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望远大视场超分辨率快速成像装置及其成像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超分辨成像
,具体为一种用于望远大视场超分辨率快速成像的装置及成像方法。
技术介绍
空间碎片是伴随人类航天发射活动而产生的太空垃圾,在地球轨道内(高度约200~36000km)大量分布,给航天器的正常运行和宇航员的人身安全造成障碍,迫切需要对其开展观测、编目、跟踪、定轨等一系列科学研究,而探测成像是以上研究的基础。由于碎片大小多为厘米级(1-10cm之间有50万个、小于1cm的约3千万个),且飞行速度很快(7-10km/s),需要高超分辨率快速成像手段。由于光的衍射现象,望远成像系统的角分辨率受限于光学口径D和相应光波波长λ,满足瑞利判据1.22λ/D,该数值同时也是望远成像系统点扩散函数(PSF,pointspreadfunction)的主瓣角半径。可见在成像波长一定的情况下,增强望远镜分辨能力的主要手段在于增加其光学尺寸,而随着该尺寸的增大,系统加工、镀膜、装配的难度也将大幅度地提高,从而以目前的制造能力,系统光学口径具有无法突破的上限。因此,如何在受限的光学口径下实现超衍射分辨率、准实时成像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望远大视场超分辨率快速成像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依次同轴设置大口径望远物镜(1)、二维视场光阑(2)、中继镜组(3)、光瞳滤波器(4)和CCD探测器(5),大口径望远物镜(1)和中继镜组(3)组成望远成像系统;大口径望远物镜(1)的后焦面为望远成像系统的一次像面,二维视场光阑(2)放置在大口径望远物镜(1)的后焦面处,用于选择单次成像的入射光线角度;光瞳滤波器(4)位于望远成像系统的后端出瞳面位置,其有效口径位置和尺寸与出瞳面重合;CCD探测器(5)位于望远成像系统的后焦面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望远大视场超分辨率快速成像的装置,其特征是,该装置依次同轴设置大口径望远物镜(1)、二维视场光阑(2)、中继镜组(3)、光瞳滤波器(4)和CCD探测器(5),大口径望远物镜(1)和中继镜组(3)组成望远成像系统;大口径望远物镜(1)的后焦面为望远成像系统的一次像面,二维视场光阑(2)放置在大口径望远物镜(1)的后焦面处,用于选择单次成像的入射光线角度;光瞳滤波器(4)位于望远成像系统的后端出瞳面位置,其有效口径位置和尺寸与出瞳面重合;CCD探测器(5)位于望远成像系统的后焦面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用于望远大视场超分辨率快速成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光瞳滤波器(4)按照以下步骤设计而成:第一步,所述光瞳滤波器(4)为位相型波前调制片,其整个工作区域对成像波长的入射光能量透过率相同,其工作区域为一系列同心圆环,相邻两个环带位相不同,使入射光经过不同区域产生不同的相移;光线经过相邻环带调制后的波前存在pπ的位相差,其中p为一个实数,0<p≤1;第二步,根据望远成像系统的成像波长λ、口径D和焦距f,利用瑞利判据计算获得该系统衍射极限的主瓣宽度DA=2.44λf/D;设定光瞳滤波器(4)的环带数n,最小超分辨倍率GM,最小局部视场lM,最大外扩视场起始半径LM参数;第三步,根据所设定的环带数目n,确定光瞳滤波器(4)的各环带归一化半径为r1,r2…rn-1,其中0<r1<…<rn-1<1;各环带宽度相等,且p=1,作为下一步全局优化算法的初始解;第四步,利用全局优化方法确定光瞳滤波器参数::目标函数:max(G);优化变量:p,r1,r2..rn;约束条件:l≥lM,L≤LM,0<p≤1,0<r1<r2..<rn-1<1;其中,超分辨倍率G可通过查找每种情形的点扩散函数光强分布数据获得;采用全局优化算法得到最优超分辨倍率Gz,并获得对应的最终局部视场lz...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刘壮,史浩东,江伦,付强,李英超,姜会林,
申请(专利权)人:长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