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装置及保存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8998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1:16
公开了一种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装置,包括:盒体、第一存放部件、第二存放部件、以及第三存放部件,三个存放部件以第一存放部件置于最上层、第二存放部件置于中间层并且第三存放部件置于最下层的方式设置在盒体内,盒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三对滑轨,第一存放部件、第二存放部件及第三存放部件通过三对滑轨能够从盒体内拉出和推入,当第一存放部件、第二存放部件及第三存放部件推入到所述盒体内时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第一存放部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第二存放部件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第三存放部件用于向第一存入部件和第二存放部件提供湿度。还公开了利用前述保存装置保存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装置及保存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种质资源保存
,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装置及保存方法。
技术介绍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相关技术背景进行说明,但这些说明并不一定构成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我国茶区辽阔,地跨暖温带、亚热带、边缘热带。在这个广阔的区域里,分布有种类繁多的茶树种质资源,为我国和世界各国开展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工作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茶树种质资源一般包括种子、枝条叶片以及树根等。迄今,这些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一直沿用田间种植的方法,采用该方法保存种质资源,不仅复杂繁琐、占地多,而且给育种工作造成许多不便。特别是对于在野外采集保存种质资源的研究者来说,平时到野外,例如山上采集种质资源时,将取下来的种子、枝条叶片以及树根多采用真空塑料袋包装,或将其装进纸盒子放置,或直接暴露的带回。尽管真空塑料袋相比于其他方式的保存效果要好一些。但是这些保存方法也往往存在种质资源还没有被带回到实验室的情况下,就已经氧化或是失活,甚至无法应用。因此如何较好保存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并且将它们携带到研究室,以及如何提高野外采集的茶树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用于存放采集的种子、第二存放部件(3),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用于存放采集的枝条叶片及树根、以及第三存放部件(4),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及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以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置于最上层、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置于中间层并且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置于最下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所述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三对滑轨,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及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通过所述三对滑轨能够从所述盒体(1)内拉出和推入,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野外采集的茶树种质资源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盒体(1)、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用于存放采集的种子、第二存放部件(3),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用于存放采集的枝条叶片及树根、以及第三存放部件(4),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及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以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置于最上层、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置于中间层并且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置于最下层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所述盒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三对滑轨,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及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通过所述三对滑轨能够从所述盒体(1)内拉出和推入,当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及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推入到所述盒体(1)内时相对于外部环境密封,所述第一存放部件(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透气孔(21),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透气孔(31),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用于向所述第一存入部件(2)和所述第二存放部件(3)提供湿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气孔(21)和所述第二透气孔(31)的直径均小于1cm。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存放部件(4)用于存放湿度为75%-85%的海绵。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由耐高温的塑胶材料制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盒体(1)具有能够打开的上盖。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少群刘任坚孙彬妹代风玲肖熙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