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近红外成像的背景光消除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48799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近红外成像的背景光消除方法及系统,利用两个近红外相机,区分波段地探测环境光中的近红外光谱,然后通过算法实时消除近红外成像时背景光的影响,保证有用近红外图像的质量和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近红外成像的背景光消除方法及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学成像领域,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适用于近红外成像的背景光消除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近红外成像被广泛应用于血管成像、器官移植、整形重建、创伤护理、肿瘤边界标定等。但是,由于外界环境光,如手术灯,也存在近红外谱段,在近红外成像时会形成背景噪声,影响图像质量和灵敏度。为保证图像质量,在使用近红外成像时往往需要关闭或调暗其他灯光,调暗灯光会影响手术照明,为手术操作和诊断造成不方便。目前,有学术文章报道利用频闪照明,通过前后帧图像的差异来消除背景光影响,获得有用近红外图像信息。但是,这种方法存在帧率低的问题,并且当被观察组织有移动时,会把前帧轮廓当做是有用信号提取出来,造成位置误判。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近红外成像的背景光消除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目前还没有方案能有效解决外界环境光在近红外成像形成背景噪声,影响图像质量和灵敏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近红外成像系统,其中,包括透镜,二向色分光镜,第一带通滤波片,第一近红外相机,第二带通滤波片,第二近红外相机,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近红外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二向色分光镜,第一带通滤波片,第一近红外相机,第二带通滤波片,第二近红外相机,图像处理模块;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分别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近红外光被透镜收集并聚焦,入射到二向色分光镜;其中,短波部分近红外光透过二向色分光镜和第一带通滤波片后,成像于第一近红外相机;长波部分近红外光被二向色分光镜反射,并透过第二带通滤波片后成像于第二近红外相机;其中,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的成像画面已经过匹配,图像达到像素级重合;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的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模块,经过算法处理后得到消除背景光的近红外图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近红外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透镜,二向色分光镜,第一带通滤波片,第一近红外相机,第二带通滤波片,第二近红外相机,图像处理模块;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分别与图像处理模块连接;近红外光被透镜收集并聚焦,入射到二向色分光镜;其中,短波部分近红外光透过二向色分光镜和第一带通滤波片后,成像于第一近红外相机;长波部分近红外光被二向色分光镜反射,并透过第二带通滤波片后成像于第二近红外相机;其中,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的成像画面已经过匹配,图像达到像素级重合;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的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模块,经过算法处理后得到消除背景光的近红外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红外光选取波长为800~900nm的光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近红外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近红外相机探测波段的波长介于800~850nm之间,第二近红外相机探测波段的波长介于850~900nm之间。4.一种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成像系统的背景光消除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近红外光被透镜收集并聚焦,入射到二向色分光镜;步骤S2:其中,短波部分近红外光透过二向色分光镜和第一带通滤波片后,成像于第一近红外相机;长波部分近红外光被二向色分光镜反射,并透过第二带通滤波片后成像于第二近红外相机;步骤S3:第一近红外相机和第二近红外相机的图像传输到图像处理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兆泰李娜娜王翰林张浠安昕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欧谱曼迪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