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杯结构及卧式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9140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尘杯结构及卧式吸尘器,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该尘杯结构包括容纳壁和桶体,所述容纳壁绕所述桶体轴线的周向设置;所述容纳壁底部设置有支撑面,位于所述桶体内的所述容纳壁的侧面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容纳壁和支撑面形成用于容纳旋风分离器的容纳腔,所述桶体底部与所述支撑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灰尘的出灰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尘杯结构中,通过容纳壁底部设置有支撑面将旋风分离器设置在容纳壁内,在桶体底部与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出灰柱,出灰部与桶体底部连接,无需单独设置出灰部,使得过滤效果好使用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尘杯结构及卧式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尘杯结构及卧式吸尘器。
技术介绍
卧式吸尘器,是一种除尘工具。卧式吸尘器能除尘,主要在于它的“头部”装有一个电动抽风机。抽风机通电后,会产生极强的吸力和压力,在吸力和压力的作用下,空气高速排出,而风机前端吸尘部分的空气不断地补充风机中的空气,致使吸尘器内部产生瞬时真空,和外界大气压形成负压,通过管道进入滤尘袋,灰尘等杂物滞留在滤尘袋内,空气经过滤片净化后,由机体尾部排出。目前,在现有的卧式吸尘器中,过滤组件包括分离器,通常在分离器的底部单独设置有出灰部,分离器使得空气产生螺旋形路径,容易将灰尘带入出灰部内,容易将杂物落在过滤组件表面,时间长了造成过滤效果不好和使用不方便的缺点。综上所述,现有的卧式吸尘器中,过滤组件存在过滤效果不好和使用不方便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尘杯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卧式吸尘器中,过滤组件存在过滤效果不好和使用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式吸尘器,包括上述提供的尘杯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壁和桶体,所述容纳壁绕所述桶体轴线的周向设置;所述容纳壁底部设置有支撑面,位于所述桶体内的所述容纳壁的侧面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容纳壁和支撑面形成用于容纳旋风分离器的容纳腔,所述桶体底部与所述支撑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灰尘的出灰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容纳壁和桶体,所述容纳壁绕所述桶体轴线的周向设置;所述容纳壁底部设置有支撑面,位于所述桶体内的所述容纳壁的侧面设置有出灰口;所述容纳壁和支撑面形成用于容纳旋风分离器的容纳腔,所述桶体底部与所述支撑面之间设置有用于容纳灰尘的出灰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壁包括位于所述桶体外侧的第一容纳壁和位于所述桶体内侧的第二容纳壁,所述支撑面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壁底部,所述出灰口位于所述第二容纳壁侧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壁与所述桶体之间设置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桶体的轴线呈角度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壁上对应于吸入管道设置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容纳壁上对应于所述进风口设置有第一卡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吸入管道出风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匹配的第一凸起。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檀冲沈荻孙书进谢中山李铭洲
申请(专利权)人:小狗电器互联网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