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平面磨削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672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1 0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平面磨削的装置,其包括支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推送系统、操作台,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推送系统分别固定在支架上,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推送系统传动连接,操作台设置在推送系统一侧;动力系统将风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通过传动系统把动能传递到推送系统,推送系统通过磨头把放置在操作台上的待加工工件作来回往复磨削运动,最终实现磨削抛光的目的;该装置结构创新,仅用一个动力系统可同时完成多角度、多项磨削任务,大大增加了磨削加工的效率;该装置根据磨削的需要,可增大竖轴方向的磨削行程,使适应不同大小、高度的待加工工件磨削作业;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助于推进磨削抛光处理技术向绿色环保、低耗高效的方向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平面磨削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平面磨削的装置,属于工程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平面磨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对表面质量及外观要求较高的产品中,特别是诸如平面装配体,需要通过磨削等工艺来得到低粗糙度和高光泽的表面,以保证装配的位置精度。然而,由于实际生产的情况,传统的磨削一般依靠工人利用砂带或者锉刀来进行手工磨削抛光;再或者,通过磨床加工,把待加工工件放置在夹具上,砂轮等磨削工具在待加工件面上作重复的磨削运动,直至到达精度需求;这两种平面磨削方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如靠纯人工的劳作,这样,磨削的质量依赖于工人的技术水平,并且存在平面质量不稳定、抛光效率低和工人劳动强度大等问题,同时,抛光产生的粉尘还会对工人的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严重者会患上尘肺等职业病;又如通过传统的磨床加工,传统的磨床一般是以内燃机或者是电机来驱动的,而这是要耗费工业能源来实现其运动,是要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的,不利于资源的节约与环境保护,存在高耗、重污染和低效等弊端。因此,诸如高效率、低能耗和低污染的磨削装置的研发意义重大。但是,由于平面装配体的精度要求较高,平面粗糙度较低,相应的磨削加工难以同时保证高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平面磨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推送系统、操作台,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推送系统分别固定在支架上,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推送系统传动连接,操作台设置在推送系统一侧;其中支架包括支撑底块(24)、支撑台面(25)、支撑架(26),支撑台面(25)固定在支撑底块(24)上,支撑架(26)固定在支撑台面(25)上;动力系统包括驱动装置(1)、传动轴Ⅰ(2)、轴承座Ⅰ(4)、轴承Ⅰ(5)、套筒(6)、同步齿形带(7)、主动带轮(8)、传动轴Ⅳ(19)、轴承Ⅲ(27)、轴承座Ⅲ(28)、轴套(29)、从动带轮(31),驱动装置(1)与传动轴Ⅰ(2)一端传动相连,轴承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平面磨削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推送系统、操作台,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推送系统分别固定在支架上,动力系统通过传动系统与推送系统传动连接,操作台设置在推送系统一侧;其中支架包括支撑底块(24)、支撑台面(25)、支撑架(26),支撑台面(25)固定在支撑底块(24)上,支撑架(26)固定在支撑台面(25)上;动力系统包括驱动装置(1)、传动轴Ⅰ(2)、轴承座Ⅰ(4)、轴承Ⅰ(5)、套筒(6)、同步齿形带(7)、主动带轮(8)、传动轴Ⅳ(19)、轴承Ⅲ(27)、轴承座Ⅲ(28)、轴套(29)、从动带轮(31),驱动装置(1)与传动轴Ⅰ(2)一端传动相连,轴承座Ⅰ(4)固定在支撑架(26)上,轴承Ⅰ(5)固定在轴承座Ⅰ(4)内,传动轴Ⅰ(2)穿过轴承Ⅰ(5)且与其过盈配合,主动带轮(8)固定在传动轴Ⅰ(2)另一端上且位于轴承座Ⅰ(4)一侧,套筒(6)套装在传动轴Ⅰ上且位于轴承Ⅰ(5)和主动带轮(8)之间,轴承座Ⅲ(28)固定在支撑架(26)上且位于轴承座Ⅰ(4)下方,轴承Ⅲ(27)固定在轴承座Ⅲ(28)内,传动轴Ⅳ(19)一端固定在轴承Ⅲ(27)内,另一端与传动系统连接,从动带轮(31)套装在传动轴Ⅳ(19)上,主动带轮(8)和从动带轮(31)通过同步齿形带(7)连接,轴套(29)套装在传动轴Ⅳ(19)上并位于轴承Ⅲ(27)与从动带轮(31)之间;传动系统包括蜗轮蜗杆传动机构、锥齿轮组传动机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与动力系统传动相连,锥齿轮传动机构与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传动相连,锥齿轮传动机构与推送系统连接;推送系统包括2个曲柄摇杆机构、2个线性滑动机构,锥齿轮组传动机构分别通过2个曲柄摇杆机构与2个线性滑动机构传动相连;操作台包括平台(18)、2个以上的导向杆(21)、底座(22)、高度调节装置(23)、方向调节装置(47),导向杆(21)和高度调节装置(23)固定在底座(22)上,平台(18)套装在导向杆(21)上并固定在高度调节装置(23)顶端,方向调节装置(47)安装在平台(18)上,底座(22)设置在支撑底块(24)一侧并与其固连;方向调节装置(47)包括交流伺服电机Ⅰ(48)、双锥套膜片联轴器Ⅰ(49)、传动丝杆Ⅰ(50)、工作台(51)、直线轨道Ⅰ(52)、丝杆螺母Ⅰ(53)、交流伺服电机Ⅱ(54)、双锥套膜片联轴器Ⅱ(55)、传动丝杆Ⅱ(56)、直线轨道Ⅱ(57)、丝杆螺母Ⅱ(58),交流伺服电机Ⅰ(48)固定在直线轨道Ⅰ(52)一端上,交流伺服电机Ⅰ输出端通过双锥套膜片联轴器Ⅰ(49)与传动丝杆Ⅰ(50)连接,工作台(51)设置在直线轨道(52)的滑轨上并沿其移动,传动丝杆Ⅰ(50)与固定在工作台(51)底部的丝杆螺母Ⅰ(53)相配合并带动工作台移动;交流伺服电机Ⅱ(54)固定在直线轨道Ⅱ(57)一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理强喻黎明计三田刘佳邱毅唐兆家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