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2082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包括进气喇叭、壳体、出气喇叭和集油箱;所述出气喇叭设置在壳体顶部,所述进气喇叭设置在壳体中部,所述集油箱设置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板、电极上架、固定上板、固定下板、电极下架和内隔斜板,所述固定上板与固定下板之间均匀安装有集油管,所述通气孔与通气孔的间隙内设置有均流孔,所述集油管内设置有电极线,所述电极线的上端连接电极上架,所述电极线的下端连接电极下架;所述内隔斜板朝集油箱方向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结构简单,采用侧面进气,使废气均匀分布,又采用均流孔,使得废气均匀通向底部,避免废气净化不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烟净化装置,具体设计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
技术介绍
纺织品在经过织造和染色过程中,为改善产品的外观、表面特性和染色质量,需要添加多种纺织助剂和溶剂,染色和漂洗后的纺织品携带的大量水分、油脂、蜡质和溶剂等,各种有机化合物一起,在定型机内高温热处理时受热挥发,随废热空气一同排出,成为废气。定型机烟气的出口温度一般在100~200℃范围内,当废气从排入大气、温度降至露点以下时,其中的水蒸汽冷凝成为白色水汽,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因降温而凝聚,形成由大量微小粒径、粘稠性颗粒组成的淡蓝色烟雾,并带有难闻的气味。废气中挥发性的有机蒸汽和粘稠性油雾颗粒,与织物纤维和尘埃等固体颗粒一起,分别构成定型机烟气的气液固三态主要污染物。染整定型机废气是一种油雾颗粒,包含了气、液、固三态污染物的混合流体,浓度在25~120mg/Nm3之间,粒径分布主要介于0.01~1.0μm之间,极难除去,具有“温度高、湿度大、含油脂和成分复杂”等特征,极难除去,其危害十分严重;废气中的有机蒸汽和油雾烟气,是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和PM2.5的重要来源,也是构成空气中光化学烟雾的源头,影响环境空气质量和破坏地球生态。废气中含有令人作呕的气味和令人生厌的油性颗粒,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废气中含有的多种持久性污染物质,容易造成人体的呼吸道疾病,影响人体免疫力对生殖系统造成较大的毒害,甚至可能造成癌变。而目前市面上的除油烟装置可以将部分废气净化,但是整体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结构复杂,而且效益不高,不能完全将废气去除干净,这类污染物,即使质量浓度很低,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并且显著降低排气的透光度,影响大气环境的视觉感观,破坏整个城市的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解决了现有除油烟装置体积大、能耗高、效益低等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包括进气喇叭、壳体、出气喇叭和集油箱;所述出气喇叭设置在壳体顶部,所述进气喇叭设置在壳体中部,所述集油箱设置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板、电极上架、固定上板、固定下板、电极下架和内隔斜板,所述喷淋板上安装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固定上板和固定下板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固定上板与固定下板之间均匀安装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的两端分别与通气孔连通;所述固定下板上还开设有均流孔,所述均流孔开设于通气孔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集油管内设置有电极线,所述电极线与集油管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极线的上端连接电极上架,所述电极线的下端连接电极下架;所述内隔斜板朝集油箱方向倾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检修平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高压恒流源。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集油管的直径为200-25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均流孔的直径为100-150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集油管的内外壁上均设置有不沾油不导电纳米涂料层。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化,所述电极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集油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主要是通过静电吸附废气中的油雾与水雾颗粒,起到净化的效果,其中:(1)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采用进气喇叭,将废气均匀输入壳体内部,并且从壳体侧面进气,将废气直接均匀吹向集油管,使集油管可以直接迅速对废气进行均匀分布。(2)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设置有均流孔,使废气进入壳体向下流动时,可以均匀分布,并使每个集油管都可以对废气进行充分作用,防止废气过于集中,避免部分集油管的废气过多,而部分集油管无废气的现象。(3)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设置有喷淋装置,可以定时清洗集油管内外壁的污垢,保证集油管的洁净,避免集油管上残留的油雾等影响废气的净化,确保整个装置的效益。(4)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在高压放电过程中会产生臭氧和等离子体,有效消除废气的刺激性恶臭气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固定下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固定上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出气喇叭;2、壳体;3、进气喇叭;4、集油箱;5、喷淋板;6、电极上架;7、电极线;8、集油管;9、电极下架;10、内隔斜板;11、喷淋头;12、检修平台;13、高压恒流源;14、均流孔;15、固定上板;16、固定下板;17、通气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2、图3以及图4所示,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包括进气喇叭3、壳体2、出气喇叭1和集油箱4;所述出气喇叭1设置在壳体2顶部,所述进气喇叭3设置在壳体2中部,所述集油箱4设置在壳体2底部;所述壳体2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板5、电极上架6、固定上板15、固定下板16、电极下架9和内隔斜板10,所述喷淋板5上安装有多个喷淋头11;所述固定上板15和固定下板16开设有多个通气孔17,所述固定上板15与固定下板16之间均匀安装有集油管8,所述集油管8的两端分别与通气孔17连通;所述固定下板16上还开设有均流孔14,所述均流孔14开设于通气孔17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集油管8内设置有电极线7,所述电极线7与集油管8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极线7的上端连接电极上架6,所述电极线7的下端连接电极下架9;所述内隔斜板10朝集油箱4方向倾斜。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的顶部还设置有检修平台12,所述壳体2的底部设置有高压恒流源13,所述集油管8的直径为219mm,所述均流孔14的直径为100mm,所述集油管8的内外壁上均设置有不沾油不导电纳米涂料层,所述电极线7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伸出集油管8。本技术的使用原理:来自染整定型机烟气从进气喇叭3进入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废气从湿式静电除油烟侧面均匀进入集油管8与集油管8的间距空间中,随后向下流动,经过均流孔14进行气流均布到达固定下板16下方;由于废气中部分的水雾和油雾受到重力作用直接下沉降流入底部内隔斜板10上;再然后烟气通过通气孔17进入到集气管中,由于电极线7的作用,在集油管8形成一个高压脉冲静电场,在高压脉冲静电场作用下,亚微米级的油雾与水雾颗粒等有害物质一同被吸附到集油管8的管壁上,由于重力的作用,集油管8管壁上的油雾和水雾颗粒沿着集油管8管壁流到内隔斜板10上,最后沿着内隔斜板10流向集油箱4,而经净化的气体则通过出气喇叭1排入大气中,从而解决和消除了废气中有机蒸汽和油雾烟气这种大气中破坏臭氧层的物质和造成PM2.5的重要来源物质。集油管8的管壁上,油雾、水雾形成液膜不断沉积,并受重力作用向下流动,实现集油管8管壁的自动清洁,同时定时开启喷淋头11对集油管8清洗。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主要是通过静电吸附废气中的油雾与水雾颗粒,起到净化的效果,其中:(1)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采用进气喇叭3,将废气均匀输入壳体2内部,并且从壳体2侧面进气,将废气直接均匀吹向集油管8,使集油管8可以直接迅速对废气进行均匀分布。(2)本技术的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设置有均流孔14,使废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喇叭、壳体、出气喇叭和集油箱;所述出气喇叭设置在壳体顶部,所述进气喇叭设置在壳体中部,所述集油箱设置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板、电极上架、固定上板、固定下板、电极下架和内隔斜板,所述喷淋板上安装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固定上板和固定下板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固定上板与固定下板之间均匀安装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的两端分别与通气孔连通;所述固定下板上还开设有均流孔,所述均流孔开设于通气孔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集油管内设置有电极线,所述电极线与集油管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极线的上端连接电极上架,所述电极线的下端连接电极下架;所述内隔斜板朝集油箱方向倾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静电除油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喇叭、壳体、出气喇叭和集油箱;所述出气喇叭设置在壳体顶部,所述进气喇叭设置在壳体中部,所述集油箱设置在壳体底部;所述壳体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有喷淋板、电极上架、固定上板、固定下板、电极下架和内隔斜板,所述喷淋板上安装有多个喷淋头;所述固定上板和固定下板开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固定上板与固定下板之间均匀安装有集油管,所述集油管的两端分别与通气孔连通;所述固定下板上还开设有均流孔,所述均流孔开设于通气孔之间的间隙中;所述集油管内设置有电极线,所述电极线与集油管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本贵陈希梁志楷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菲叶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