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607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包括开设在井下工作面上两条顺槽巷道之间的硐室本体,所述硐室本体包括过渡室和生活室;所述生活室设在两个过渡室的中间;所述过渡室包括防爆门、密闭门和气幕喷淋装置;所述生活室包括自备氧供氧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制冷装置和压风供氧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具备抗塌方、抗瓦斯爆炸、封闭井下有毒气体侵入、冷暖干湿调节、自动供氧等功能;可根据矿井场地、人员需要进行摆放与组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
本专利技术属于矿业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
技术介绍
我国煤矿矿难事故频发,井下紧急避难的救生设施单一简陋,井上又不能及时打通救生通道实施救援,当发生矿难时人员逃生困难,致使90%的人员是死于次灾害和衍生灾害,井下人员的生命无法得到保障。国内矿井避难自救设施主要是矿工随身携带的自救器、临时避难硐室以及可移动救生舱等;当矿难事故发生时,幸存人员躲进硐室或救生舱中避险。由于这些设备没有与地面的直接通道,无法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直接逃生。目前的救援主要是在事故发生后进行大型工程作业,打通与硐室的连通的通道,该作业时间周期长,突发事故较多,救援难度大;在硐室或救生舱的有效生命维持时间内,若被困人员无法得到有效救援升井,他们的生命安全仍然无法得到保证。有鉴于此,如何对现有技术中的避难硐室结构进行改进,从而当矿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避难硐室在矿难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地救援井下工作人员。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包括开设在井下工作面上两条顺槽巷道之间的硐室本体,所述硐室本体包括过渡室和生活室;所述生活室设在两个过渡室的中间;所述过渡室包括防爆门、密闭门和气幕喷淋装置;所述防爆门位于过渡室的一端,靠近顺槽巷道侧;所述密闭门位于过渡室的另一端,靠近生活室侧;所述生活室包括自备氧供氧装置、空气净化装置、制冷装置和压风供氧装置;所述生活室两侧布置有自备氧供氧装置,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设在生活室的一侧;所述制冷装置设在生活室的一侧,与空气净化装置同侧;所述压风供氧装置设在生活室的另一侧,位于沿生活室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活室两端设有防爆电话。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活室两端设有储物柜,左端储物柜位于左端防爆电话的右侧,右端储物柜位于右端防爆电话的左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压风供氧装置的右侧设有环境监控装置,环境监控装置连接有一氧化碳监测器、氧气监测器、二氧化碳监测器、甲烷监测器和温湿度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硐室本体的中间位置设有人员座椅,所述人员座椅上方设有摄像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渡室还包括制冷装置(12)和自备氧供氧装置;所述制冷装置设在过渡室的一侧,靠近密闭门侧;所述自备氧供氧装置设在过渡室的另一侧,位于沿过渡室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气幕喷淋装置包括气幕装置、喷淋装置和气幕喷淋控制箱;所述气幕装置设在防爆门内侧;所述喷淋装置设在防爆门的中心线上,置于过渡室的上方,且靠近防爆门;所述气幕喷淋控制箱设在过渡室墙体上。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自备氧供氧装置包括若干个氧气瓶和汇流装置,所述若干个氧气瓶都接入汇流装置,所述汇流装置接入压风供氧装置。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若干个氧气瓶数目为8~12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具备抗塌方、抗瓦斯爆炸、封闭井下有毒气体侵入、冷暖干湿调节、自动供氧等功能。2、本专利技术舱体的加强型结构,保持舱体基本不变形,舱门仍可自由开闭。3、本专利技术可根据矿井场地、人员需要进行摆放与组合。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提供了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包括开设在井下工作面上两条顺槽巷道100之间的硐室本体,所述硐室本体包括过渡室200和生活室300。所述生活室300设在两个过渡室200的中间。所述过渡室200包括防爆门1、密闭门2和气幕喷淋装置3。所述防爆门1位于过渡室200的一端,靠近顺槽巷道100侧。所述密闭门2位于过渡室200的另一端,靠近生活室300侧。所述生活室300包括自备氧供氧装置4、空气净化装置5、制冷装置6和压风供氧装置10。所述生活室300两侧布置有自备氧供氧装置4,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设在生活室300的一侧。所述制冷装置6设在生活室300的一侧,与空气净化装置5同侧。所述压风供氧装置10设在生活室300的另一侧,位于沿生活室300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所述生活室300两端设有防爆电话7。所述生活室300两端设有储物柜8,左端储物柜8位于左端防爆电话7的右侧,右端储物柜8位于右端防爆电话7的左侧。所述压风供氧装置10的右侧设有环境监控装置9,环境监控装置9连接有一氧化碳监测器、氧气监测器、二氧化碳监测器、甲烷监测器和温湿度计。所述硐室本体1的中间位置设有人员座椅11,所述人员座椅11上方设有摄像头12。所述过渡室200还包括制冷装置12和自备氧供氧装置4;所述制冷装置12设在过渡室200的一侧,靠近密闭门2侧;所述自备氧供氧装置4设在过渡室200的另一侧,位于沿过渡室200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所述气幕喷淋装置3包括气幕装置31、喷淋装置32和气幕喷淋控制箱33;所述气幕装置31设在防爆门1内侧;所述喷淋装置32设在防爆门1的中心线上,置于过渡室200的上方,且靠近防爆门1;所述气幕喷淋控制箱33设在过渡室200墙体上。所述自备氧供氧装置4包括若干个氧气瓶41和汇流装置42,所述若干个氧气瓶41都接入汇流装置42,所述汇流装置42接入压风供氧装置10。所述若干个氧气瓶41数目为8~12个。所述该避难硐室的高度为3.2m、宽度为4.2m、长度54m,一次可容纳100人同时避难。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井下工作面上两条顺槽巷道(100)之间的硐室本体,所述硐室本体包括过渡室(200)和生活室(300);所述生活室(300)设在两个过渡室(200)的中间;所述过渡室(200)包括防爆门(1)、密闭门(2)和气幕喷淋装置(3);所述防爆门(1)位于过渡室(200)的一端,靠近顺槽巷道(100)侧;所述密闭门(2)位于过渡室(200)的另一端,靠近生活室(300)侧;所述生活室(300)包括自备氧供氧装置(4)、空气净化装置(5)、制冷装置(6)和压风供氧装置(10);所述生活室(300)两侧布置有自备氧供氧装置(4),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设在生活室(300)的一侧;所述制冷装置(6)设在生活室(300)的一侧,与空气净化装置(5)同侧;所述压风供氧装置(10)设在生活室(300)的另一侧,位于沿生活室(300)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包括开设在井下工作面上两条顺槽巷道(100)之间的硐室本体,所述硐室本体包括过渡室(200)和生活室(300);所述生活室(300)设在两个过渡室(200)的中间;所述过渡室(200)包括防爆门(1)、密闭门(2)和气幕喷淋装置(3);所述防爆门(1)位于过渡室(200)的一端,靠近顺槽巷道(100)侧;所述密闭门(2)位于过渡室(200)的另一端,靠近生活室(300)侧;所述生活室(300)包括自备氧供氧装置(4)、空气净化装置(5)、制冷装置(6)和压风供氧装置(10);所述生活室(300)两侧布置有自备氧供氧装置(4),所述空气净化装置(5)设在生活室(300)的一侧;所述制冷装置(6)设在生活室(300)的一侧,与空气净化装置(5)同侧;所述压风供氧装置(10)设在生活室(300)的另一侧,位于沿生活室(300)长度方向上的中心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室(300)两端设有防爆电话(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活室(300)两端设有储物柜(8),左端储物柜(8)位于左端防爆电话(7)的右侧,右端储物柜(8)位于右端防爆电话(7)的左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矿井井下避难硐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压风供氧装置(10)的右侧设有环境监控装置(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险峰王洪林储杨林张国红汪正芬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雄峰矿山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