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上箱体和下灰斗;其中,下灰斗设置于上箱体的下方并与上箱体连通;上箱体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上箱体通过隔壁被区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烟口与第一区域连通,出烟口与第二区域连通;上箱体内设有陶瓷管分离器组件,该陶瓷管分离器组件由若干根并列的陶瓷管分离器组成,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含有颗粒粉尘的烟气从进烟口进入第一区域后进入各陶瓷管分离器,经旋风分离,颗粒粉尘落入下灰斗,剩余的烟气经第二区域由出烟口排出。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尘效率高,分离的最小粒径为5μm,去除了部分明火星,减少了滤袋被烧坏影响烟气净化处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现象,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
本技术涉及除尘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
技术介绍
殡仪馆火化炉火化时需要800℃以上的高温才能在短时间内将遗体火化完成,且只有在800℃以上的高温下才能将大部分火化时产生的有害气体燃烧充分。其产生的含颗粒粉尘的烟气温度为500℃左右,烟气中含有较多颗粒粉尘且含有酸性成分如硫化物。颗粒粉尘,尤其是大颗粒粉尘,容易造成负压过低,其中部分明火星直接将滤袋烧坏,严重影响烟气净化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国内殡葬行业处理火化后产生的烟气中的颗粒粉尘多采用常规的旋风除尘器,常规的旋风除尘器采用钢材制作,达不到500℃的耐高温程度,且耐腐蚀性差。钢材光滑度不够导致烟气与除尘器管壁间的阻力大、挂灰率高;常规技术为产生旋风效果,采用单筒体切向进风,除尘的筒径大所以除尘效率低、分离的最小粒径大于50μm。
技术实现思路
为避免现有技术中常规旋风除尘器耐腐蚀性差等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上箱体和下灰斗;其中,下灰斗设置于上箱体的下方并与上箱体连通;上箱体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上箱体具有隔壁,该隔壁分隔上箱体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烟口与第一区域连通,出烟口与第二区域连通;上箱体内设有陶瓷管分离器组件,该陶瓷管分离器组件由若干根并列的陶瓷管分离器组成,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含有颗粒粉尘的烟气从进烟口进入第一区域后轴向进入各陶瓷管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后,颗粒粉尘落入下灰斗,剩余的烟气经第二区域由出烟口排出。采用陶瓷材质的分离器组件相较于常规材质更耐高温、耐腐蚀。由于陶瓷材质比常规材质更光滑,因此烟气与陶瓷管分离器的内壁间的阻力小,挂灰率低。由于采用多管设计、径向进风,所以除尘效率高,分离的最小粒径达5μm,从而去除了部分明火星,减少了滤袋被烧坏影响烟气净化处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现象。优选的,上箱体的底面的四个端点与四个支架连接,以固定该陶瓷管旋风除尘器。优选的,陶瓷管分离器个数为12个或9个或6个中的任意一个。采用多管设计,径向进风所以除尘效率高,分离的最小粒径达5μm。优选的,陶瓷管分离器的内壁设有光油层,提高了陶瓷管分离器的内壁的光滑程度,烟气与陶瓷管分离器的内壁间的阻力小,挂灰率低;通过该光油层使烟气与陶瓷管分离器的内壁隔离,从而使陶瓷管分离器更耐腐蚀,使用寿命更长。总之,本技术除尘效率高,分离的最小粒径为5μm,去除了部分明火星,减少了滤袋被烧坏影响烟气净化处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现象。同时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烟气与陶瓷管分离器内壁间的阻力小,挂灰率低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的正视图。其中:1、上箱体11、进烟口12、出烟口13、支架2、下灰斗3、陶瓷管分离器组件31、陶瓷管分离器32、光油层4、隔壁41、第一区域42、第二区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仅是用以理解本申请,而不能限制本申请,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本申请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实施例1参照图1,根据本技术的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上箱体1和下灰斗2,其中,下灰斗2设置于上箱体1的下方并与上箱体1连通。该下灰斗2呈倒方锥形,用于收集颗粒粉尘。该上箱体1的底面的四个端点与四个支架13固连,以固定该陶瓷管旋风除尘器。该上箱体1具有进烟口11和出烟口12,其中,进烟口11设置在上箱体1的靠近底部的侧面,出烟口12设置在上箱体1的靠近顶部的侧面,进烟口11与出烟口12关于上箱体1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分布。该上箱体1具有隔壁4,通过该隔壁4分隔上箱体为第一区域41和第二区域42,进烟口11与第一区域41连通,出烟口12与第二区域42连通。上箱体1内可拆卸地安装陶瓷管分离器组件3,该陶瓷管分离器组件3由12根并列的陶瓷管分离器31组成,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烟气处理量为10000m3/h以上,因此陶瓷管分离器31的数量设置为12根。应该理解,当烟气处理量为5000m3/h-10000m3/h时,陶瓷管分离器31相应的卸装掉3个;当烟气处理量为5000m3/h以下时,陶瓷管分离器31相应的卸装掉6个。含有颗粒粉尘的烟气从进烟口11进入第一区域41后轴向进入12个陶瓷管分离器31,烟气由直线运动变为圆周运动,形成旋转气流,利用旋转气流对颗粒粉尘产生的离心力,将相对密度大于旋转气流的颗粒粉尘甩向陶瓷管分离器31的内壁,由于失去径向惯性力,向下的重力使颗粒粉尘落入下灰斗2,剩余的烟气进入第二区域42后从出烟口12排出。本技术通过采用多根陶瓷管分离器3及轴向进风的设计使除尘效率更高,分离的最小粒径达5μm,从而去除了部分明火星,减少了滤袋被烧坏,影响烟气净化处理设备正常运行的现象。在本实施例中,该陶瓷管分离器31的内壁设置光油层32,提高陶瓷管分离器31的内壁的光滑度,烟气与陶瓷管分离器31的内壁间的阻力小,挂灰率低;通过该光油层32使得烟气与陶瓷管分离器31的内壁隔离,从而使陶瓷管分离器31更耐高温、耐腐蚀,使用寿命更长。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即凡是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皆落入本技术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本技术未详尽描述的均为常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上箱体和下灰斗;其中,下灰斗设置于上箱体的下方并与上箱体连通;上箱体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上箱体具有隔壁,该隔壁分隔上箱体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烟口与第一区域连通,出烟口与第二区域连通;上箱体内设有陶瓷管分离器组件,该陶瓷管分离器组件由若干根并列的陶瓷管分离器组成,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含有颗粒粉尘的烟气从进烟口进入第一区域后轴向进入各陶瓷管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后,颗粒粉尘落入下灰斗,剩余的烟气经第二区域由出烟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多管旋风除尘器包括上箱体和下灰斗;其中,下灰斗设置于上箱体的下方并与上箱体连通;上箱体具有进烟口和出烟口;上箱体具有隔壁,该隔壁分隔上箱体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进烟口与第一区域连通,出烟口与第二区域连通;上箱体内设有陶瓷管分离器组件,该陶瓷管分离器组件由若干根并列的陶瓷管分离器组成,连通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含有颗粒粉尘的烟气从进烟口进入第一区域后轴向进入各陶瓷管分离器,经旋风分离后,颗粒粉尘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育文,吕思伟,陈翔,毛智强,赵丽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申东燃烧炉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