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411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的在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的在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架,沿左右方向延伸;和一对端部支撑架,分别连接到所述横向支撑架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所述端部支撑架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部件。在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减小了第三支撑组件的数量,降低了电梯轿厢的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安装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通常包括前侧框架组件、后侧框架组件以及位于前侧框架组件和后侧框架组件之间的中间框架组件。中间框架组件一般包括一个左右延伸的横向支撑架和安装在横向支撑架的每端的端部框架组件。在现有技术中,端部框架组件包括前侧连接支架、后侧连接支架、安全钳连接支架、滑靴连接支架和支撑底板。前侧连接支架连接在前侧框架组件和横向支撑架之间,后侧连接支架连接在后侧框架组件和横向支撑架之间,安全钳连接支架连接到用于降低电梯轿厢滑行速度的安全钳上,滑靴连接支架连接到用于引导电梯轿厢沿滑轨滑动的滑靴上,支撑底板适于被支撑在电梯轿厢缓冲器上。在现有技术中,由于中间框架组件的每个端部框架组件包括五个不同的部件,而且每个部件的结构都比较复杂,因此,增加了电梯轿厢的制造成本。而且,在安装电梯轿厢时,需要将五个不同的部件焊接在一起,非常费时费力,而且焊接质量难以保证,影响电梯的使用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具有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架,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和一对端部支撑架,分别连接到所述横向支撑架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所述端部支撑架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部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部支撑架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铸造件或单个模制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部支撑架是不可拆分的单个机加工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部支撑架上形成有一个凹槽,所述横向支撑架的端部适于插装在所述凹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在所述端部支撑架的凹槽的底部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插缝;在所述横向支撑架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外弯折度的弯折边缘,所述弯折边缘适于插接在所述插缝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横向支撑架的端部适于通过螺纹连接件被连接到所述端部支撑架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完全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完全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横向支架,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和一对第一纵向支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一横向支架的两端上,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一纵向支架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第二横向支架,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和一对第二纵向支架,分别连接到所述第二横向支架的两端上,并沿所述前后方向延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第二纵向支架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部支撑架还适于连接到用于降低电梯轿厢滑行速度的安全钳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部支撑架还适于连接到用于引导电梯轿厢沿滑轨滑动的滑靴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端部支撑架具有适于支撑在电梯轿厢缓冲器上的平坦底部。在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中的第三支撑组件(中间支撑组件)仅包括横向支撑架和分别连接到横向支撑架的两端上的一对端部支撑架。因此,减小了中间支撑组件的数量,降低了电梯轿厢的制造成本,并且提高了电梯轿厢的安装效率。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的分解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的第三支撑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3显示图2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的第三支撑组件的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具有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第二支撑组件和第三支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的在所述前后方向上的另一侧。所述第三支撑组件包括:横向支撑架,沿所述左右方向延伸;和一对端部支撑架,分别连接到所述横向支撑架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所述端部支撑架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部件。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的分解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具有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主要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0、第二支撑组件200和第三支撑组件300。第一支撑组件100连接到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在前后方向Y上的一侧,第二支撑组件200连接到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在前后方向Y上的另一侧。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的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分解示意图;图3显示图2所示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的第三支撑组件300的组装示意图。如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组件300包括:横向支撑架310和一对端部支撑架320。横向支撑架310沿左右方向X延伸。一对端部支撑架320分别连接到横向支撑架310的两端上。如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100连接到一对端部支撑架320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第二支撑组件200连接到一对端部支撑架320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如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端部支撑架320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部件。例如,端部支撑架320可以是铸造出的单个铸造件,模制出的单个模制件,或者机加工出的单个机加工件。如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部支撑架320上形成有一个凹槽320a,横向支撑架310的端部适于插装在凹槽320a中。如图1-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在端部支撑架320的凹槽320a的底部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插缝320b;在横向支撑架3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外弯折90度的弯折边缘310b,弯折边缘310b适于插接在插缝320b中。如图1-3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具有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0)、第二支撑组件(200)和第三支撑组件(300),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0)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0)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组件(300)包括:横向支撑架(310),沿所述左右方向(X)延伸;和一对端部支撑架(320),分别连接到所述横向支撑架(310)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0)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320)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0)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320)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所述端部支撑架(320)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具有左右方向(X)和前后方向(Y),所述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包括第一支撑组件(100)、第二支撑组件(200)和第三支撑组件(300),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0)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一侧,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0)连接到所述第三支撑组件(300)的在所述前后方向(Y)上的另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组件(300)包括:横向支撑架(310),沿所述左右方向(X)延伸;和一对端部支撑架(320),分别连接到所述横向支撑架(310)的两端上,所述第一支撑组件(100)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320)的前侧或后侧中的一侧上,所述第二支撑组件(200)连接到所述一对端部支撑架(320)的前侧或后侧中的另一侧上,所述端部支撑架(320)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架(320)是不可拆分的单个铸造件或单个模制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支撑架(320)是不可拆分的单个机加工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支撑架(320)上形成有一个凹槽(320a),所述横向支撑架(310)的端部适于插装在所述凹槽(320a)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部支撑架(320)的凹槽(320a)的底部两侧上分别形成有一个插缝(320b);在所述横向支撑架(310)的两侧分别形成有向外弯折90度的弯折边缘(310b),所述弯折边缘(310b)适于插接在所述插缝(320b)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的底部支撑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湘毅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