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拆解的环保伞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56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拆解的伞具,包括一中棒、一伞尾装置、一伞头装置、一上巢装置、一下巢装置、一伞布以及多个伞骨,其中,伞骨的其中一端设有扁平状的枢接片,于枢接片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枢轴,所述的上巢装置包括一上巢及一上巢压环,而下巢装置包括一下巢及下巢套环,于上巢及下巢分别设有多个供伞骨的枢接片及枢轴穿置的伞骨槽,该上巢与上巢压环;下巢与下巢套环;组成伞头装置的各构件;组成伞尾装置的各构件均可方便拆解,因此,当损坏时,可以一一拆解而依元件材料加以分类回收,以达到资源回收及降低污染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伞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易于拆解分类的 伞具。
技术介绍
一般伞架包括金属制的一中棒、 一安装于中棒顶部的上巢装置、 一可在中棒上滑移的下巢装置、以及一撑张于上巢装置与下巢装置上 的伞骨组, 一安装于中棒顶端的伞尾装置、 一安装于中棒底端的伞头 装置,再将塑料制成的伞布撑张于伞骨组上,各构件之间为不可拆状。然而,由于中棒是金属管材制成;上巢装置、下巢装置、伞尾及 伞头装置为塑料制成;伞骨组是由金属板材及金属棒材组成(或者为玻 璃纤维制成),又各构件之间为不可拆状,当损坏时通常无法维修而直 接丢弃,但欲丢弃时亦不方便分类回收,因为不论是归于金属类回收 或者是塑料类回收均含有另一种材料,因此,消费者直接将作为一般 垃圾丢弃。就算是以金属类回收,回收商亦不方便拆解,极易造成资 源浪费以及环境的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以为了解决现有伞具不方便拆解维修,欲丢弃时又不 方便分类回收的缺陷为设计目的,并以期达到可拆解分类回收的目的。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主要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易拆解 的环保伞具,其为不可弯折的直伞,包括一伞头装置,包括一握柄、 一以不可转动状套接于握柄上半段的 套管,该套管设有一朝上开口的容槽;一中棒,其底部以不可转动状插接于套管的容槽内;一上巢装置,以可拆状安装于中棒顶端,该上巢装置包括相互结 合的一上巢及一上巢压环,该上巢环型外周缘间隔设有多个伞骨槽;一下巢装置,以可滑移状套设于中棒上并且位于上巢装置的下方, 该下巢装置包括相互结合的一下巢及一下巢套管,于下巢的环型外周 缘间隔设有多个伞骨槽-,多个伞骨,各伞骨的其中一端设有一扁平状的枢接片,于枢接片 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枢轴,枢接片及枢轴为匹配枢设于上巢、 下巢的伞骨槽; 一伞尾装置,包括一插置于中棒顶部的锁牙尾、 一罩 覆于锁牙尾上半段周围的压片、 一 以底部插置于压片内并且与锁牙尾 上半段螺接的延管、 一螺接于延管顶端的柱体;一伞布,被各伞体所撑持,且其中心夹制于锁牙尾与压片之间。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以后,本技术可获得的具体效益为 本技术的伞头装置、伞尾装置、上巢装置、下巢装置及各伞 体均不需要工具即可快速组装,相对的,组装式的各部位在回收时亦 可快速且一一地将元件拆解,将各元件依其材料作分类回收,使资源 可再利用并减少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伞具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下巢装置与伞骨的局部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下巢装置与伞骨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下巢的仰视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下巢装置的组装的初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下巢装置组装以后的俯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上巢装置、伞骨及伞尾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上巢装置与伞体的组合剖面剖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的上巢装置组装的初俯视示意图。图io是本技术的上巢装置组装以后的俯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的伞头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的伞头装置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另一种伞头装置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下巢装置 (B)上巢装置IO)下巢12) 卡制槽 121)横插槽13) 伞骨槽 130)插槽 15)下巢盖 152)凸片 20)下巢套环 22)结合段 24)卡制块 31)结合段 320)凸块 33)伞骨槽 331)枢槽 40)上巢压环 42)卡制槽 421)横插槽 51)枢接片 60)中棒 65)弹弓 70)伞头装置 710)插槽 72)套管(ll)穿孔(120)纵插槽(125)(25)固定孔(ni)枢槽C151)插销(21)穿孔 (23)挡缘 (30)上巢 (32)穿孔C330)插槽(34)卡制块(41)穿孔(420)纵插槽(50)伞骨(52)枢轴(61)(63)缺槽(71)(71A)握柄 (711)(722)卡制部 (720)(713A)容槽 (723)(714A)卡制块721)插置部 724)(715A)穿孔 80)伞尾装置 (81)锁牙尾 82)压片 (S3)延管 84)柱体 (85)插销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伞具为不可呈多节收折的直伞,包括一中棒60、分别设于中棒60顶底端的一伞尾装置80及一 伞头装置70、 一设于中棒60顶部而位于伞尾装置80下方的上巢装置 B、 一可于中棒60升降位移的下巢装置A、以及多个枢设于下巢装置 A与上巢装置B上的伞骨50、 一被伞骨50撑张的伞布90。为了达到 便于拆解分类回收的目的,本技术特别针对下巢装置A、上巢装 置B、伞尾装置80、伞头装置70、伞骨50的结合结构作一番设计。关于本技术的下巢装置A与伞骨50的结构请参看图2 图4 所示,下巢装置A包括一下巢10、 一下巢套环20,该下巢10为一具 有顶底端的扁平环体,其中心设有一穿孔ll,于穿孔ll周壁的其中二 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凹入的卡制槽12, 二卡制槽12呈倒L型,亦即分 别设有一段轴向延伸并且至少连通底端的纵插槽120、 一段径向延伸并 且与纵插槽120连通的横插槽121,该横插槽121与下巢10底端保持 一段间距而不相通,以供下巢套环20配合固定(二者配合固定方式容后 再叙)。另于下巢10的环型外周壁间隔设有多个伞骨槽13,各伞骨槽 13包括交叉状的一插槽130、 一枢槽131,其中,插槽130为轴向延伸 且连通于下巢10的顶、底端,而枢槽131则是连通于下巢10底端但 不连通于下巢10顶端,使枢槽131呈盲孔设计,以供伞骨50配合。伞骨50依其安装位置及功能概分主伞骨、接头连杆及支骨等,以 下统称伞骨,伞骨50藉以枢设于下巢10的一端呈一扁平的枢接片51, 于枢接片51 二相对侧面上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枢轴52,伞骨50是由下 巢10的底端穿入伞骨槽13,使其枢接片51位于插槽130内,且使枢 轴52穿置枢设于枢槽131内。又所述的下巢套环20为具有顶底端的中空环套,其中心设有贯穿 上下端的穿孔21,以供伞具的中棒60穿置,又于下巢套环20的上半 段设有一穿置于下巢10穿孔11的结合段22、以及一位结合段22底端 且朝外径向延伸的挡缘23,该挡缘23的外周缘大于枢槽131所在位置, 以挡止于其底部,使伞骨50不至于脱出,且于挡缘23顶面,设有数 个位于插槽130下方的弧形凹槽230,另于结合段22的环型外周壁其 中二相对位置分别设有一卡制块24,卡制块24的宽度略小于下巢10的纵插槽120宽度,而卡制块24底端与结合段22保持一间距,该间 距略大于下巢10底端至横插槽121的距离。组装时,是将下巢套环20 的穿孔21由下巢10底端穿入穿孔]1内,并且使卡制块24如图5所 示对应穿入纵插槽120,而后如图6所示旋转下巢套环20,使卡制块 24转入横插槽121内,即可以使下巢套环20与下巢10结合,防止伞 骨50脱出。本技术进一步设有一可固定下巢10及下巢套环20的下巢盖 15,该下巢盖15为一扁平环体,其环形外周壁设有朝下突出的二插销 151,此外,于下巢IO、下巢套环20的挡缘23上分别设有二个固定孔 125、 25,在下巢10及下巢套环20旋转结合以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拆解的环保伞具,为不可弯折的直伞,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伞头装置,其设有一朝上开口的容槽,于容槽的周壁上设有一贯穿周壁的穿孔; 一中棒,其底部以不可转动状插接于伞头装置的容槽内; 一上巢装置,以可拆状安装于中棒顶端,该上巢装置包括相互结合的一上巢及一上巢压环,该上巢环型外周缘间隔设有多个伞骨槽; 一下巢装置,以可滑移状套设于中棒上并且位于上巢装置的下方,该下巢装置包括相互结合的一下巢及一下巢套管,于下巢的环型外周缘间隔设有多个伞骨槽; 多个伞骨,各伞骨的其中一端设有一扁平状的枢接片,于枢接片二相对侧边分别设有一突出的枢轴,枢接片及枢轴为匹配枢设于上巢、下巢的伞骨槽;一伞尾装置,包括一插置于中棒顶部的锁牙尾、一罩覆于锁牙尾上半段周围的压片、一以底部插置于压片内并且与锁牙尾上半段螺接的延管、一螺接于延管顶端的柱体; 一伞布,被各伞体所撑持,且其中心夹制于锁牙尾与压片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久雄
申请(专利权)人:政泰洋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