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监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827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安防监控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监控设备,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以及散热单元,壳体内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将壳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互不连通,第一腔室用于容纳散热单元,第二腔室用于容纳热元件,其中,散热单元贴设在导热结构位于第一腔室的一侧,热元件贴设在导热结构位于第二腔室的一侧。上述实施例中,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传导至散热单元进行散热,并且,由于散热单元与热元件的分腔设置,实现了散热单元的模块化安装,同时,在维修过程中,只需要打开第一腔室即可,不必对第二腔室进行拆装,不会对产品的IP防护等级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监控设备
本技术涉及安防监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监控设备。
技术介绍
安防监控类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在智能监控应用领域AI硬件方案的应用成为大势所趋,由于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伴随着热量的产生,使壳体内的工作环境温度升高,从而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散热方案。现有的散热方案中主要通过在发热量较大的主芯片的表面固定散热器进行散热,主芯片和散热器都设置在壳体中,在进行散热器的维修或更换时,需要对壳体结构进行拆装,从而影响产品的IP防护等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及监控设备,便于散热器的维修或更换,并不对产品的IP防护等级造成影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以及散热单元,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将所述壳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互不连通,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纳所述散热单元,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纳热元件,所述热元件为该摄像机内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元器件,如主芯片,其中;所述散热单元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所述热元件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上述实施例中,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传导至散热单元进行散热,并且,由于散热单元与热元件的分腔设置,实现了散热单元的模块化安装,同时,在维修过程中,只需要打开第一腔室即可,不必对第二腔室进行拆装,不会对产品的IP防护等级造成影响。具体设置时,导热结构呈弯折状设置,所述散热单元至少有一面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除导热结构外,散热单元还可以贴设在第一腔室的侧壁上。可选的,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热元件分别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两侧相对应的区域。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经导热结构能够快速传导至散热单元,提高了散热效率。导热结构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可选的,导热结构与壳体为一体结构。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导热结构之间设有导热界面材料;所述热元件与所述导热结构之间设有导热界面材料。在散热单元与导热结构之间以及热元件与导热结构之间设置导热界面材料,填补了接触面之间存在的空隙,提高了导热效率。为了便于散热结构的安装与维修,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开口以及覆盖所述第一开口的遮阳罩。遮阳罩具有遮盖以及隔热作用,同时提高了壳体的外观效果。第一腔室可以容纳多种散热结构,以满足不同的散热要求,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单元为具有翅片结构的散热单元,翅片结构增加了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或者,所述散热单元还设有风扇,风扇在转动过程中,加快了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具体设置时,所述第一腔室的侧壁上还设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用于加强第一腔室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空气流通,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散热单元还可以为相变储能单元,如采用固液相变储能单元,固体介质在液化过程中可以吸收热元件产生的热量。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监控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结构,该散热结构中,一方面,通过热元件、导热结构、散热单元实现热量的传递,降低壳体内的温度;另一方面,由于散热单元与热元件分腔设置,实现了散热单元的模块化安装,并且,在维修过程中,只需要打开第一腔室即可,不必对第二腔室进行拆装,不会对产品的IP防护等级造成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示的壳体的A-A视图;图3为图1中所示的壳体的B-B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散热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壳体20-导热结构30-第一腔室31-第一开口32-遮阳罩40-第二腔室50-散热单元60-热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实施例中,热元件指发热量较大的电子元器件,如主芯片,热元件可以为一个、两个或多个,并且,容纳有热元件的腔室内还设有其它的电子元器件,如PCB板,线缆等,这些电子元器件相互配合保证了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本技术实施例中,IP防护等级表示监控设备的防尘防湿气的性能,监控设备包括摄像机等。该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包括壳体以及散热单元,壳体内设有导热结构,导热结构将壳体分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为两个互不连通的腔室,第一腔室用于容纳散热单元,第二腔室用于容纳热元件,其中,散热单元贴设在导热结构位于第一腔室的一侧,热元件贴设在导热结构位于第二腔室的一侧。上述实施例中,导热结构将壳体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分别用于容纳散热单元以及热元件,热元件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传导至散热单元进行散热,同时,由于散热单元与热元件的分腔设置,实现了散热单元的模块化安装,即对不同的散热单元,都可以将其固定在第一腔室内,并使散热单元的表面与导热结构的表面相接触,以吸收来自第二腔室的热量,并且,在维修过程中,只需要打开第一腔室即可,不必对第二腔室进行拆装,不会对产品的IP防护等级造成影响。为了方便理解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其进行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所示,该散热结构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导热结构20,导热结构20在壳体10内形成隔断,将壳体10分为第一腔室30和第二腔室40,第一腔室30和第二腔室40互不连通,其中,第一腔室30用于容纳散热单元50,第二腔室40用于容纳热元件60,热元件60为该摄像机内发热较严重的电子元器件,如主芯片,热元件60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第二腔室40内还容纳有其它电子元器件,如PCB板、线缆等,这些电子元器件相互配合保证了摄像机的正常运行,因此,第二腔室40具有较高的IP防护等级。该散热结构中,通过将散热单元50与这些电子元器件分腔设置,使得散热单元50在进行安装与维修时,只需要打开第一腔室30即可,不必对第二腔室40进行拆装,从而保证了第二腔室40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该散热结构中,如图3所示,散热单元50贴设在导热结构20位于第一腔室30的一侧,热元件60贴设在导热结构20位于第二腔室40的一侧,热元件60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结构20传导至散热单元50进行散热。导热结构20由导热性良好的材料制成,较佳的,导热结构20与壳体10为一体结构,在具体设置时,导热结构20成弯折状设置,导热结构20具有较大的表面积,散热单元50至少有一面贴设在导热结构20位于第一腔室30的一侧,为提高散热效率,散热单元50与热元件60分别贴设在导热结构20两侧相对应的区域,或者,第二腔室40内,导热结构20上贴设有热元件60的区域在第一腔室30的一侧都与散热单元50紧密接触,这样,使得热元件60产生的热量能够快速传递到散热单元5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除导热结构20外,散热单元50还可以与第一腔室30的侧壁贴合,为壳体10散热,在此不再详细介绍。在一个具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散热单元,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将所述壳体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纳所述散热单元,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纳热元件,其中:所述散热单元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所述热元件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控设备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以及散热单元,所述壳体内设有导热结构,所述导热结构将所述壳体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用于容纳所述散热单元,所述第二腔室用于容纳热元件,其中:所述散热单元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所述热元件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二腔室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结构呈弯折状设置,所述散热单元至少有一面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腔室的一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单元与所述热元件分别贴设在所述导热结构两侧相对应的区域。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张智勇张超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