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576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油烟处理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包括:机体、箱门、集料槽、等离子体极板;所述箱门设置在机体的一端,且箱门与机体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导电顶针设置在箱门的内壁上,且导电顶针与箱门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配电箱设置在箱门的外壁上,且配电箱与箱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贯通设置在配电箱一侧的外壁上;所述电流表设置在配电箱前端的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等离子极板分布面积大,单位时间内油烟的净化量大、延长油烟在机体内部的停留时间,净化更为充分、便于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等离子除油烟设备
本技术涉及油烟处理净化设备
,尤其涉及等离子除油烟设备。
技术介绍
等离子油烟净化设备是利用阴极在高压电场中发射出来的电子,以及由电子碰撞空气分子而产生的负离子来捕捉油烟粒子,使油烟粒子带电,再利用电场的作用,使带电油烟粒子被阳极所吸附,以达到除油烟的目的。由于电子的直径非常小,其粒径比油烟粒子的粒径要小很多数量级。而且电场中电子的密度很高(可达至到1亿/cm3的数量级),可以说无所不在。处在电场中的油烟粒子很容易被电子捕捉(即荷电),油烟粒子在电场中的荷电是遵循一定机理的必然现象,而不是简单的偶尔碰撞引起的。从理论上分析:包括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电场荷电是由于油烟粒子的相对介电常数大于1,在电场中油烟粒子周围的电力线发生变化,使电力线与油烟粒子表面相交,沿着电力线运动的离子必然与油烟粒子碰撞并将电荷传给油烟粒子;扩散荷电是离子在空气中因热运动而扩散,当接近尘粒时产生电像力互相吸引而荷电。电场的设计使油烟粒子的运动速度较低,一般在零点几秒内便能使油烟粒子荷上足够的电荷,带电粒子在电场中会受到电场力(库仑力)的作用,其结果是油烟粒子被吸附到阳极上。因此电除油烟的除油烟率非常高,而且特别适用于捕捉粒径较小和重量较轻的油烟粒子。在等离子油烟净化设备里,电功率主要是用来发射电子和推动油烟粒子,与空气几乎不产生作用,因此静电场的能耗较小。而且除油烟设备的阻力也较小,无须使用压力较大的风机。因此设备的总能耗比起其他的除油烟方式要小。但是现有等离子油烟净化设备等离子极板分布面积较小,油烟净化量容易受到等离子板分布面积的局限,影响净化效率;油烟穿过等离子体极板后直接排出设备,容易造成净化不够充分的现象;设备底部普遍未设置集料装置,造成设备后期维护较为困难,提高了设备维护成本。如上述中提出的问题,本方案提供一种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并通过该新型等离子除油烟设备达到解决上述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之能更具有实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等离子除油烟设备,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等离子油烟净化设备等离子极板分布面积较小,油烟净化量容易受到等离子板分布面积的局限,影响净化效率;油烟穿过等离子体极板后直接排出设备,容易造成净化不够充分的现象;设备底部普遍未设置集料装置,造成设备后期维护较为困难,提高了设备维护成本的问题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方案所达成: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包括:机体、箱门、配电箱、散热槽、导电顶针、电流表、指示灯、拉手、安全锁、支撑腿、集料槽、集料盒、等离子体极板、第一均流网、滤网、第二均流网、进风口、出风口、第一安装板、连接杆、第二安装板、阳极筒、绝缘子、阴极针架、阴极针;所述箱门设置在机体的一端,且箱门与机体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导电顶针设置在箱门的内壁上,且导电顶针与箱门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配电箱设置在箱门的外壁上,且配电箱与箱门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贯通设置在配电箱一侧的外壁上;所述电流表设置在配电箱前端的外壁上,且电流表与配电箱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指示灯设置在电流表的下方,且指示灯与配电箱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安全锁设置在箱门的一侧,且安全锁与箱门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进风口设置在机体的一侧,且进风口与机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风口设置在机体的另一侧,且出风口与机体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腿焊接设置在机体的底部;所述集料槽焊接设置在机体的底部,且集料槽的顶端与机体相贯通;所述集料盒设置在集料槽的下部,且集料盒与集料槽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拉手设置在箱门及集料盒的外壁上,且拉手与箱门及集料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均流网嵌入设置在机体的内部;所述等离子体极板设置在第二均流网的一侧,且等离子体极板与机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滤网设置在等离子体极板的一侧,且滤网与机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均流网设置在滤网的一侧,且第一均流网与机体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位于阳极筒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板与阳极筒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阳极筒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且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绝缘子设置在第二安装板的外壁上,且绝缘子与第二安装板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绝缘子的另一端与阴极针架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阴极针设置在阳极筒的内侧,且阴极针的一端与阴极针架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所述阳极筒共设置有118根,且阳极筒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内侧呈矩形阵列状分布。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所述绝缘子共设置有四个,且绝缘子位于呈矩形阵列状排布的阳极筒四个角处。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所述滤网为活性炭过滤网。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所述集料槽的剖切面呈梯形状。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所述机体的内壁上设置有N处U形滑轨,且滑轨在机体上下两端的内壁上呈对称状分布,等离子体极板、第一均流网、滤网及第二均流网与滑轨通过滑动方式相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通过设置的阳极筒共设置有118根,且阳极筒在第一安装板与第二安装板的内侧呈矩形阵列状分布,增大了等离子极板的分布面积,从而增大了油烟的净化空间,提高单位时间内油烟的净化量。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通过设置的滤网为活性炭过滤网,活性炭滤网能够吸附未完全净化的油烟颗粒,并且网状结构限制了气体的排出速度,延长了油烟在机体内部的停留时间,使净化更为充分。本技术等离子除油烟设备通过设置的集料槽的剖切面呈梯形状,机体内净化油烟后产生的烟尘及颗粒在梯形状集料槽的作用下进行收集,方便了设备的后期维护,大大降低维护成本。本技术通过以上结构上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等离子极板分布面积大,单位时间内油烟的净化量大、延长油烟在机体内部的停留时间,净化更为充分、便于后期维护,降低维护成本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现有装置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等离子体极板结构示意图。图中:机体1、箱门2、配电箱3、散热槽4、导电顶针5、电流表6、指示灯7、拉手8、安全锁9、支撑腿10、集料槽11、集料盒12、等离子体极板13、第一均流网14、滤网15、第二均流网16、进风口17、出风口18、第一安装板1301、连接杆1302、第二安装板1303、阳极筒1304、绝缘子1305、阴极针架1306、阴极针1307。具体实施部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等离子除油烟设备技术方案: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包括:机体1、箱门2、配电箱3、散热槽4、导电顶针5、电流表6、指示灯7、拉手8、安全锁9、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包括:机体(1)、箱门(2)、配电箱(3)、散热槽(4)、导电顶针(5)、电流表(6)、指示灯(7)、拉手(8)、安全锁(9)、支撑腿(10)、集料槽(11)、集料盒(12)、等离子体极板(13)、第一均流网(14)、滤网(15)、第二均流网(16)、进风口(17)、出风口(18)、第一安装板(1301)、连接杆(1302)、第二安装板(1303)、阳极筒(1304)、绝缘子(1305)、阴极针架(1306)、阴极针(130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2)设置在机体(1)的一端,且箱门(2)与机体(1)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导电顶针(5)设置在箱门(2)的内壁上,且导电顶针(5)与箱门(2)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配电箱(3)设置在箱门(2)的外壁上,且配电箱(3)与箱门(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4)贯通设置在配电箱(3)一侧的外壁上;所述电流表(6)设置在配电箱(3)前端的外壁上,且电流表(6)与配电箱(3)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指示灯(7)设置在电流表(6)的下方,且指示灯(7)与配电箱(3)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安全锁(9)设置在箱门(2)的一侧,且安全锁(9)与箱门(2)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进风口(17)设置在机体(1)的一侧,且进风口(17)与机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风口(18)设置在机体(1)的另一侧,且出风口(18)与机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腿(10)焊接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所述集料槽(11)焊接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且集料槽(11)的顶端与机体(1)相贯通;所述集料盒(12)设置在集料槽(11)的下部,且集料盒(12)与集料槽(1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拉手(8)设置在箱门(2)及集料盒(12)的外壁上,且拉手(8)与箱门(2)及集料盒(1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均流网(16)嵌入设置在机体(1)的内部;所述等离子体极板(13)设置在第二均流网(16)的一侧,且等离子体极板(13)与机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滤网(15)设置在等离子体极板(13)的一侧,且滤网(15)与机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均流网(14)设置在滤网(15)的一侧,且第一均流网(14)与机体(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1301)位于阳极筒(1304)的一端,且第一安装板(1301)与阳极筒(1304)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阳极筒(1304)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30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接杆(1302)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板(130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且连接杆(1302)的另一端与第二安装板(1303)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绝缘子(1305)设置在第二安装板(1303)的外壁上,且绝缘子(1305)与第二安装板(1303)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绝缘子(1305)的另一端与阴极针架(1306)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阴极针(1307)设置在阳极筒(1304)的内侧,且阴极针(1307)的一端与阴极针架(1306)通过固定螺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等离子除油烟设备,包括:机体(1)、箱门(2)、配电箱(3)、散热槽(4)、导电顶针(5)、电流表(6)、指示灯(7)、拉手(8)、安全锁(9)、支撑腿(10)、集料槽(11)、集料盒(12)、等离子体极板(13)、第一均流网(14)、滤网(15)、第二均流网(16)、进风口(17)、出风口(18)、第一安装板(1301)、连接杆(1302)、第二安装板(1303)、阳极筒(1304)、绝缘子(1305)、阴极针架(1306)、阴极针(1307);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2)设置在机体(1)的一端,且箱门(2)与机体(1)通过转轴相连接;所述导电顶针(5)设置在箱门(2)的内壁上,且导电顶针(5)与箱门(2)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配电箱(3)设置在箱门(2)的外壁上,且配电箱(3)与箱门(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散热槽(4)贯通设置在配电箱(3)一侧的外壁上;所述电流表(6)设置在配电箱(3)前端的外壁上,且电流表(6)与配电箱(3)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指示灯(7)设置在电流表(6)的下方,且指示灯(7)与配电箱(3)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安全锁(9)设置在箱门(2)的一侧,且安全锁(9)与箱门(2)通过镶嵌方式相连接;所述进风口(17)设置在机体(1)的一侧,且进风口(17)与机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出风口(18)设置在机体(1)的另一侧,且出风口(18)与机体(1)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支撑腿(10)焊接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所述集料槽(11)焊接设置在机体(1)的底部,且集料槽(11)的顶端与机体(1)相贯通;所述集料盒(12)设置在集料槽(11)的下部,且集料盒(12)与集料槽(11)通过嵌入方式相连接;所述拉手(8)设置在箱门(2)及集料盒(12)的外壁上,且拉手(8)与箱门(2)及集料盒(12)通过焊接方式相连接;所述第二均流网(16)嵌入设置在机体(1)的内部;所述等离子体极板(13)设置在第二均流网(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松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华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