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燥线主机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258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8: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燥线主机室,其包括构成主机室的框架,覆盖框架的外表面的盖板,框架包括上框架与下框架,上框架设置有风机,下框架设置有隔间,下框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置于隔间的通过管道连接的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隔间设置有过滤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燥线主机室,能够更好的实现干燥除湿效果以及保持主机室的洁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燥线主机室
本技术涉及一种干燥线主机室。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传统的干燥线主机室结构普遍比较复杂,且蒸发器和冷凝器无法共用直通式通道,风量和温度难以控制,烘干抽湿效果差。且由于没有设置过滤装置,导致长期运行工作时主机室易积累灰尘等外界异物,影响主机室内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燥线主机室,能更好的实现干燥除湿效果以及保持主机室的洁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干燥线主机室,其包括构成所述主机室的框架,覆盖所述框架的外表面的盖板,所述框架包括上框架与下框架,所述上框架设置有风机,所述下框架设置有隔间,所述下框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置于所述隔间的通过管道连接的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所述隔间设置有过滤袋。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下框架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分隔的第一下框架,第二下框架,第三下框架,第四下框架以及第五下框架。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过滤袋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框架上端的第一过滤袋,以及设于所述第四下框架上端的第二过滤袋。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过冷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框架顶部的第一过冷器以及设于所述第五下框架顶部的第二过冷器。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风机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冷器上的第一风机与第二风机,以及设置所述第二过冷器上的第三风机与第四风机。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冷凝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冷器下方的第一冷凝器,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过冷器下方的第二冷凝器。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三下框架的底部。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上框架设有风机输出干燥风的出风口。上述干燥线主机室中,所述下框架底部设有所述蒸发器吸取湿气的入风口。上述技术方案所提供的一种干燥线主机室,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包括:通过在主机室的框架设置盖板,保护主机室内部设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通过在上框架设置风机,使上框架形成独立的风机室;通过在下框架设置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在下框架形成独立制冷系统使潮湿空气降温脱湿同时通过热泵原理回收水分凝结潜热加热空气并由设置在上框架的风机将干燥后的气体抽至干燥室,实现对干燥室物料烘干干燥的作用,并通过设置过滤袋,过滤流经框架的灰尘以及异物,更好的保持干燥线主机室内设备的所需的运行环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干燥线主机室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本技术的干燥线主机室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是本技术的干燥线主机室的结构示意图之三。其中,1-上框架,2-下框架,21-第一下框架,22-第二下框架,23-第三下框架,24-第四下框架,25-第五下框架,31-第一风机,32-第二风机,33-第三风机,34-第四风机,41-第一过冷器,42-第二过冷器,51-第一冷凝器,52-第二冷凝器,6-蒸发器,71-第一过滤袋,72-第二过滤袋,8-出风口,9-入风口,10-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请参阅附图1-2,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干燥线主机室,其包括构成所述主机室的框架,覆盖所述框架的外表面的盖板10,所述框架包括上框架1与下框架2,所述上框架1设置有风机,所述下框架2设置有隔间,所述下框架1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置于所述隔间的通过管道连接的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6;所述隔间设置有过滤袋。基于上述技术特征,通过在主机室的所述框架设置所述盖板10,保护主机室内部设备不受外界环境影响,通过在所述上框架1设置所述风机,使所述上框架1形成独立的风机室;通过在所述下框架2设置所述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7,在所述下框架2形成独立制冷系统使潮湿空气降温脱湿同时通过热泵原理回收水分凝结潜热加热空气并由设置在所述上框架1的风机将干燥后的气体抽至干燥室,实现对干燥室物料烘干干燥的作用,并通过设置所述过滤袋,过滤流经所述框架的灰尘以及异物,更好的保持所述干燥线主机室内设备的所需的运行环境。所述下框架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分隔的第一下框架21,第二下框架22,第三下框架23,第四下框架24以及第五下框架25,通过设置独立的框架结构更为合理的利用所述干燥线主机室的内部空间。所述过滤袋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框架22上端的第一过滤袋71,以及设于所述第四下框架24上端的第二过滤袋72;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过滤袋71以及所述第二过滤袋72,更好的过滤潮湿空气中的异物。所述过冷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下框架21顶部的第一过冷器41以及设于所述第五下框架25顶部的第二过冷器42;所述风机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冷器41上的第一风机31与第二风机32,以及设置所述第二过冷器42上的第三风机33与第四风机34,通过所述风机将经所述过冷器的干燥气体带至干燥室;所述冷凝器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冷器41下方的第一冷凝器51以及设于所述第二过冷器42的第二冷凝器52;通过设置双制冷系统,提高所述干燥线主机室的工作效率,实现更优的干燥潮湿空气的效果。所述蒸发器6设置于所述第三下框架23的底部,以更好的干燥自所述干燥线主机室底部进入的潮湿空气。所述上框架1设有风机输出干燥风的出风口8,通过所述出风口8,将干燥后的空气排至所需的干燥室中。所述下框架底部设有所述蒸发器吸取湿气的入风口9,进一步使所述蒸发器更好的干燥潮湿空气。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燥线主机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构成所述主机室的框架,覆盖所述框架的外表面的盖板,所述框架包括上框架与下框架,所述上框架设置有风机,所述下框架设置有隔间,所述下框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置于所述隔间的通过管道连接的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所述隔间设置有过滤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燥线主机室,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构成所述主机室的框架,覆盖所述框架的外表面的盖板,所述框架包括上框架与下框架,所述上框架设置有风机,所述下框架设置有隔间,所述下框架自上而下依次设有置于所述隔间的通过管道连接的过冷器、冷凝器,压缩机、热泵以及蒸发器;所述隔间设置有过滤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燥线主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框架包括从左到右依次分隔的第一下框架,第二下框架,第三下框架,第四下框架以及第五下框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燥线主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袋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下框架上端的第一过滤袋,以及设于所述第四下框架上端的第二过滤袋。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燥线主机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冷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金城吴健旋吴汉城蓝日远吴岸威黄贤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凯能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