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50821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解决了传统高层或超高层相邻双塔建筑侧向位移的控制方式,只能被动约束塔楼侧向位移,而不能主动纠偏的问题。该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在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之间设置由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构成的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在塔楼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纠偏结构对塔楼主体结构施加主动位移荷载或者卸载来控制塔楼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起到主动纠偏的作用,提高高层或超高层连体结构合拢的安装精度,保证连体建筑塔楼的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象征着“对话、交流、共存、平等”的高层双塔或多塔建筑受到不少建筑师的追捧和大众的认可。在高层或超高层连体建筑施工过程中,连体结构合拢的安装精度是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是连体结构合拢的安装精度控制的重要因素。目前,高层或超高层相邻双塔建筑侧向位移的控制通常有支撑法和桁架法。其中,支撑法需根据特有的建筑形式,桁架法在连体建筑连体结构施工后受塔楼偏心荷载作用不易安全拆卸。无论是支撑法还是桁架法,都是被动承受连体建筑塔楼偏心荷载,只能被动约束塔楼侧向位移,而不能主动纠偏。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保证施工安全、拆卸方便,又约束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并一定程度上修正两塔楼侧向位移的控制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传统高层或超高层相邻双塔建筑侧向位移的控制方式,只能被动约束塔楼侧向位移,而不能主动纠偏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在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之间设置由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构成的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在塔楼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通过控制纠偏结构对塔楼主体结构施加主动位移荷载或者卸载来控制塔楼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起到主动纠偏的作用,提高高层或超高层连体结构合拢的安装精度,保证连体建筑塔楼的施工质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横跨安装于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之间且位于塔楼连体结构下方,所述两座塔楼主体结构相向一侧均设有临时平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所述支撑桁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临时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桁架的两端均可拆卸式连接一所述连接桁架,其中一座所述塔楼主体结构的临时平台处设置所述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抵紧连接对应一侧的支撑桁架端部,在塔楼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所述纠偏机构能够通过对塔楼主体结构施加主动位移荷载或者卸载控制所述两座塔楼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桁架由主横梁、主纵梁、主立柱、腹杆、次纵梁、次横梁、次立柱拼接组成,所述支撑桁架上部还设有吊环。进一步地,所述纠偏机构包括电连接的液压油缸和计算机控制站。进一步地,还包括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设置于已完成的塔楼连体结构上,所述电动葫芦用于所述支撑桁架的拆除。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桁架由连接桁架腹杆、连接桁架立柱、连接桁架纵梁、连接桁架横梁拼接而成。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桁架和所述连接桁架之间通过连接板和高强螺栓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的技术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高层连体建筑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包括在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之间设置由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组成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纠偏机构来主动对塔楼主体结构施加荷载或者卸载,以约束并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塔楼主体结构在塔楼连体结构未完成封闭前的侧向位移。(2)本技术的高层连体建筑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其组成部件中的支撑桁架、连接桁架、纠偏机构等均可模数化生产,分节拼装,不仅可以装配式安装,施工快捷、定位准,而且能够重复周转,提高了侧向位移控制装置的利用率,节省了施工成本。(3)本技术的高层连体建筑侧向位移控制装置的施工方法,施工便捷,机械化程度高,具有较好地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中连体结构施工前的立面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中连体结构施工后的立面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中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临时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塔楼主体结构;20-临时平台,21-临时平台板,22-临时平台梁;23-斜撑;30-支撑桁架,31-主横梁,32-主纵梁,33-主立柱,34-腹杆,35-次纵梁,36-次横梁,37次立柱,38-吊环;40-纠偏机构,41-液压油缸,42-导线,43-计算机控制站;50-连接桁架,51-连接桁架腹杆,52-连接桁架立柱,53-连接桁架纵梁,54-连接桁架横梁;60-塔吊;70-塔楼连体结构,71-塔楼连体结构桁架;80-电动葫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述的“上”、“下”与附图的上、下的方向一致,但这不能成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实施例一本实施例以高层双塔建筑为例,结合图1至图5,详细说明本技术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的组成。该高层双塔建筑主要包括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该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之间通过塔楼连体结构70连接,从而形成稳定的双塔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该侧向位移控制装置横跨安装于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之间且位于塔楼连体结构70下方,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相向一侧均设有临时平台20,该临时平台20用于辅助安装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即该临时平台20用于安置连接桁架50和纠偏机构40。临时平台20包括临时平台板21、临时平台梁22以及斜撑23。该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桁架30、连接桁架50以及纠偏机构40,支撑桁架30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临时平台20连接,支撑桁架30的两端均可拆卸式连接一连接桁架50。其中一座塔楼主体结构10的临时平台20处设置纠偏机构40,纠偏机构40抵紧连接对应一侧的支撑桁架30端部,在塔楼连体结构70施工过程中,纠偏机构40能够通过对塔楼主体结构10施加主动位移荷载或者卸载控制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的侧向位移。具体来说,为了保证后期支撑桁架30的拆除方便,在支撑桁架30两端分别可拆卸式固接连接桁架50。由于侧向位移控制装置设置于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之间,因此,仅在支撑桁架30一端设置纠偏机构40即可实现主动修正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的侧向位移。而且,待塔楼连体结构70施工完成后,即可拆除该侧向位移控制装置,从而不仅能够在施工过程中控制两座塔楼主体结构10的侧向位移,提高高层或超高层连体建筑合拢精度,保证施工安全,而且方便拆卸,可以重复周转使用,能够节省施工成本。较佳地,本实施例中支撑桁架30由主横梁31、主纵梁32、主立柱33、腹杆34、次纵梁35、次横梁36、次立柱37拼接组成。该支撑桁架30两端分别通过一连接桁架50连接到塔楼主体结构的临时平台20上。当然,为了方便施工完成后支撑桁架30的拆除,支撑桁架30上部还设有吊环38。该吊环38用于支撑桁架30的吊装。当然,支撑桁架30由型钢或者钢管拼装而成,其截面尺寸根据实际工程需要通过计算确定,而且,支撑桁架30可模数化生产,分节拼装。较佳地,还包括加载与卸荷系统即纠偏机构40,该纠偏机构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横跨安装于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之间且位于塔楼连体结构下方,所述两座塔楼主体结构相向一侧均设有临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所述支撑桁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临时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桁架的两端均可拆卸式连接一所述连接桁架,其中一座所述塔楼主体结构的临时平台处设置所述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抵紧连接对应一侧的支撑桁架端部,在塔楼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所述纠偏机构能够通过对塔楼主体结构施加主动位移荷载或者卸载控制所述两座塔楼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横跨安装于间隔设置的两座塔楼主体结构之间且位于塔楼连体结构下方,所述两座塔楼主体结构相向一侧均设有临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支撑桁架、连接桁架以及纠偏机构,所述支撑桁架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一侧的临时平台连接,所述支撑桁架的两端均可拆卸式连接一所述连接桁架,其中一座所述塔楼主体结构的临时平台处设置所述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抵紧连接对应一侧的支撑桁架端部,在塔楼连体结构施工过程中,所述纠偏机构能够通过对塔楼主体结构施加主动位移荷载或者卸载控制所述两座塔楼主体结构的侧向位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层连体建筑塔楼侧向位移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桁架由主横梁、主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磊曾树平徐青松周光俊顾春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