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759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的风引入到上出风口处的第一风道组件,在所述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风引入到下出风口处的第二风道组件。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存在的送风范围有限,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壁挂式空调器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现有的壁挂式空调器从外观上讲一般都是长条形,出风口在下部,在出风口位置处设置导风板,通过导风板的摆动,实现上下可在90度范围的送风,送风范围有限,并且空调器在无论在进行制冷还是制热,其风向都是直接向斜下方吹,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和出风方向有限,制冷制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存在的送风范围有限,制冷制热效果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蒸发器,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的风引入到上出风口处的第一风道组件,在所述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风引入到下出风口处的第二风道组件。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道和设置在第二风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风道为蜗壳,所述第一风机包括前向离心风扇和用于驱动前向离心风扇转动的驱动电机。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口包括与所述上出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与下出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进一步的,还包括一可打开或闭合的面板,在打开状态时,在所述面板与所述壳体四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为进风口。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面板打开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有驱动件和可将驱动件的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螺旋传动机构,所述螺旋传动机构与接所述面板固定连,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面板上设置有可嵌装在滑动轨道内的滑轨。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形状为圆形、方形或椭圆形。进一步的,在所述面板与所述第一风道、第二风道之间设置有蒸发器,所述蒸发器为U型、V型或直排型。进一步的,在所述上出风口上可转动的设置有上导风板,在所述下出风口处可转动的设置有下导风板。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第三出风口,所述第三出风口和进风口之间设置有第三风道组件。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的风引入到上出风口处的第一风道组件,在所述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风引入到下出风口处的第二风道组件。通过本专利技术中的壁挂式空调器结构,设置时其对应设置有2个出风口,分别为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并且对应设置有风道组件,可通过风道组件将风引入到对应出风口位置处,在进行制冷时,上部出风口开启,与上部的上出风口位置对应的风机组件运转起来,气流可从蒸发器被吸入到风机组件被向上吹出空调;制热时下出风口出风,上出风口不开启,下部的风机组件开启,此时气流向下,热空气往下直接吹到地板上,依靠热空气轻的特点,室内迅速变热。通过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制冷时上出风,制热时下出风,且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配合时可实现180度范围送风,增大了送风角度和送风范围,且本专利技术中的上、下出风可以随着消费者的需要可以调节控制,既可以实现上下两个出风口都开启,也可以只开一个不开另一个,就能够覆盖整个房间的分布范围,制冷制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壁挂式空调器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壁挂式空调器的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壁挂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图4为本专利技术壁挂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100,在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进风口200、上出风口300和下出风口400,在所述进风口200和上出风口300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200的风引入到上出风口300处的第一风道组件500,在所述进风口200和下出风口400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200风引入到下出风口400处的第二风道组件600。通过第一风道组件500的作用,可将进风口200的风引入到第一风道组件500内然后通过第一风道组件500引入到上出风口300处,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的第一风道组件500,可实现对风的引流导向,通过引流导向将风引入到上出风口300处,使得风可以从上出风口300的位置吹出,通过第一风道组件500的引流导向作用可确保进风口200进入的风沿一定的轨道流通循环,且可按设定方向超上出风口300位置吹出,避免了气流紊乱的情况的发生,加速了气流循环流动,提高送风效率;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风道组件600的作用与第一风道组件500的作用和原理相同,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中设置的第一风道组件500和第二风道组件600可分别单独作用,实现单独引风,不会产生干涉影响,提高了整体送风效率。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风道组件500包括第一风道520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520内的第一风机510,所述第一风道520的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300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600包括第二风道620和设置在第二风道620内的第二风机610,所述第二风道620的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400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风道520为蜗壳,所述第一风机510包括前向离心风扇和用于驱动前向离心风扇转动的驱动电机,第二风道620也为蜗壳,第二风机610结构与第一风机510相同。通过采用前向离心风扇和蜗壳配合的送风结构形成,其较单独使用轴流风扇、贯流风扇或后向离心风扇的结构方式相比,具有送风距离远的特点,轴流风扇送风距离一般4-5米,贯流风扇5-6米,后向离心风扇5-6米,而前向离心风扇配合蜗壳使用,送风距离可以达到8-10米。主要因为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风道520和第二风道620的蜗壳结构内部设有扩压段,该扩压段可以实现气流从动压转化为静压,因此可以实现送风距离远的效果。使用两种离心风道分别控制上下出风口400主要有两个好处:该空调器的上出风口300和下出风口400既可以上下单独打开,也可以同时打开,此时两个风道同时起作用,气流的流量会大幅增加接近单独状态时的两倍,而噪音增加较小,因此此种状态下的空调器可以实现大流量与低噪音。本实施例中一种进风口200的实施方式为:所述进风口200包括与所述上出风口300对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200和与下出风口400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200,进风时可分别通过第一进风口200、第二进风口200进风。作为本实施例中另外一种进风口200的设置方式为:在壳体100的外侧设置一面板700,在面板700和壳体100之间形成进风口20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包括一可打开或闭合的面板700,在面板700处于打开状态时,在所述面板700与所述壳体100四周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间隙即为进风口200。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驱动面板700从所在的壳体100的端面上向前滑动打开的驱动部件,所述驱动部件包括有驱动件和可将驱动件的转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螺旋传动机构,所述螺旋传动机构与接所述面板700固定连,在所述壳体100上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面板700上设置有可嵌装在滑动轨道内的滑轨。面板700滑动打开时,在壳体100与面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的风引入到上出风口处的第一风道组件,在所述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风引入到下出风口处的第二风道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上出风口和下出风口,在所述进风口和上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的风引入到上出风口处的第一风道组件,在所述进风口和下出风口之间的壳体内设置有可将进风口风引入到下出风口处的第二风道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组件包括第一风道和设置在所述第一风道内的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上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二风道组件包括第二风道和设置在第二风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道的出风口与所述下出风口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为蜗壳,所述第一风机部件包括离心风扇和用于驱动离心风扇转动的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包括与所述上出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一进风口和与下出风口对应设置的第二进风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希枫谢宝臣郝玉密任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海信山东空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