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89715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进水曝气推流系统包括导流筒,导流筒内壁上通过支撑架固定设置挡板,挡板沿进水方向的后方设有一组曝气头,一组曝气头通过输气管与位于导流筒外部的罗茨风机连接;导流筒出水口沿圆形养殖池体侧壁切向设置;上排水系统包括三角溢流堰;三角溢流堰位于圆形养殖池体四周的上部,圆形养殖池体位于三角溢流堰下方的位置设置一圈集水渠;底排污系统的集污坑位于圆形养殖池体底部中央最低处,拦鱼网水平搁置在集污坑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对高密度鱼池中粪便和残饵的收集效率,减轻鱼池污染负荷;进水动力稳定,养殖池内的水流稳定性较高,不会发生紊流的现象,有利于鱼在水中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养殖池系统,具体来说,是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
技术介绍
池塘跑道式微流水生态养殖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广东、山东等地迅速发展,该模式为是将原有池塘养殖的鱼类集中在长方形流水槽里集中进行高密度养殖,进水端采用气提推流装置推动水体进入流水槽,流经养殖区,从末端集污区流出,在此过程中,养殖水产动物的将残余的饲料、粪便被水流带走汇集到末端集污区,通过吸污装置去除,该模式具有节地、节能、高效、减排等特点。但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吸污装置吸污效率低,造成鱼类粪便无法及时从池中排出,又回到水体中,给养殖水体严重污染;2)鱼类集中在前段增氧区,密度高,造成鱼类彼此之间摩擦严重,易形成皮肤损伤,造成疾病频发,给养殖带来较大风险;3)气提推流装置直接作用在养殖池中,养殖池内的水流稳定性较低,而且容易造成紊流,对鱼类的生长有不利影响;4)排水不稳定,造成水质不佳或者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提高对高密度鱼池中粪便和残饵的的收集效率,减轻鱼池污染负荷;提高鱼在池内分布的均匀性;提升水流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养殖池体(1)、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上排水系统(3)、底排污系统(4);所述圆形养殖池体(1)的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坑倾斜;所述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包括导流筒(201),导流筒(201)内壁上通过支撑架(206)固定设置挡板(205),挡板(205)沿进水方向的后方设有一组曝气头(204),一组曝气头(204)通过输气管(203)与位于导流筒外部的罗茨风机(202)连接;所述导流筒(201)出水口沿圆形养殖池体(1)侧壁切向设置;所述上排水系统(3)包括三角溢流堰(301);所述三角溢流堰(301)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四周的上部,三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养殖池体(1)、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上排水系统(3)、底排污系统(4);所述圆形养殖池体(1)的池底四周向中央集污坑倾斜;所述进水曝气推流系统(2)包括导流筒(201),导流筒(201)内壁上通过支撑架(206)固定设置挡板(205),挡板(205)沿进水方向的后方设有一组曝气头(204),一组曝气头(204)通过输气管(203)与位于导流筒外部的罗茨风机(202)连接;所述导流筒(201)出水口沿圆形养殖池体(1)侧壁切向设置;所述上排水系统(3)包括三角溢流堰(301);所述三角溢流堰(301)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四周的上部,三角溢流堰(301)位置设有防逃网(302),圆形养殖池体(1)位于三角溢流堰(301)下方的位置设置一圈集水渠(303),集水渠(303)侧部与上部水排水管(304)连接;所述底排污系统(4)包括集污坑(401)、排放管(402)、拦鱼网(403)、支撑杆(404);集污坑位于圆形养殖池体(1)底部中央最低处,支撑杆(404)与拦鱼网(403)垂直连接,拦鱼网(403)水平搁置在集污坑(401)上,并与集污坑侧壁具有间隙,该间隙小于鱼身通过的尺寸,通过支撑杆(404)调节拦渔网(403)和集污坑(401)之间的间隙。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拦鱼网(403)面积为集污坑面积2倍,旋流到池底的粪便和残饵能通过拦鱼隔网,沉入下部集污坑(40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旋流集污的养殖池系统,其特征在于:拦鱼网(40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果锋刘兴国朱浩王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