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中跨采用无支架方案施工的钢混组合梁桥
本技术涉及钢-混组合梁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跨采用无支架方案施工的钢混组合梁桥。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规的钢-混组合梁的成桥方式有两种方案:方案一:搭设临时支墩→架设各钢梁制作段并连接成整体→施工钢梁横向联系→设置施工桥面板钢模板→浇注支点横梁及桥面板混凝土→待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体外预应力→张拉桥面板预应力钢束→拆除支架,施工桥面铺装附属。方案二:搭设临时支墩→架设各钢梁制作段并连接成整体→施工钢梁横向联系→设置施工桥面板钢模板→浇注支点横梁及跨中部分桥面板混凝土→待跨中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临时支墩→浇注墩顶负弯矩区桥面板→待墩顶桥面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张拉体外预应力→张拉桥面板预应力钢束→施工桥面铺装附属。其中方案二较方案一墩顶负弯矩产生的桥面板拉应力更小,需要配置的桥面板短束较少,为现有常用组合梁成桥方案。当连续梁跨径较大且梁高受限时,采用上述现有技术的方案二施工,中墩墩顶负弯矩内力较大,桥面板需要配置大量负弯矩预应力短束以满足规范抗裂要求,而大量短束的锚固力、混凝土收缩、温度梯度会在中跨跨中桥面板内产 ...
【技术保护点】
1.中跨采用无支架方案施工的钢混组合梁桥,包括预制的部分中跨主梁(111)、及与其两端待接的预制的带有主梁悬臂的边跨主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跨主梁(2)和部分中跨主梁(111)平行于行车方向均对应设置至少一组工字钢梁组(7),每组工字钢梁组(7)包括互相平行的两根工字钢梁(71),该每组两根工字钢梁(71)之间设置多个横隔板(14)连接;所述部分中跨主梁(111)的工字钢梁组(7)顶面为一体制成的混凝土预制桥面板(8);按桥宽设置多个预制的部分中跨主梁(111)及其两端待接的预制的边跨主梁(2)对接,横向上,相邻的所述部分中跨主梁(111)的预制桥面板(8)之间的缝隙 ...
【技术特征摘要】
1.中跨采用无支架方案施工的钢混组合梁桥,包括预制的部分中跨主梁(111)、及与其两端待接的预制的带有主梁悬臂的边跨主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跨主梁(2)和部分中跨主梁(111)平行于行车方向均对应设置至少一组工字钢梁组(7),每组工字钢梁组(7)包括互相平行的两根工字钢梁(71),该每组两根工字钢梁(71)之间设置多个横隔板(14)连接;所述部分中跨主梁(111)的工字钢梁组(7)顶面为一体制成的混凝土预制桥面板(8);按桥宽设置多个预制的部分中跨主梁(111)及其两端待接的预制的边跨主梁(2)对接,横向上,相邻的所述部分中跨主梁(111)的预制桥面板(8)之间的缝隙下方,在所述工字钢梁(71)上翼缘(11)之间设置可拆卸的钢模板(9),所述钢模板(9)上通过现浇混凝土湿接缝(17)连接相邻两块预制桥面板(8),两头的所述预制桥面板(8)横向向外浇筑混凝土悬臂(10);相邻的所述边跨主梁(2)之间的所述工字钢梁(71)上翼缘(11)之间设置钢模板一(23),所述边跨主梁(2)的所述工字钢梁(71)上翼缘(11)之间设置钢模板二(24)与所述钢模板一(23)衔接,各所述钢模板一(23)与钢模板二(24)顶面为各所述边跨主梁(2)拼接后的现浇桥面板(19),两头的所述现浇桥面板(19)横向向外浇筑混凝土悬臂(10);各所述部分中跨主梁(111)之间及各边跨主梁(2)之间相邻的所述工字钢梁组(7)之间设置多个横向联系(12);在桥的长度方向上,预制的所述部分中跨主梁(111)与其两端待接的预制的边跨主梁(2)的主梁悬臂端(112)沿长度方向对接,对接的各个所述工字钢梁(71)在端部对接缝(25)处栓接成一体;所述主梁悬臂端(112)与部分中跨主梁(111)构成中跨主梁(1);两端的所述主梁悬臂端(112)的桥面板下对称设置横向的中支点横梁(3)、两个待接边跨主梁(2)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维利,彭亚东,徐德标,苗昀鹏,黄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