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77645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8:51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的起泡剂包括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氧化叔铵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界面剂、有机助溶剂和水。制备方法简单,得到的起泡剂发泡能力强,泡沫稳定性好。发泡率达500%,析液半衰期450s,抗吸附性发泡445率%,抗吸附性析液半衰期360s,耐油性发泡率490%,耐油性析液半衰期390s,分别是检测标准值的125%、450%、114%、450%、150%、488%。耐油耐酸性能好,可以与pH小于5的高矿化度现场含油污水配伍,有极的稳定性好。原材料均为易生物降解并且均为市场销售品,来源广。各成分配伍性能好,不发生化学反应,静置48h以上没有分层现象。用于30℃~100℃高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油开采增产
,涉及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用CO2泡沫驱采收原油的油藏区块的起泡剂。
技术介绍
随着油田开采时间的推移,如何进一步提高油藏的采收率已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泡沫驱是利用起泡剂与气体混合形成的泡沫体系驱油方式。产生驱油泡沫所用起泡剂一般为活性很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它能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变岩石表面湿润性,使原来呈束缚状态的油通过乳化、液膜置换成为可动油。目前的起泡剂虽然单纯的起泡能力较强,但是与地层水配伍性不好,尤其在酸性条件下泡沫稳定性能较差,不能满足油田开采生产需求。(参考文献:端祥刚,侯吉瑞,李实等,耐油起泡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石油化工,2013,42(8),935-940)。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的材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5~20wt%,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9.35~12wt%,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8~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其特征在于,材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5~20 wt%,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9.35~12 wt %, 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8~13.5wt %,氧化叔铵型两性表面活性剂6~10 wt %,界面剂为0.85~1 wt %,有机助溶剂为6.8~8 wt %, 余量为水;所述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α‑烯烃磺酸钠; 所述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所述氧化叔铵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 所述界面剂为三乙醇胺; 所述有机助溶剂为乙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其特征在于,材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5~20wt%,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9.35~12wt%,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8~13.5wt%,氧化叔铵型两性表面活性剂6~10wt%,界面剂为0.85~1wt%,有机助溶剂为6.8~8wt%,余量为水;所述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所述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为α-烯烃磺酸钠;所述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所述氧化叔铵型两性表面活性剂为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所述界面剂为三乙醇胺;所述有机助溶剂为乙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其特征在于,材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硫酸酯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为17wt%;磺酸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α-烯烃磺酸钠为9.35wt%;甜菜碱型两性表面活性剂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为13.5wt%;氧化叔铵型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氧化胺为10wt%,界面剂为三乙醇胺为0.85wt%,有机助溶剂乙醇为6.8wt%,余量为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酸耐油采油采气用起泡剂,其特征在于,材料和重量百分比为:硫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彤张克陈学东提宝孙晖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石油集团兴业石油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