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2055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1: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反应釜,包括下部的一次氧化部及上部的二次氧化部;所述一次氧化部包括底板,筒体上设置物料进口,所述物料进口处设置一次喷液口,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填料支撑,填料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撑上;填料的上方设置喷淋器,喷淋器与一次进口连接;筒体下方设置一次出口,所述一次出口与一次进口间设置循环泵;所述一次氧化部的筒体内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根部的底板上还设置加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双循环工序,提高了吸收效率,能将反应进行得更充分,对保护环境更为有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反应釜
本技术涉及化工
,具体说是一种用于反应釜。
技术介绍
氧化反应经常用于化工生产之中,但对于氧化较困难的物料,需要添加催化剂,并符合一定的反应条件,然后才能进行反应。现有的氧化反应一般采用较原始的设备,一种可满足反应条件的综合性的反应设备未见记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反应充分的反应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反应釜,包括下部的一次氧化部及上部的二次氧化部;所述一次氧化部包括底板,筒体上设置物料进口,所述物料进口处设置一次喷液口,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填料支撑,填料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撑上;填料的上方设置喷淋器,喷淋器与一次进口连接;筒体下方设置一次出口,所述一次出口与一次进口间设置循环泵;所述一次氧化部的筒体内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根部的底板上还设置加热器;所述二次氧化部包括与筒体连接的锥形隔板,锥形隔板上设置内筒,所述内筒与下方的一次氧化部连通;锥形隔板与筒体连接处设置二次出口;内筒上方设置分布器,分布器上方设置设置喷淋器,喷淋器与二次进口连接;所述二次出口与二次进口间设置循环泵;二次氧化部的上方设置顶盖及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二次喷液口。本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双循环工序,提高了吸收效率,能将反应进行得更充分,对保护环境更为有利。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本技术包括下部的一次氧化部100及上部的二次氧化部200;所述一次氧化部包括底板1,筒体2上设置物料进口N1,所述物料进口处设置一次喷液口P1,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填料支撑3,填料4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撑3上;填料4的上方设置喷淋器5,喷淋器与一次进口C2连接;筒体下方设置一次出口C1,所述一次出口C1与一次进口C2间设置循环泵10;所述一次氧化部的筒体内设置搅拌轴11,搅拌轴11上设置搅拌叶片12;所述搅拌轴的根部的底板上还设置加热器13;搅拌轴与底板间设置密封环14;所述二次氧化部包括与筒体连接的锥形隔板6,锥形隔板6上设置内筒7,所述内筒7与下方的一次氧化部连通;锥形隔板6与筒体连接处设置二次出口C3;内筒7上方设置分布器8,分布器8上方设置设置喷淋器5,喷淋器5与二次进口C4连接;所述二次出口C3与二次进口C4间设置循环泵10;二次氧化部的上方设置顶盖9及气体出口N2,所述气体出口N2处设置二次喷液口P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一次氧化部及上部的二次氧化部;所述一次氧化部包括底板,筒体上设置物料进口,所述物料进口处设置一次喷液口,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填料支撑,填料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撑上;填料的上方设置喷淋器,喷淋器与一次进口连接;筒体下方设置一次出口,所述一次出口与一次进口间设置循环泵;所述一次氧化部的筒体内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根部的底板上还设置加热器;所述二次氧化部包括与筒体连接的锥形隔板,锥形隔板上设置内筒,所述内筒与下方的一次氧化部连通;锥形隔板与筒体连接处设置二次出口;内筒上方设置分布器,分布器上方设置设置喷淋器,喷淋器与二次进口连接;所述二次出口与二次进口间设置循环泵;二次氧化部的上方设置顶盖及气体出口,所述气体出口处设置二次喷液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下部的一次氧化部及上部的二次氧化部;所述一次氧化部包括底板,筒体上设置物料进口,所述物料进口处设置一次喷液口,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填料支撑,填料固定在所述填料支撑上;填料的上方设置喷淋器,喷淋器与一次进口连接;筒体下方设置一次出口,所述一次出口与一次进口间设置循环泵;所述一次氧化部的筒体内设置搅拌轴,搅拌轴上设置搅拌叶片;所述搅拌轴的根部的底板上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张吉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中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