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葵播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838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3 20: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黄秋葵播种机,包括打孔芯棒,所述打孔芯棒的中部设置有种子箱,所述打孔芯棒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播种通道,所述种子箱内倾斜设置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含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在两者上的送料带,所述送料组件的出料口对准播种通道的进料口,所述播种通道的播种口设置在打孔芯棒的末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便于打孔、播种,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黄秋葵播种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黄秋葵播种机。
技术介绍
目前黄秋葵种植分为直播和幼苗移栽,其直播主要靠人工地膜打孔进行播种,导致需要一人进行地膜打孔,另一人跟随进行播种,费时费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黄秋葵播种机,不仅结构设计合理,而且高效便捷。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黄秋葵播种机,包括打孔芯棒,所述打孔芯棒的中部设置有种子箱,所述打孔芯棒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播种通道,所述种子箱内倾斜设置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含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在两者上的送料带,所述送料组件的出料口对准播种通道的进料口,所述播种通道的播种口设置在打孔芯棒的末端。进一步的,所述送料带的外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料板,若干个所述取料板沿着送料带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取料板倾斜设置。进一步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取料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容纳一个黄秋葵种子。进一步的,所述种子箱内设置有与主动轮相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开关设置在打孔芯棒的顶端。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芯棒与种子箱固定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打孔芯棒外套设有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复位弹簧的空腔,所述定位套筒的下部设置有利于种子箱上下运动的凹部,所述打孔芯棒的上部设置有用以压紧复位弹簧的压紧块。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筒的末端经连接架连接有切膜套环,所述连接架与切膜套环均架设在打孔芯棒的外部。进一步的,所述定位套筒、连接架以及切膜套环固定连接在一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合理,而且便于打孔、播种,高效便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构造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打孔芯棒的构造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定位套筒的内部构造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定位套筒的外部构造侧视示意图。图中:1-打孔芯棒,2-种子箱,3-播种通道,4-送料组件,401-主动轮,402-从动轮,403-送料带,404-取料板,405-驱动电机,406-开关,5-定位套筒,6-进料口,7-播种口,8-复位弹簧,9-凹部,10-压紧块,11-连接架,12-切膜套环。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5所示,一种黄秋葵播种机,包括打孔芯棒1,所述打孔芯棒1的中部设置有种子箱2,所述打孔芯棒1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播种通道3,所述种子箱2内倾斜设置有送料组件4,所述送料组件4包含主动轮401、从动轮402以及套设在两者上的送料带403,所述送料组件4的出料口对准播种通道3的进料口6,所述播种通道3的播种口7设置在打孔芯棒1的末端。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送料带403的外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料板404,若干个所述取料板404沿着送料带403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取料板404倾斜设置。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取料板404之间围成的空间容纳一个黄秋葵种子。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种子箱2内设置有与主动轮401相连接的驱动电机405,所述驱动电机405的开关406设置在打孔芯棒1的顶端,便于工作人员启闭所述驱动电机405;所述驱动电机405工作,就能将黄秋葵的种子自下而上输送至播种通道3的进料口6,所述进料口6的大小以不干涉取料板404为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打孔芯棒1与种子箱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打孔芯棒1外套设有定位套筒5,所述定位套筒5的上部设置有用以放置复位弹簧8的空腔,所述定位套筒5的下部设置有利于种子箱2上下运动的凹部9,所述打孔芯棒1的上部设置有用以压紧复位弹簧8的压紧块10;所述凹部9的设置以定位套筒5不干涉种子箱2的上下运动为准。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筒5的末端经连接架11连接有切膜套环12,所述连接架11与切膜套环12均架设在打孔芯棒1的外部;所述播种通道3、定位套筒5、连接架11以及切膜套环12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架11整体呈半圆锥形,所述连接架11的前部无零部件,便于所述种子箱2上下运动而无干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套筒5、连接架11以及切膜套环1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打孔芯棒1的顶端设置有横向把手,在自然状态下,所述打孔芯棒1与定位套筒5之间具有运动距离,所述运动距离与打孔芯棒1的下行行程相等,这样保持每次播种的深度相同。本技术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本技术适用于覆盖有地膜的种植地使用,将所述切膜套环12置于待播种位置的上方,在地膜上切割出一个较大的膜孔,接着向下按压所述打孔芯棒1,所述打孔芯棒1破开地膜插入土壤,打开所述开关406,所述驱动电机405工作,所述主动轮401转动,所述送料带403将黄秋葵的种子送入播种通道3,黄秋葵的种子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所述播种通道3进入土壤,松开所述打孔芯棒1,所述打孔芯棒1在复位弹簧8的作用下,自动从土壤中弹出,工作人员将本技术放置下一个待播种位置的上方,重复上述步骤,完成黄秋葵的播种。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技术的启示下都可以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黄秋葵播种机。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黄秋葵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孔芯棒,所述打孔芯棒的中部设置有种子箱,所述打孔芯棒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播种通道,所述种子箱内倾斜设置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含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在两者上的送料带,所述送料组件的出料口对准播种通道的进料口,所述播种通道的播种口设置在打孔芯棒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黄秋葵播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打孔芯棒,所述打孔芯棒的中部设置有种子箱,所述打孔芯棒的下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播种通道,所述种子箱内倾斜设置有送料组件,所述送料组件包含主动轮、从动轮以及套设在两者上的送料带,所述送料组件的出料口对准播种通道的进料口,所述播种通道的播种口设置在打孔芯棒的末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带的外侧壁间隔设置有若干个取料板,若干个所述取料板沿着送料带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取料板倾斜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黄秋葵播种机,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取料板之间围成的空间容纳一个黄秋葵种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黄秋葵播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基练冬梅赖正锋姚运法林碧珍周龙生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蔗麻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