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459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1: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由壳体、铜翅片盘管和碳钢接管组成,碳钢接管固定连接于壳体外壁,铜翅片盘管位于壳体内部,两个接口从壳体内部分别与两个碳钢接管连通并固定连接,铜翅片盘管的两个接口处设置一段铜光管,由铜光管与碳钢接管焊接。通过本新型可以方便焊接碳钢接管和铜翅片盘管,减少泄露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热交换器是用来使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以满足规定的工艺要求的装置,是对流传热及热传导的一种工业应用。换热器可以按不同的方式分类。按其操作过程可分为间壁式、混合式、蓄热式(或称回热式)三大类;按其表面的紧凑程度可分为紧凑式和非紧凑式两类。二十世纪20年代出现板式换热器,并应用于食品工业。以板代管制成的换热器,结构紧凑,传热效果好,因此陆续发展为多种形式。30年代初,瑞典首次制成螺旋板换热器。接着英国用钎焊法制造出一种由铜及其合金材料制成的板翅式换热器,用于飞机发动机的散热。1926年,英国人奥斯顿·淳以采用室内回风和室外新风分别成正交叉方式,由于平隔板两侧气流存在着温度差和水蒸汽分压力差,两股气流间同时产生热传质,引起全热交换过程,通过热交换达到室内外空气循环内置送排风机,双向等量置换,抑制室温变化,使室内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30年代末,瑞典又制造出第一台板壳式换热器,用于纸浆工厂。在此期间,为了解决强腐蚀性介质的换热问题,人们对新型材料制成的换热器开始注意。60年代左右,由于空间技术和尖端科学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各种高效能紧凑型的换热器,再加上冲压、钎焊和密封等技术的发展,换热器制造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从而推动了紧凑型板面式换热器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此外,自60年代开始,为了适应高温和高压条件下的换热和节能的需要,典型的管壳式换热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70年代中期,为了强化传热,在研究和发展热管的基础上又创制出热管式换热器。现有技术存在问题:现有的热交换器都是由壳体内铜翅片盘管与碳钢接管直接焊接,由壳体外的碳钢接管流入液体,经铜翅片盘管循环后,再又另一端流出液体,而铜翅片盘管与碳钢管直接焊接部分,由于铜翅片盘管表面不平整经常焊接不紧密,导致液体泄露,从而降低生产效率,甚至成为安全隐患,引发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验新型提供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由壳体、铜翅片盘管和碳钢接管组成,碳钢接管固定连接于壳体外壁,铜翅片盘管位于壳体内部,两个接口从壳体内部分别与两个碳钢接管连通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翅片盘管的两个接口处设置一段铜光管,由铜光管与碳钢接管焊接,铜光管与碳钢接管焊接,避免了由于铜翅片盘管表面粗糙以至于焊接不紧密导致泄露;优选的铜光管为不小于1cm,实验证明,大于1cm的铜光管方便焊接。优选的铜光管为2~10cm,多次实验数据表明,铜光管过长会对热交换功能造成影响。优选的铜光管为3~5cm,这个长度的铜光管对热交换功能几乎无影响,而且最方便焊接工作的进行。优选的铜光管和铜翅片盘管为一体结构,一体结构最能够有效避免连接处泄露。优选的铜光管和铜翅片盘管的连接方式为焊接,二次焊接有助于使用不同长度的铜翅片盘管。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显著降低泄露的概率;2.方便焊接容器。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内部结构;图2为设置铜光管的铜翅片盘管的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壳体;2-铜翅片盘管;3-铜光管;4-碳钢接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由壳体1、铜翅片盘管2和碳钢接管4组成,碳钢接管4固定连接于壳体1外壁,铜翅片盘管2位于壳体1内部,两个接口从壳体1内部分别与两个碳钢接管4连通并固定连接,铜翅片盘管2的两个接口处设置一段铜光管3,由铜光管3与碳钢接管4焊接。铜光管3为3cm,铜光管3和铜翅片盘管2为一体结构。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由壳体、铜翅片盘管和碳钢接管组成,碳钢接管固定连接于壳体外壁,铜翅片盘管位于壳体内部,两个接口从壳体内部分别与两个碳钢接管连通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翅片盘管的两个接口处设置一段铜光管,由铜光管与碳钢接管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由壳体、铜翅片盘管和碳钢接管组成,碳钢接管固定连接于壳体外壁,铜翅片盘管位于壳体内部,两个接口从壳体内部分别与两个碳钢接管连通并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翅片盘管的两个接口处设置一段铜光管,由铜光管与碳钢接管焊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少泄露风险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铜光管为不小于1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江阴天田容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