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9472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口,抽气泵机和过滤箱本体,所述抽气泵机一端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相连接,所述抽气泵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过滤箱本体内固定设置有风轮,所述风轮外周设置有起泡网,所述过滤箱本体内填充有净化液,所述过滤箱本体上方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过滤箱本体下方设置有排废液管道,所述过滤箱本体上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气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泡沫接触吸收式的空气净化装置,优化当前大多数净化装置存在的用电消耗大、净化效率低及购买和运行成本较高等缺点,符合绿色工业制造要求,适合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相关设备
,具体为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与室内环境已息息相关,这就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长时间的与室内空气接触,而室内环境空气存在积聚效应,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比室外高5~10倍以上,导致因室内空气污染而引发的疾病也越来越屡见不鲜,我们发现室内空气对人体有直接伤害的因子主要有尘埃(TSP、pM10、pM2.5等)、微生物(细菌、真菌、霉菌等)、有害气体和异味等。尘埃和微生物主要对人体呼吸道有影响,有害气体种类较多,危害也更为复杂。一些常见的气态污染物有:CO、CO2、NH3、SO2等,新装修的房间内因使用粘合剂和油漆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如甲醛、苯系物等,还有一些建筑材料内会含有放射性气体氡,其中甲醛对眼粘膜、鼻和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肝脏、肾脏和消化系统均有毒性,而长期接触氡可致癌。现有技术中对于室内空气的净化装置结构复杂且净化装置存在的用电消耗大、净化效率低及购买和运行成本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现有技术中对于室内空气的净化装置结构复杂且净化装置存在的用电消耗大、净化效率低及购买和运行成本较高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口,抽气泵机和过滤箱本体,所述抽气泵机一端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相连接,所述抽气泵机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进气口相连接,所述过滤箱本体内固定设置有风轮,所述风轮外周设置有起泡网,所述过滤箱本体内填充有净化液,所述过滤箱本体上方设置有进液口,所述过滤箱本体下方设置有排废液管道,所述过滤箱本体上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为“U”型,且出气口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设置倒梯形台形状,且进液口顶端设置有密封盖。进一步的,所述排废液管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依次由活性炭和过滤网构成,且排废液管道下方设置有密封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本体前方设置有水位观察窗,所述水位观察窗设置为有机玻璃材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箱本体内一侧设置有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竖向设置在过滤箱本体内。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内设置第二过滤网,所述“U”型结构的出气口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三过滤网。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的孔径依次增大,且第一过滤网的孔径大于起泡网的孔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具有设计合理且操作简单的特点,本技术以泡沫接触吸收式的空气净化装置,优化当前大多数净化装置存在的用电消耗大、净化效率低及购买和运行成本较高等缺点,符合绿色工业制造要求,适合大规模生产。(1)、本技术通过由于采用将净化液进行泡沫化处理进而对室内的空气进行净化技术方案,由于气泡的比表面积较大,能够与空气充接触,净化效果比单纯的过滤吸附更好,特别是对空气中的尘埃和微生物。(2)、本技术通过在过滤箱内设置净化液,进而过滤箱内的净化液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能有针对性的吸收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随着净化液成分的深入研究可同时具备杀菌和去臭作用,使用方式灵活,进而提高了本技术的运用灵活性。(3)、本技术具有耗电低,连续工作时间长的特点,且净化液可使用周期长且更换排放极为方便。(4)、本技术具有噪声小,选用低功率的抽气泵机即能运作,整套装置除抽气泵机外基本不发出噪声。(5)、本技术通过在过滤箱本体下方设置有排废液管道,且在排废液管道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由活性炭和过滤网构成,便于对过滤箱本体内的废液进行过滤杀菌以达到排放的要求,因此使得本技术具有符合绿色环保的特点,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过滤箱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过滤箱本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气口、2-抽气泵机、3-过滤箱本体、31-水位观察窗、4-排废液管道、41-过滤装置、5-进液口、6-出气口、7-风轮、8-起泡网、9-净化液、10-第一过滤网、11-第二过滤网、12-第三过滤网。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口1,抽气泵机2和过滤箱本体3,抽气泵机2一端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3相连接,抽气泵机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进气口1相连接,过滤箱本体3内固定设置有风轮7,风轮7外周设置有起泡网8,起泡网8便于加快了风轮式净化液9泡沫化的速度;过滤箱本体3内填充有净化液9,过滤箱本体3上方设置有进液口5,过滤箱本体3下方设置有排废液管道4,过滤箱本体3上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气口6,出气口6设置为“U”型,且出气口6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3相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液口5设置倒梯形台形状,且进液口5顶端设置有密封盖。在一个实施例中,排废液管道4内设置有过滤装置41,过滤装置41依次由活性炭和过滤网构成,且排废液管道4下方设置有密封阀门。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箱本体3前方设置有水位观察窗31,水位观察窗31设置为有机玻璃材质。在一个实施例中,过滤箱本体3内一侧优选设置有第一过滤网10,第一过滤网10竖向设置在过滤箱本体3内。在一个实施例中,进气口1内优选设置第二过滤网11,“U”型结构的出气口6的两端均优选设置有第三过滤网12。在一个实施例中,进而第一过滤网10、第二过滤网11和第三过滤网12的孔径依次增大,且第一过滤网10的孔径大于起泡网8的孔径。工作原理:由于抽气泵机2工作使得空气中的空气由进气口1进入过滤箱本体3,然后过滤箱本体3内的风轮7由于抽气泵机2的作用转动将净化液9打成泡沫状,然后利用净化液9形成的泡沫,使之密集在一定空间内,形成一个过滤吸收层,当空气被压缩进入其中时,可有效吸收通过的颗粒物,同时,在净化液9中有针对性的加入一些化学吸收试剂,能有效吸收特定的空气污染物如CO、CO2、NH3、SO2等。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口(1),抽气泵机(2)和过滤箱本体(3),且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机(2)一端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3)相连接,所述抽气泵机(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进气口(1)相连接,所述过滤箱本体(3)内固定设置有风轮(7),所述风轮(7)外周设置有起泡网(8),所述过滤箱本体(3)内填充有净化液(9),所述过滤箱本体(3)上方设置有进液口(5),所述过滤箱本体(3)下方设置有排废液管道(4),所述过滤箱本体(3)上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出气口(6)设置为“U”型,且出气口(6)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3)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包括进气口(1),抽气泵机(2)和过滤箱本体(3),且特征在于,所述抽气泵机(2)一端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3)相连接,所述抽气泵机(2)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进气口(1)相连接,所述过滤箱本体(3)内固定设置有风轮(7),所述风轮(7)外周设置有起泡网(8),所述过滤箱本体(3)内填充有净化液(9),所述过滤箱本体(3)上方设置有进液口(5),所述过滤箱本体(3)下方设置有排废液管道(4),所述过滤箱本体(3)上方中间位置设置有出气口(6),所述出气口(6)设置为“U”型,且出气口(6)通过管道与过滤箱本体(3)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5)设置倒梯形台形状,且进液口(5)顶端设置有密封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室内空气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废液管道(4)内设置有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斌李炜李玉婷严华俊林晨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众志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