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80834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10: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及方法,其中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包括堵剂注入装置、油井模型、多组铋铅锡合金薄片、钢柱;堵剂注入装置的中间容器与油井模型连接,油井模型的射孔分别连接一个不同渗透率的岩芯;油井模型的外管由两个半圆管对扣形成,内管和外管同轴拧固在顶盖和底座之间,钢柱用于封堵射孔;多组宽度25mm铋铅锡合金薄片,一组为厚度相同、长度相同、弯折形状不同的多个铋铅锡合金片;一组为长度相同,形状相同、厚度不同的铋铅锡合金片;一组为厚度相同,形状相同、长度不同的铋铅锡合金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观察各种形态的裂缝中各种堵剂的成胶状况,孔隙空间内堵剂在岩芯和水泥环中的运移规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采油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原油开采作业中,油井产水,对经济效益影响很大,甚至可能导致某些高产油井转变为无工业价值的油井。油井出水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地层中可能出现水圈闭的死油区,注入水绕道而过,从而降低采收率,造成极大的浪费。油井出水还有可能使储层结构破坏,造成油井出砂;油井出水后也会增加液体相对密度,增大井底油压,使自喷井转为抽油井;另外,油井出水会腐蚀井下设备,严重时可能引发事故,同时,由于产水增加,必然会使地面的脱水费用增加。而油井出水采取增大排液量,以水带油的方法是不合算、不可取的,找水、堵水是油田开发中必须及时解决的问题,也是油田化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随着油田开发时间的延长和二次、三次加密开采方案的实施,油田地下情况越来越复杂,发现的窜槽井也越来越多。由于窜槽,特别是多层段的窜槽,打乱了开发层系,造成严重层间干扰。国内外目前在用的油井堵水实践活动证明,堵水作业失败的原因,一半以上是由于不能认识和确定出各类窜槽及其性质的差异,因此正确分析油井内不同窜槽形状、大小十分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包括堵剂注入装置、油井模型(5)、多组铋铅锡合金薄片、钢柱,堵剂注入装置由平流泵(1)、中间容器(2)、压力表(3)、六通阀(4)组成,平流泵(1)连接中间容器(2),中间容器(2)通过六通阀(4)与油井模型(5)连接,压力表(3)安装在六通阀(4)上,油井模型(5)的射孔分别连接一个不同渗透率的岩芯(7);油井模型(5)包括内管、外管、顶盖、底座,外管由两个半圆管对扣形成,内管、外管上、下端两端均具有螺纹,底座中间有一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具有外螺纹,底座外沿具有内螺纹,内管和外管同轴拧固在顶盖和底座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包括堵剂注入装置、油井模型(5)、多组铋铅锡合金薄片、钢柱,堵剂注入装置由平流泵(1)、中间容器(2)、压力表(3)、六通阀(4)组成,平流泵(1)连接中间容器(2),中间容器(2)通过六通阀(4)与油井模型(5)连接,压力表(3)安装在六通阀(4)上,油井模型(5)的射孔分别连接一个不同渗透率的岩芯(7);油井模型(5)包括内管、外管、顶盖、底座,外管由两个半圆管对扣形成,内管、外管上、下端两端均具有螺纹,底座中间有一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具有外螺纹,底座外沿具有内螺纹,内管和外管同轴拧固在顶盖和底座之间,顶盖中间有堵剂注入孔,内管和外管设置一一对应的射孔,钢柱用凡士林涂抹后用于封堵射孔;多组宽度25mm铋铅锡合金薄片,一组为厚度相同、长度相同、弯折形状不同的多个铋铅锡合金片;一组为长度相同,形状相同厚度不同的铋铅锡合金片;一组为厚度相同,形状相同长度不同的铋铅锡合金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个半圆管对扣形成的对接处设置有密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研究油井水泥环窜槽封堵规律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油井模型(5)有两个,其中一个油井模型(5)的内管高600mm,内径140mm,壁厚5mm;外管高600mm,内径200mm,壁厚5mm;另一个油井模型(5)的内管高300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程黄斌宋考平张宇赵博文代亭阁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