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2025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包括:座体、外滚动体、支撑部件、旋转驱动机构、内安装圈以及夹持机构;外滚动体通过支撑部件能转动地置于座体上,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座体上,以驱动外滚动体滚动,外滚动体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在安装空内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有内安装圈,内安装圈中心用于穿过工件,内安装圈上安装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机构。组合式夹持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装置加工困难以及CT检测时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件夹持机构,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
技术介绍
圆柱体工件的装夹固定在日常的工业生产中应用普遍,需求量大,比如广泛适用于机械加工、设备安装固定、检测、运输等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较大型的圆柱体或近似圆柱工件及设备的整体装夹需求越来越突出,传统的小工件或常规工件的定心装夹已很难满足,譬如在需要夹紧并能实现直径跨度较大的工件旋转运动时,亦很难有较好的办法兼顾实现不同直径工件的夹紧,设备制造成本高,制造周期长。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公开号为CN107283191A的用于大型近圆柱工件的夹持系统及夹持方法,该系统中实现了当需要进行CT检测时将柱形工件夹持,并使得工件在旋转过程中进行扫描,在第一夹具本体上开设有第一导向凹槽,在第二夹具本体上开设有第二导向凹槽,以当第一夹具本体以及第二夹具本体旋转时能入支撑部件至第一导向凹槽和第二导向凹槽内对第一夹具本体以及第二夹具本体进行支撑,同时需要在第一夹具本体以及第二夹具本体外壁上设置传动齿,故存在以下问题:1)在一个圆环上需要设置环形凹槽和传动齿,导致加工困难;2)同时由于CT扫描时以传动齿所在圆周为基准,需要检测工件外壁到传动齿所在圆周之间的距离来判断加工得到的工件外壁是否加工准确等,然后传动齿加工精度难以控制,导致加工得到的工件外壁是否加工准确的判断结果结果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提供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因需要在同一个圆环上设置环形凹槽和传动齿而导致加工困难的问题,同时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以传动齿所在圆周为基准来判断工件外壁是否加工准确而导致得到的判断结果误差较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包括:座体、外滚动体、支撑部件、旋转驱动机构、内安装圈以及夹持机构;外滚动体通过支撑部件能转动地置于座体上,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座体上,以驱动外滚动体滚动,外滚动体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在安装空内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有内安装圈,内安装圈中心用于穿过工件,内安装圈上安装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机构。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第一、通过外滚动体与夹持装置的组合作用可装夹不同直径的工件,使得适用性提高,使得本组合式夹持装置的利用价值更大,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第二、同时外滚动体与夹持装置都是可以分体加工制造,降低了制造难度和加工成本;第三、内安装圈与外滚动体分开设置,避免因需要同时加工两个内外的环而导致加工工序麻烦,减少加工成本,且内安装圈单独加工后的精度更高,边缘围成的圆更加精确,这样内安装圈的边缘就可以用来在CT扫描检测中作为基准,降低因基准物误差而导致测量误差大的现象。本技术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技术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右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剖视图。附图标记:座体1、外滚动体2、支撑部件3、旋转驱动机构4、内安装圈5、夹持机构6、圆环段21、外齿段22、安装腔41、电机42、齿轮43、平台11、支撑底座12、夹持臂61、径向驱动部62、垫块63。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如图1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包括:座体1、外滚动体2、支撑部件3、旋转驱动机构4、内安装圈5以及夹持机构6;外滚动体2通过支撑部件3能转动地置于座体1上,旋转驱动机构4安装座体1上,以驱动外滚动体2滚动,外滚动体2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在安装空内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有内安装圈5,内安装圈5中心用于穿过工件,内安装圈5上安装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机构6。为了使得CT检测时判断结果误差减小,同时减小加工的困难性,外滚动体2的外圈设为圆环段21,外滚动体2包括圆环段21以及外齿段22,支撑部件3对圆环段21进行支撑,圆环段21一端面与外齿段22一端面连接,外齿段22用于与旋转驱动机构4连接。实现圆环段21以及外齿段22的分开加工,减小一次性加工两个同心圆环的难度,同时减少现有技术中在外滚动体上开设导向槽的工序,仅用直径较大的圆环段21就能通过支撑部件对整个外滚动体2进行支撑。为了能够提供一个对工件的稳定支撑结构,支撑部件3的数量至少有三个,且每一支撑部件3均为能转动地安装在座体1上的滚轮,滚轮与圆环段21外壁相切。为了使得外滚动体相对支撑部件能够转动顺畅,且保证对外滚动体的支撑力度足够。圆环段21外直径大于外齿段22外直径。为整个驱动夹持装置提供动力基础,同时方便于当工件需要夹持时能够完成工件夹紧后自锁的功能,旋转驱动机构4包括:传动齿、齿轮43、带动部(图中未示)以及电机42,在座体1内安装有安装腔41,在安装腔41内安装有电机42,电机42的输出轴通过带动部连接至一齿轮43上,齿轮43能转动地安装在座体1上,齿轮43伸出座体1,外齿段22外壁上安装有传动齿,齿轮43与外齿段22啮合。电机42通过带动部带动齿轮转动,齿轮带动传动齿转动,传动齿带动外滚动体转动,进而实现对夹持后的工件进行旋转。为了使得放置工件时能保持稳定性,方便检测,座体1包括平台11以及支撑底座12,支撑底座12用于开设旋转驱动机构4以及用于安装支撑部件3,在平台11上设置有与工件轴线平行的滑轨,支撑底座12能滑动地安装在滑轨上。为了便于对不同直径的工件进行夹持,夹持机构6包括夹持臂61以及径向驱动部62,在内安装圈5上安装有能在径向上移动的夹持臂61,在内安装圈5上亦安装有径向驱动部62,径向驱动部62(可以是单个气缸,每一夹持臂61均对应设置一个气缸,实现所有夹持臂均能在径向上运动)与夹持臂61连接,以驱动夹持臂61在径向上移动。为了在夹持工件时保护工件不会因夹持时受到损坏,夹持臂61靠近工件的端面安装有一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垫块63,实现夹持臂61通过具有弹性的垫块63作用于工件,避免因夹持臂的夹持力度过大而导致工件损伤。为了使得垫块与工件们能够更好的接触,提高垫块63对工件的作用面积,提供更大的摩擦力,便于工件的夹持,垫块63与工件的端面为与工件外壁相匹配的弧面。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外滚动体、支撑部件、旋转驱动机构、内安装圈以及夹持机构;外滚动体通过支撑部件能转动地置于座体上,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座体上,以驱动外滚动体滚动,外滚动体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在安装空内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有内安装圈,内安装圈中心用于穿过工件,内安装圈上安装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外滚动体、支撑部件、旋转驱动机构、内安装圈以及夹持机构;外滚动体通过支撑部件能转动地置于座体上,旋转驱动机构安装座体上,以驱动外滚动体滚动,外滚动体中心开设有安装孔,在安装空内通过若干连接件连接有内安装圈,内安装圈中心用于穿过工件,内安装圈上安装有用于夹紧工件的夹持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外滚体包括圆环段以及外齿段,支撑部件对圆环段进行支撑,圆环段一端面与外齿段一端面连接,外齿段用于与旋转驱动机构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件的数量至少有三个,且每一支撑部件均为能转动地安装在座体上的滚轮,滚轮与圆环段外壁相切。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环段外直径大于外齿段外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组合式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驱动机构包括:传动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谭辉张钦诚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真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