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505877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包括壳体(1)、阀芯(2)、内阀块(3)和丝堵(4),阀芯(2)套设于壳体(1)内,阀芯(2)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阀芯(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油通孔(6),多个喷油通孔(6)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间隔排列,多个喷油通孔(6)的直径沿阀芯(2)的中心线逐渐增大,阀芯(2)能够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往复移动。该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的阀芯上设有多个喷油通孔,在发生堵塞时,能够建立新的放喷通道,高效泄压解堵,有效降低员工操作劳动强度,提高操作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油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
技术介绍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部分油井因地层能量充足,通常采用自喷采油的方式进行生产。在自喷采油的不同时期,为满足油井的供液条件,通常采用油嘴控制油井放喷大小而控制油井产量的办法。现场也采取控制阀门大小来控制油井产量,但是存在压力过高,造成阀门闸板损坏而失控的安全风险,在安全管理上也禁止采用阀门控制产量。而采用油嘴实现自喷采油的过程中,中国专利CN204877399U,公开日期2015年12月16日,公开了《一种可泄压油井油嘴套》。采用油嘴会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因生产需要,调整油井产量时(包括气井和油井),需更换不同尺寸的油嘴。通常油嘴有2mm、3mm、5mm、10mm等,在更换油嘴操作时,需要关生产闸门、关回压闸门、放空、卸堵头等一系列复杂过程,劳动强度大,整体操作时间在30min-1h左右,严重影响生产时效,同时在更换过程中也存在漏油、憋压的安全环保风险。二是受原油物性的不同,在使用油嘴防喷采油时易发生油嘴堵塞。尤其在稠油井自喷采油应用时,油稠加上出砂,当采用的油嘴大小不匹配时,易发生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其特征在于,该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包括壳体(1)、阀芯(2)、内阀块(3)和丝堵(4),阀芯(2)套设于壳体(1)内,阀芯(2)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内阀块(3)和丝堵(4)均套设于阀芯(2)和壳体(1)之间,内阀块(3)与阀芯(2)和壳体(1)密封连接,丝堵(4)也与阀芯(2)和壳体(1)密封连接,内阀块(3)和丝堵(4)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间隔排列,阀芯(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油通孔(6),多个喷油通孔(6)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间隔排列,多个喷油通孔(6)的直径沿阀芯(2)的中心线逐渐增大,壳体(1)上设有放油口(8),放油口(8)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其特征在于,该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包括壳体(1)、阀芯(2)、内阀块(3)和丝堵(4),阀芯(2)套设于壳体(1)内,阀芯(2)为一端开放另一端封闭的管状结构,内阀块(3)和丝堵(4)均套设于阀芯(2)和壳体(1)之间,内阀块(3)与阀芯(2)和壳体(1)密封连接,丝堵(4)也与阀芯(2)和壳体(1)密封连接,内阀块(3)和丝堵(4)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间隔排列,阀芯(2)的侧壁上设有多个喷油通孔(6),多个喷油通孔(6)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间隔排列,多个喷油通孔(6)的直径沿阀芯(2)的中心线逐渐增大,壳体(1)上设有放油口(8),放油口(8)位于内阀块(3)和丝堵(4)之间,阀芯(2)能够沿阀芯(2)的中心线方向往复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其特征在于,壳体(1)为两端开放的筒状结构,壳体(1)的一端为入口端,阀芯(2)的开放端朝向壳体(1)的入口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其特征在于,阀芯(2)与内阀块(3)和丝堵(4)均为螺纹连接,丝堵(4)与壳体(1)的另一端螺纹连接,内阀块(3)与壳体(1)之间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其特征在于,该应用于油田自喷采油的油嘴还包括第一排气螺丝(5),第一排气螺丝(5)穿过壳体(1)和内阀块(3),第一排气螺丝(5)的头部位于壳体(1)外,第一排气螺丝(5)的尾端与阀芯(2)的外表面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油田自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效威肖家宏贾财华孙强高玉军黄海礁姜英鹏贾凯程彦符张淑颖陈敏胡京生汪宁赵守清付尧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