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89340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20 20: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及其方法,包括外壳结构单元、底层硬件单元和远程管理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通过插脚直接插入花盆的土壤中,直接由湿度传感器感知土壤的湿度,及时自动浇水防止干枯,集底层硬件电路模块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云端数据传输、远程终端实时显示信息于一体,以芯片控制器为核心,多种传感器为辅助,整体实现了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空气净化、自动加水、安卓手机端实时监测数据、天气预报的功能,界面布局合理,使用方便,不仅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度,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
涉及智能植物栽培
,特别涉及一种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注重健康的生活环境。在家中,工作和学习的环境中放置一些盆栽花卉既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室内空气,还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让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更加愉悦。植物的正常生长却是人们担心的一个重要问题,而这个问题最大的影响因素之一就是植物需要适当的生长环境。如果家中人外出,没人照看植物;在当下社会,人们越来越忙于工作、各种社交活动,对身边的植物却越来越顾不上照顾,导致植物因为得不到悉心照料而不幸枯萎。传统的花盆功能较为单一,智能化水平较低,不能根据植物的生产需要对生长环境进行自动监控,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土壤和空气的温湿度以及空气质量也无法检测。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大环境之下,智能种植的研究正在兴起。目前国内的智能植物灌溉设备多为自动浇水设备,但是很少有远程管理的智能花盆;并且多数适用于大面积植物浇灌。功能单一,在家居方面应用的较少。近年来国内开展了许多与智能生活有关的科普活动、竞技比赛,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1)外壳结构单元,采用制造成本较低的PLA材料,外观呈现长方体形状,采用可动式拼凑结构;2)底层硬件单元,包括核心控制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采集器、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空气温湿度采集器、扇气扇、低风阻空气滤网、微型水泵、电源装置和WIFI模块装置;其中,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进行土壤湿度检测,采用土土壤温度采集器进行土壤湿度检测,采用空气温湿度采集器同时对空气温湿度进行检测,采用小功率扇气扇和低风阻空气滤网实现空气净化功能,采用3.3V小型水泵实现自动加水功能,采用粉尘传感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采用小体积型WIFI模块装置实现数据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1)外壳结构单元,采用制造成本较低的PLA材料,外观呈现长方体形状,采用可动式拼凑结构;2)底层硬件单元,包括核心控制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采集器、空气质量检测装置、空气温湿度采集器、扇气扇、低风阻空气滤网、微型水泵、电源装置和WIFI模块装置;其中,采用土壤湿度传感器进行土壤湿度检测,采用土土壤温度采集器进行土壤湿度检测,采用空气温湿度采集器同时对空气温湿度进行检测,采用小功率扇气扇和低风阻空气滤网实现空气净化功能,采用3.3V小型水泵实现自动加水功能,采用粉尘传感器进行空气质量检测,采用小体积型WIFI模块装置实现数据的云端传输;3)远程管理单元,包括云端服务器和移动客户端;其中,移动客户端连接云端服务器获取数据并实时显示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空气质量,同时当检测到相应数据低于临界值时进行相应提醒。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结构模块包括后盖、中间架、顶盖、顶层结构、主体结构、花盆和前盖;其中,外壳结构单元中部中空,用于安装各类底层电路;所述花盆为可移动的椭圆柱体盆并位于外壳结构单元中心位置;所述主体结构在两侧有排气扇进风口,同时在各处设有小型气孔,便于气流的流通。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实现远程管理的智能栽培用具控制系统,所述外壳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其底层是蓄水层,通过微型水泵看实现对自动加水。4.一种智能栽培用具的远程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与数据传感器相连接的处理器采集数据,将数据经处理后通过WIFI模块上传至云端服务器;移动设备端连接上云端服务器,从云端服务器上获取数据,经过数据处理,得到较为稳定的数据并在移动客户端实时显示;以及,当检测到相应数据到达临界值时,进行相应的提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栽培用具的远程管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与数据传感器相连接的处理器采集的数据包括空气温湿度采集模块、空气质量检测模块、土壤温度采集模块、土壤湿度采集模块;其中,所述空气温湿度采集模块获取数据步骤具体为:(1)核心处理器收到启动指令后,向空气温湿度采集器发送读取指令;(2)空气温湿度采集器向核心处理器返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晓英蔡伟鸿曹词宇叶校成黄文恺朱静伍冯洁吴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