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磊专利>正文

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7475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该装置包括过滤组件、计量泵、污水槽、滤液槽、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圆筒壳体、上盖体、下盖体和若干管式纳滤膜,所述管式纳滤膜沿着圆筒壳体纵向方向设在圆筒壳体内部,所述上盖体包括上壳体和设于上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上圆形隔片,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下盖体包括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下圆形隔片,所述下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圆筒壳体侧面下部设有滤液出口;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调节阀和压力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物理的方法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除去,具有绿色环保,成本低的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人们的身体和健康受到严重威胁。食品、生物、化工等行业生产产品过程中排放高浓度的有机废水中含有大量含有氨、氮、磷等小分子有机物质,直接排入水体中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及其它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中溶解氧含量下降,进而导致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现有技术中常使用化学的方法对污水进行处理,加入化学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改变废水中污染物的化学性质或物质性质,使之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进而将其从污水中去除。化学处理方法虽然能够除去有害污染物质,但生成的新物质可以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不环保,另外,化学处理方法需要消耗较多的化学反应处理原料,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化学方法处理污水不环保,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循净化装置,绿色环保,成本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组件、计量泵、污水槽、滤液槽、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圆筒壳体、上盖体、下盖体和若干管式纳滤膜,所述上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上部,所述下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下部,所述管式纳滤膜沿着圆筒壳体纵向方向设在圆筒壳体内部,所述上盖体包括上壳体和设于上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上圆形隔片,所述上圆形隔片上设有若干与管式纳滤膜根数数量相等的上通孔,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进水口,所述下盖体包括下壳体和设于下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下圆形隔片,所述下圆形隔片上设有若干与上圆形隔片上的上通孔相对应的下通孔,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通过管式纳滤膜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下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圆筒壳体侧面下部设有滤液出口;所述计量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计量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上壳体上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圆筒壳体上的滤液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滤夜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调节阀和压力表。本专利技术处理污水过程中首先将需要处理的污水引入污水槽中,然后启动计量泵,将污水抽到过滤组件中上壳体内部,然后经过管式纳滤膜,一部分污水经过管式纳滤膜过滤从管式纳滤膜的侧壁渗入圆筒壳体内,然后通过圆筒壳体滤液出口流入滤液槽中,管式纳滤膜上具有许多孔径为只有几个纳米大小的微孔,这些微孔能够对水体中的有机小分子和大分子污染物质起到截留的作用,干净的水体则从微孔中穿过,从而进入到圆筒壳体中,然后经过滤液出口到滤液槽中收集;另一部分污水通过出水口循环到污水槽中。本专利技术由于使用物理的方法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除去,绿色环保,相比化学方法需要购买大量化学试剂处理能够节约较多的成本。作为优选,所述污水槽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污水槽的底部设有污泥出口。随着过滤时间的延长,污水槽中污染物的浓度不断升高,将污水槽的底部设为锥形,方便污泥的沉积以及从污水槽底部排放。作为优选,管式纳滤膜包括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和位于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内壁上的分离层。纳滤膜的基膜起到对分离层支撑的作用,基膜内壁上的分离层起到对污染物质截留的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管式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乙醇和水按质量比为1:0.5~1混合,然后加入质量百分比为3~6%的Ti(SO4)2,搅拌均匀后形成混合液,将疏水的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浸入混合液中,再将混合液放入超声波震荡仪中,超声震荡4~8h,加热温度为40~50℃,然后降温至室温,取出聚四氟乙烯基膜并放入烘箱中在60~80℃的条件下干燥20~30min,得到管式聚四氟乙烯中间膜;2)将聚乙烯醇和柠檬酸加入质量浓度为50~60%乙醇水溶液中,加热至40~50℃,搅拌溶解,其中聚乙烯醇、柠檬酸和乙醇水溶液三者的质量比为1:0.5~1:40~50,然后加入戊二醛,戊二醛与柠檬酸的摩尔比为1:0.4~0.6,高速搅拌混合均匀得到亲水剂,调节pH至3~4,迅速将管式聚四氟乙烯中间膜浸入亲水剂中浸泡5~10h,取出后放入烘箱中在50~60℃条件下干燥3~6h,得到管式亲水聚四氟乙烯基膜;3)将管式亲水的聚四氟乙烯基膜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10~20min,取出后在室温条件下自然晾干,然后将质量浓度为2~4%的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水溶液中注入到管式亲水的聚四氟乙烯基膜内部保持10~20min,排出超支化聚乙烯亚胺水溶液,将质量浓度为0.5~1%的均苯三甲酰氯溶液注入到管式亲水的聚四氟乙烯基膜内部,室温下反应2~5min,得到初生态管式纳滤膜;4)将初生态管式纳滤膜干燥,干燥过程为先在60~70℃条件下干燥5~10min,然后在30~40℃条件下干燥30~60min,然后经过去离子水洗涤1~3次得到纳滤膜。作为优选,所述步骤3)中均苯三甲酰氯的溶剂为正己烷、甲苯、环己烷中的一种。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使用物理的方法将水体中的污染物质除去,绿色环保,本专利技术纳滤膜使用寿命长,从而能够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A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盖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盖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管式纳滤膜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过滤组件1、计量泵2、污水槽3、滤液槽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第四管道8、圆筒壳体11、上盖体12、下盖体13、管式纳滤膜14、上壳体121、上圆形隔片122、上通孔123、进水口124、下壳体131、下圆形隔片132、下通孔133、出水口134、滤液出口15、调节阀61、压力表62、污泥出口31、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141、分离层14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包括过滤组件1、计量泵2、污水槽3、滤液槽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和第四管道8,图2和图3分别为本专利技术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和A-A处截面结构示意图,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圆筒壳体11、上盖体12、下盖体13和6根管式纳滤膜14,图6是本专利技术管式纳滤膜结构示意图,所述管式纳滤膜包括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141和位于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内壁上的分离层142,所述上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上部,所述下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下部,所述管式纳滤膜沿着圆筒壳体纵向方向设在圆筒壳体内部,图4是本专利技术上盖体结构示意图,所述上盖体包括上壳体121和设于上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上圆形隔片122,所述上圆形隔片上设有6个上通孔123,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进水口124,图5是本专利技术下盖体结构示意图,所述下盖体包括下壳体131和设于下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下圆形隔片132,所述下圆形隔片上设有6个与上圆形隔片上的上通孔相对应的下通孔133,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通过管式纳滤膜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下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134,所述圆筒壳体侧面下部设有滤液出口15;所述污水槽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污水槽底部设有污泥出口31,所述计量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计量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上壳体上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水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组件(1)、计量泵(2)、污水槽(3)、滤液槽(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和第四管道(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圆筒壳体(11)、上盖体(12)、下盖体(13)和若干管式纳滤膜(14),所述上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上部,所述下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下部,所述管式纳滤膜沿着圆筒壳体纵向方向设在圆筒壳体内部,所述上盖体包括上壳体(121)和设于上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上圆形隔片(122),所述上圆形隔片上设有若干与管式纳滤膜根数数量相等的上通孔(123),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进水口(124),所述下盖体包括下壳体(131)和设于下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下圆形隔片(132),所述下圆形隔片上设有若干与上圆形隔片上的上通孔相对应的下通孔(133),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通过管式纳滤膜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下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134),所述圆筒壳体侧面下部设有滤液出口(15);所述计量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计量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上壳体上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圆筒壳体上的滤液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滤夜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调节阀(61)和压力表(6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组件(1)、计量泵(2)、污水槽(3)、滤液槽(4)、第一管道(5)、第二管道(6)、第三管道(7)和第四管道(8),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圆筒壳体(11)、上盖体(12)、下盖体(13)和若干管式纳滤膜(14),所述上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上部,所述下盖体设在圆筒壳体的下部,所述管式纳滤膜沿着圆筒壳体纵向方向设在圆筒壳体内部,所述上盖体包括上壳体(121)和设于上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上圆形隔片(122),所述上圆形隔片上设有若干与管式纳滤膜根数数量相等的上通孔(123),所述上壳体上部设有进水口(124),所述下盖体包括下壳体(131)和设于下壳体内部并与其相适配的下圆形隔片(132),所述下圆形隔片上设有若干与上圆形隔片上的上通孔相对应的下通孔(133),所述上通孔和下通孔通过管式纳滤膜一一对应连通,所述下壳体下部设有出水口(134),所述圆筒壳体侧面下部设有滤液出口(15);所述计量泵的进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一管道连通,所述计量泵的出水口通过第二管道与上壳体上的进水口连通,所述下壳体上的出水口与污水槽通过第三管道连通,所述圆筒壳体上的滤液出口通过第四管道与滤夜槽相连通,所述第二管道上设有调节阀(61)和压力表(6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槽的底部为锥形,所述污水槽底部设有污泥出口(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纳滤膜包括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141)和位于管式聚四氟乙烯基膜内壁上的分离层(142)。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管式污水处理循环净化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张志飞何天力
申请(专利权)人:李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