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栽培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8957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栽培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栽培板,所述栽培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种植坑;所述栽培板包括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得到栽培板,并在所述的栽培板上设置间隔布置的种植坑用来种植作物;由于秸秆粉末、碎草本身富含有的众多孔隙结构,使得该栽培板具有极好的富水、富肥能力,非常适合矮秧作物的生长;上述制备栽培板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以有效的降低用于栽培作物的栽培装置的构建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栽培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栽培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立体栽培装置。
技术介绍
立体栽培也称为垂直栽培,是在尽量不影响地面栽培的前提下,通过竖立起来的栽培柱或其他形式作为植物生长的载体,向空间发展,充分利用温室空间和太阳能,发挥有限地面的生产潜力的一种无土栽培形式,主要种植一些如生菜、草莓等矮秧类作物,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3~5倍,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3倍。早在20实际60年代,立体无土栽培在发达国家就逐渐发展起来了,如今,立体栽培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的如柱状栽培、吊袋式栽培、立体盆钵式无土栽培、吊槽式、三层槽式等等。在现今的立体栽培中多采用无土栽培的方式进行,即不用土壤而仅仅使用营养液和其他设备栽培植物,类型有固体基质型和液体基质型,前者包括有砂基培养、砾基培养、浅层石培养、岩棉培养、珍珠岩培养、木屑培养、泡沫塑料培养等;后者按照供液供气方式可以分为滴灌式、喷雾式、通气式、循环供液式、浅层供液式,营养液的成分、浓度、配制和调节是其重要技术基础。虽然说无土栽培在作物的长势、产量以及品质方面具有很多的优点,但是无土栽培的一次性投资很高,运行成本也较高;并且无土栽培的技术要求较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比如无土栽培中的水培缓冲能力差,水肥供应不能出现任何故障,必须要充足的能源保证。这对于立体栽培装置的提出的新的要求,如何高效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构建一些立体栽培装置,使其能够循环使用并降低立体栽培的成本,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不断开发要求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栽培装置,降低立体栽培装置的构建成本,同时,构建成型的立体栽培装置能够适应现有矮秧作物的生长,并且,该立体栽培装置能够降低作物栽培过程中的肥料投入。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立体栽培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栽培板,所述栽培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种植坑;所述栽培板包括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而成。本专利技术采用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得到栽培板,并在所述的栽培板上设置间隔布置的种植坑用来种植作物;由于秸秆粉末、碎草本身富含有的众多孔隙结构,使得该栽培板具有极好的富水、富肥能力,非常适合矮秧作物的生长;上述制备栽培板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以有效的降低用于栽培作物的栽培装置的构建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构建栽培板的原料中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了作物栽培过程中肥料的投入,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作物生产的投入,解决了目前农村地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的需求与资金缺乏相矛盾的问题。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栽培板的上侧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的长度方向与栽培板的长度方向相一致。在向栽培板的作物进行浇水的过程中,向凹腔中倒水即可,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分散到种植坑中的作物根系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种植坑呈倒圆锥状。本专利技术对于种植坑的大小不做特殊的限定,根据具体种植的作物品种进行设计。具体的,如种植的是菠菜,种植坑的外侧口径设计为5~8cm,相邻种植坑的间距设计为10~15cm,确保菠菜的正常生长。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制备栽培板的原料含量可以在较宽的范围内选择,为了确保所述的栽培板富含有合适的营养物质,即确保作物的良好生长,所述栽培板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秸秆粉末40~50份、碎草2~8份、生活污水厂污泥1~6份、废弃生物有机质5~13份、河底泥15~23份。进一步的,所述的秸秆粉末的粒径为3~10mm;所述废弃生物有机质为畜禽粪便、菌棒、砻糠、油粕中的一种或其组合物。本专利技术中,秸秆属于一种生物质原料,具体的,该秸秆的来源可以是小麦秸秆、油菜秸秆或是稻草秸秆;该生物质原料在自然界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且数量巨大,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秸秆具有成本低廉的技术优势,此外,该秸秆中富含有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在先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都存在于秸秆中。因此,将秸秆粉碎并用于栽培板的制备,可以将秸秆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充分的利用起来,相比于传统焚烧后作为热量的来源来说,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利用方式性价比更高,更具有实际意义。所述的碎草也是生物质原料的一种,将其收集后用于栽培板的制备也可以进一步的降低栽培板的制备成本。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生活污水厂污泥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氮、磷的有机污泥;生活污水的处理一般采用生物处理法,处理过程中因有机物的转化会生成大量的有机污泥,生物处理法中最常用的是活性污泥法,虽因处理条件不同效果有所差异,但污水中有机物的50%左右会被转化为污泥,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中会持续生成并排出大量的污泥。将其作为栽培板的制备原料可以使得其中富含的营养物质得到充分的利用。并且,本专利技术中,生活污水厂的污泥单纯的作为肥料时具有透气性差且盐分含量高的缺点,将其适用于立体栽培种植的基体时其实并不利于作物的健康生长,而本专利技术以秸秆粉末作为主要的原料,解决了生活污水厂污泥存在的透气性差的问题;而生活污水厂污泥中丰富的盐分弥补了秸秆粉末肥效不足的弊端,并且通过秸秆粉末的加入,透气性得以改善,生活污水厂污泥的肥效得以更好的发挥,该协同配合的效果相比于各自单独作为肥料存在时更利于立体栽培的作物的生长。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河底泥是水体底部长期积存的沉积物,其中富含有大量的氮磷混合物,还含有有机物,包括油和油脂。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秸秆破碎成粉末状,接着加入碎草、废弃生物有机质和生活污水厂污泥,混合均匀后,将其堆置发酵5~7天,在堆置发酵的过程中进行翻堆处理,以便控制料堆中心温度低于70℃;堆置处理完成后,将上述混合物料投入真空灭菌器中灭菌处理;(2)捞出河底泥,初步沥水,控制河底泥的含水率为40~50%,将河底泥与步骤(1)中的混合物料进行混合,然后装填入模具中,在1.5~2.5Mpa的压力下压制5~10s,得到所述的栽培板。本专利技术中,经过5~7天的堆置发酵处理,原料中含有的大分子物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物质,更利于后续种植作物的吸收利用。步骤(2)中,物料在混合均匀后被装填如相应的模具中压制成型,该模具为按照种植坑的大小、间距进行设计制作;所述的物料装填后,在1.5~2.5Mpa的压力下压制5~10s即可,如此,仅在栽培板的外层表面被压实,而内层依旧是蓬松状。本专利技术中,将待种植的作物根系插置在种植坑中,接着采用细沙或泥土将根系固定即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得到栽培板,并在所述的栽培板上设置间隔布置的种植坑用来种植作物;由于秸秆粉末、碎草本身富含有的众多孔隙结构,使得该栽培板具有极好的富水、富肥能力,非常适合矮秧作物的生长;上述制备栽培板的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可以有效的降低用于栽培作物的栽培装置的构建成本;此外,本专利技术中用于构建栽培板的原料中富含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降低了作物栽培过程中肥料的投入,从而有效的降低了作物生产的投入,解决了目前农村地区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的需求与资金缺乏相矛盾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立体栽培装置的示意图;图2、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栽培板的剖视图;图中标号说明: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立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布置的栽培板,所述栽培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种植坑;所述栽培板包括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布置的栽培板,所述栽培板的至少一侧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种植坑;所述栽培板包括秸秆粉末、碎草、生活污水厂污泥、废弃生物有机质和河底泥制备而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栽培板的上侧设有一凹腔,所述凹腔的长度方向与栽培板的长度方向相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体栽培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坑呈倒圆锥状。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小虎王俊杰武青松姜岩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宸翊商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