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赵恒颖专利>正文

脚踏式负压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1252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脚踏式负压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排污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连体密封活塞装置、负压形成装置和排污控制装置;连体密封活塞装置由活塞筒(4)、置于活塞筒(4)内的连体活塞(5)构成,连体活塞(5)的上、下活塞(501、502)由连杆(503)连接,活塞筒(4)的上端设有活塞筒盖(6);负压形成装置由坐便器本体(1)的容物腔(101)与排污管(2)之间设有的第一、第二两个水封防异味弯管(701、702)构成,第二水封防异味弯管(702)的弯道底部低于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弯道底部,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管壁与活塞筒(4)出口贯通;控制装置由曲柄(8)、上下两个定滑轮(901、902)和牵引绳(10)构成,连接轴(11)将曲柄(8)安装于坐便器本体(1)底座上形成可转动连接并将曲柄(8)形成曲柄前、后臂(801、802),与曲柄后臂(802)后端相对应位置的上方设有下定滑轮(902),活塞筒(4)上端设有上定滑轮(901),牵引绳(10)一端与曲柄后臂(802)后端连接并沿下定滑轮(902)绕半周、另一端沿上定滑轮(901)绕半周与上活塞(501)连接;活塞筒(4)筒壁上同一水平位置设有与进水管(3)连接的进水口(401)和与容物腔(101)的冲洗管(13)连接的出水口(402)。(*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便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脚踏式负压坐便器
技术介绍
传统坐便器都是依靠水箱中的水进入坐便器,其容物腔的内容物在水的重力作用下,进入排污管而达到冲洗的目的。这种冲洗方式,水的消耗量大;再者,冲洗需用手来按动水开关,增加了病菌传播的机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的、无需用手按动开关的脚踏式负压坐便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脚踏式负压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排污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连体密封活塞装置、负压形成装置和排污控制装置;连体密封活塞装置由活塞筒、置于活塞筒内的连体活塞构成,连体活塞的上、下活塞由连杆连接,活塞筒的上端设有活塞筒盖;负压形成装置由坐便器本体的容物腔与排污管之间设有的第一、第二两个水封防异味弯管构成,第二水封防异味弯管的弯道底部低于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的弯道底部,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的管壁与活塞筒出口贯通;控制装置由曲柄、上下两个定滑轮和牵引绳构成,连接轴将曲柄安装于坐便器本体底座上形成可转动连接并将曲柄分成曲柄前、后臂,与曲柄后臂后端相对应位置的上方设有下定滑轮,活塞筒上端设有上定滑轮,牵引绳一端与曲柄后臂后端连接并沿下定滑轮绕半周、另一端沿上定滑轮绕半周与上活塞连接;活塞筒壁上同一水平位置设有与进水管连接的进水口和与容物腔的冲洗管连接的出水口。本技术的排污原理是依靠坐便器设置的双重弯道内的密封防异味水以及连体密封活塞装置在坐便器弯道形成的负压,与环境中的大气压产生的压差将坐便器内容物压入排污管道。只需使用少量的水来清洗坐便器容物腔,实现节水目的。常态时,上活塞侧面封住进水口与出水口,坐便器容物腔、弯道密封腔与排污管内的压强均为环境大气压强,使用时,踩下曲柄前臂,曲柄后臂向上运动,在上、下定滑轮的作用下,与牵引绳连接的上活塞向上运动,牵动连体活塞整体向上运动,使得弯道密封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与外部大气形成负压,在环境大气压强的作用下,将坐便器内容物压入排污管。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坐便器后部上方安装有盥洗盆,活塞筒壁上与进水口、出水口同一水平位置设有与盥洗盆的上水管相接的盥洗出水口,坐便器容物腔设有与盥洗盆污水管相接的污水口。这样,在脚踩曲柄前臂冲洗坐便器的同时,也可清洗双手,并且洗手废水流入坐便器容物腔,实现废水的二次利用,减少占用空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脚踏式负压坐便器的结构图,图2是连体密封装置的静止状态示意图;图3是连体密封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是图2中沿A-A的剖示图;图5是设置有盥洗盆的脚踏式负压坐便器的结构图;图6是图5的左视图;图7是设置有盥洗盆的本技术活塞筒进出水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脚踏式负压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1、排污管2和进水管3,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连体密封活塞装置、负压形成装置和排污控制装置;连体密封活塞装置由活塞筒4、置于活塞筒4内的连体活塞5构成,连体活塞5的上、下活塞501、502由连杆503连接,活塞筒4的上端设有活塞筒盖6;负压形成装置由坐便器本体1的容物腔101与排污管2之间设有的第一、第二两个水封防异味弯管701、702构成,第二水封防异味弯管702的弯道底部低于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弯道底部,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管壁与活塞筒4出口贯通,注入水后,在双重弯道之间形成一个弯道密封腔703;控制装置由曲柄8、上下两个定滑轮901、902和牵引绳10构成,连接轴11将曲柄8安装于坐便器本体1底座上形成可转动连接并将曲柄分成曲柄前、后臂801、802,与曲柄后臂802后端相对应位置的上方设有下定滑轮902,活塞筒盖6上设有上定滑轮901,牵引绳10一端与曲柄后臂802后端连接并沿下定滑轮902绕半周、另一端沿上定滑轮901绕半周与上活塞501连接,下定滑轮902安装在固定架12上;参见图4,活塞筒4的筒壁上同一水平位置设有进水口401与出水口402,进水口401与进水管3连接,出水口402与容物腔101上部边缘设有的环状小孔冲洗管13连接。参见图2,常态时,即静止状态时,上活塞501侧面封住进水口401与出水口402,坐便器容物腔101、弯道密封腔703与排污管2内的压强均为环境大气压强;使用时,踩下曲柄前臂801,曲柄后臂802向上运动,参见图3,在上、下定滑轮901、902的作用下,与牵引绳10连接的上活塞501向上运动,牵动连体活塞5整体向上运动,上活塞501侧面脱离进水口401与出水口402,自来水进入活塞筒4内由出水口402注入环状小孔冲洗管13,冲洗容物腔101内壁,同时,弯道密封腔703体积增大,压强减小,与外部大气形成负压,容物腔101内的内容物与第一、二水封存防异味弯管701、702内的密封水被环境大气压同时压入弯道密封腔703,由于第二水封防异味弯管702的弯道底部低于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弯道底部,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一个高度压差,使压入弯道密封腔703内的污物在重力和高度压差的作用下进入排污管2。实施例2;如图5所示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在坐便器本体1后部上方安装有盥洗盆14,参见图7,活塞筒4的筒壁上与进水口401、出水口402同一水平位置设有与盥洗盆14的上水管15相接的盥洗出水口403,容物腔101设有与盥洗盆14污水管16相接的污水口102。这样,在脚踩曲柄前臂801冲洗坐便器的同时,也可清洗双手,并且洗手废水流入坐便器容物腔,实现废水的二次利用,减少占用空间。将坐便器本体1与盥洗盆14制成分体式,当连体活塞5的密封损坏时,可将盥洗盆14搬下,便于维护。参见图1,连体密封活塞装置、负压形成装置和排污控制装置设在坐便器本体1内。使得坐便器外观整齐。参见图6,负压形成装置和排污控制装置设在坐便器本体内,连体密封活塞装置的上半部分和盥洗盆14的上水管15的一部分设在盥洗盆14本体内。如图1、图5与图6所示在曲柄前臂801的前端设有脚踏板17,这样,脚踩时更为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脚踏式负压坐便器,包括坐便器本体、排污管和进水管,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连体密封活塞装置、负压形成装置和排污控制装置;连体密封活塞装置由活塞筒(4)、置于活塞筒(4)内的连体活塞(5)构成,连体活塞(5)的上、下活塞(501、502)由连杆(503)连接,活塞筒(4)的上端设有活塞筒盖(6);负压形成装置由坐便器本体(1)的容物腔(101)与排污管(2)之间设有的第一、第二两个水封防异味弯管(701、702)构成,第二水封防异味弯管(702)的弯道底部低于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弯道底部,第一水封防异味弯管(701)的管壁与活塞筒(4)出口贯通;控制装置由曲柄(8)、上下两个定滑轮(901、902)和牵引绳(10)构成,连接轴(11)将曲柄(8)安装于坐便器本体(1)底座上形成可转动连接并将曲柄(8)形成曲柄前、后臂(801、802),与曲柄后臂(802)后端相对应位置的上方设有下定滑轮(902),活塞筒(4)上端设有上定滑轮(901),牵引绳(10)一端与曲柄后臂(802)后端连接并沿下定滑轮(902)绕半周、另一端沿上定滑轮(901)绕半周与上活塞(501)连接;活塞筒(4)筒壁上同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恒颖
申请(专利权)人:赵恒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