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长兴专利>正文

自除臭坐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8194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除臭坐便器,包括本体、水箱、冲水圈、盖板,在本体内部设有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为L形管状空腔,其一端开口位于水箱的后上部,为排气口,可通过套接圆管与卫生间墙内的共用排气通道相连,排气口的外圆周上设有密封圈;另一端开口位于坐便器冲水圈的下方,为吸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该排气结构与建筑物共用排气通道相连,形成负压,使用时臭气即刻被抽吸排出。平时不使用时,卫生间的空气也随时被共用的排气通道中形成的负压及时抽走,实现自然换气、始终保持卫生间空气清新,由于采用自然换气,节省电能的消耗。(*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便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本身设有排气结构的坐便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坐便器基本由其本体与冲水系统组成的,这种坐便器因本身不带有除臭结构,导致在使用时臭气全部散发到卫生间的空气中,然后通过设置在墙壁上的共用排气通道口排出,为加快排放速度,往往在此排气口处装一个换气扇。它的缺点是臭气弥漫在卫生间空间,被排空之前的时间内污染空气,污染放在卫生间内的各种物品。并消耗一定的能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臭气产生后即刻在坐便器内被抽吸排出,不散发到卫生间空气中的坐便器。这种自除臭坐便器,包括其本体、水箱、冲水圈、盖板,在本体内部设有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为L形管状空腔,其一端开口位于水箱的后上部,为排气口,可通过套接圆管与卫生间墙内的共用排气通道相连,排气口的外圆周上设有密封圈;另一端开口位于坐便器冲水圈的下方,为吸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该排气结构与建筑物共用排气通道相连,形成负压,使用时臭气即刻被抽吸排出。平时不使用时,卫生间的空气也随时被共用的排气通道中形成的负压及时抽走,实现自然换气、始终保持卫生间空气清新,由于采用自然换气,节省电能的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除臭坐便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进气口的A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结合附图1、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这种除臭坐便器包括本体1、水箱2、冲水圈3、盖板4、排气结构5,排气结构为L形管状空腔,其一端为吸气口6,位于冲水圈的下方,另一端为排气口7,位于水箱的后上部,排气口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密封圈8。权利要求1.一种自除臭坐便器,包括其本体、水箱、冲水圈、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本体内部设有排气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臭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排气结构为L形管状空腔,其一端为吸气口,位于冲水圈的下方,另一端为排气口,位于水箱的后上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除臭坐便器,其特征在于L形管状空腔的横截面积不小于100mm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除臭坐便器,其特征在于排气口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密封圈。专利摘要一种自除臭坐便器,包括本体、水箱、冲水圈、盖板,在本体内部设有排气结构。该排气结构为L形管状空腔,其一端开口位于水箱的后上部,为排气口,可通过套接圆管与卫生间墙内的共用排气通道相连,排气口的外圆周上设有密封圈;另一端开口位于坐便器冲水圈的下方,为吸气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由于该排气结构与建筑物共用排气通道相连,形成负压,使用时臭气即刻被抽吸排出。平时不使用时,卫生间的空气也随时被共用的排气通道中形成的负压及时抽走,实现自然换气、始终保持卫生间空气清新,由于采用自然换气,节省电能的消耗。文档编号E03D11/13GK2769384SQ20052008964公开日2006年4月5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长兴 申请人:李长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除臭坐便器,包括其本体、水箱、冲水圈、盖板,其特征在于:在本体内部设有排气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长兴
申请(专利权)人:李长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