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ZN42 27 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6754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10: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ZN42 27 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外壳和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外壳(6),设置在金属外壳(6)上端的静导电外壳(3),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6)下端的动导电外壳(8);所述导电结构包括设置在静导电外壳(3)上的静导电杆(2),设置在动导电外壳(8)上的动导电杆(9)。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真空灭弧结构能够达到更大的断流容量,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绝缘水平高、使用寿命长、截流值较低,因此能很好的满足高铁电路网络的使用需求,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真空灭弧室结构,具体是指一种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中国铁路交通迅猛发展,尤其高铁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随着铁路网络的发展,铁路沿线的电路网络也随之发展,因此对控制电路对开关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用于真空断路器的灭弧室结构对于高压电的开断能力不足,其灭弧效果不能很好满足高铁电路网络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该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专门针对高铁电路网络设计,其断流容量大且灭弧能力强,能很好的满足高铁电路网络的使用需求。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外壳和导电结构,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外壳,设置在金属外壳上端的静导电外壳,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下端的动导电外壳;所述导电结构包括设置在静导电外壳上的静导电杆,设置在动导电外壳上的动导电杆;在所述静导电杆和动导电杆上背对设置有触头,所述两个触头均位于金属外壳内,且该触头包括与静导电杆/动导电杆相连接的触头杯和连接在触头杯上的触头片。进一步的,所述触头杯包括与静导电杆/动导电杆相连接的杯底和与触头片相连接的杯壁,所述杯底上设有螺旋槽。所述杯壁上设置有开口向杯口方向的斜槽。再进一步的,所述斜槽开口方向与螺旋槽的螺旋方向相同,且斜槽的倾斜角度为15~60度。更进一步的,所述动导电杆上设有与动导电外壳相连接的动导电端座,所述动导电杆上还设有与动导电端座相连接并位于动导电外壳内的波纹管。触头开距为20~22mm。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所述静导电杆通过静导电端座连接在静导电外壳。为了确保效果,所述静导电外壳与动导电外壳均为陶瓷外壳。本技术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真空灭弧结构能够达到更大的断流容量,同时,本技术的绝缘水平高、使用寿命长、截流值较低,因此能很好的满足高铁电路网络的使用需求。本技术触头杯结构设可在分断电流时产生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则可使纵向磁场与横向磁场相互叠加后加强,从而能达到更好的灭弧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触头杯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1—静导电端座、2—静导电杆、3—静导电外壳、4—触头杯、5—触头片、6—金属外壳、7—波纹管、8—动导电外壳、9—动导电杆、10—动导电端座,41—杯底、42—杯壁、411—螺旋槽、421—斜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外壳和导电结构,其中,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外壳6、静导电外壳3和动导电外壳8。具体的,所述静导电外壳3密封连接在金属外壳6的上端,而动导电外壳8则密封连接在金属外壳6的下端,在所述金属外壳6与静导电外壳3和动导电外壳8内部则形成一个连通的空腔。所述静导电外壳3和动导电外壳8均采用陶瓷外壳来实现。所述导电结构包括静导电杆2、动导电杆9以及背对设置在静导电杆2与动导电杆9上的两个触头,所述触头采用CuCr50合金材料来实现。具体的,所述静导电杆2贯穿静导电外壳3的内部空间并延伸至金属外壳6中,该静导电杆2通过静导电端座1连接在静导电外壳3上。所述静导电端座1设置在静导电外壳3的顶部,并与静导电外壳3密封连接。相应的,所述动导电杆9则贯穿动导电外壳8的内部空间也延伸至金属外壳6中,且该静导电杆9则通过动导电端座10连接在静导电外壳8上。所述动导电端座10设置在动导电外壳8的底部,并与动导电外壳8密封连接。通过静导电端座1与动导电端座10可将金属外壳6与静导电外壳3和动导电外壳8内部所形成的空腔进行密封,从而形成封闭的真空灭弧室。本技术在正常使用过程中,真空灭弧室的真空度一般在1.33×10-3Pa以上。同时,所述动导电杆9上还设波纹管7,该波纹管7还与动导电端座10相连接,且该波纹管7位于动导电外壳8的内部,如图1所示。所述触头连接在静导电杆2/动导电杆9的端部并位于金属外壳6内部,所述触头包括触头杯4和连接在触头杯4上的触头片5。其中,所述触头杯4包括与静导电杆2/动导电杆9相连接的杯底41,与触头片5相连接的杯壁42,即触头片5位于触头杯4的杯口端。所述杯底41上设有多个螺旋槽411,如图2所示,使用时,在电流通过时将产生一磁场,电弧在此磁场的作用下,沿触头表面切线方向快速移动,从而拉长电弧,使其快速冷却,并在电弧电流过零时熄灭,从而达到较强的灭弧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本技术,在所述杯壁42上还设置有开口向杯口方向的斜槽421,如图2所示。实施时,所述斜槽421的开口方向与螺旋槽411的螺旋方向相同,且斜槽421的倾斜角度设为15~60度,同时,其触头开距设为20~22mm。通过本技术触头杯4的结构设置可在分断电流时产生纵向磁场和横向磁场,则可使纵向磁场与横向磁场相互叠加后加强,从而能达到更好的灭弧效果。通过本技术的结构设置能够达到更大的断流容量,其额定短路开断电流为31.5kA,额定短路关合电流则高达80kA,同时,本技术的绝缘水平高、使用寿命长、截流值较低,因此能很好的满足高铁电路网络的使用需求。如上所述,便可很好的实现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ZN42 27 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外壳和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外壳(6),设置在金属外壳(6)上端的静导电外壳(3),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6)下端的动导电外壳(8);所述导电结构包括设置在静导电外壳(3)上的静导电杆(2),设置在动导电外壳(8)上的动导电杆(9);在所述静导电杆(2)和动导电杆(9)上背对设置有触头,所述两个触头均位于金属外壳(6)内,且该触头包括与静导电杆(2)/动导电杆(9)相连接的触头杯(4)和连接在触头杯(4)上的触头片(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包括外壳和导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金属外壳(6),设置在金属外壳(6)上端的静导电外壳(3),以及设置在金属外壳(6)下端的动导电外壳(8);所述导电结构包括设置在静导电外壳(3)上的静导电杆(2),设置在动导电外壳(8)上的动导电杆(9);在所述静导电杆(2)和动导电杆(9)上背对设置有触头,所述两个触头均位于金属外壳(6)内,且该触头包括与静导电杆(2)/动导电杆(9)相连接的触头杯(4)和连接在触头杯(4)上的触头片(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杯(4)包括与静导电杆(2)/动导电杆(9)相连接的杯底(41)和与触头片(5)相连接的杯壁(42),所述杯底(41)上设有螺旋槽(4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ZN42275型真空断路器用真空灭弧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杯壁(42)上设置有开口向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桂华刘妍周红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交大川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