活塞柱(705)、液压活塞(706)、液压杆(707)、复位弹簧(708)、旋转支点(709)、传动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先达物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