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薄屏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73512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薄屏结构,包括胶框、上铁框、下铁框、反射片、FPC、导光板、光源、偏光片、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导光板的设置,将电光源转换为面光源,提高了光的利用率和照射面积,有利于检索光源使用数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各部件的空间布置,提高了各部件之间的紧凑程度,实现了超薄的屏幕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超薄屏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子屏
,尤其涉及一种超薄屏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加工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手机、电视、电脑等电子产品的轻薄化和时尚化的需求得到了实现,各类电子产品外观越来越漂亮,内部结构越来越紧凑。这样一来,电子产品越做越薄,与其本身固有的功能和物理机械强度产生了矛盾。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结构进行调整,以协调轻薄和强度的矛盾。减小厚度便是常用的协调轻薄和强度的方式。因此,作为电子产品必不可少的显示屏,其轻薄化的发展势不可挡。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超薄屏结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超薄屏结构,包括胶框、上铁框、下铁框、反射片、FPC、导光板、光源、偏光片、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上铁框和下铁框配合形成容纳腔,胶框安装在容纳腔中;胶框配合下铁框形成第一腔室,反射片和FPC并列铺设在下铁框上并位于第一腔室底部,导光板安装在反射片和FPC上方并位于第一腔室内;光源安装在FPC上并位于FPC、导光板和下铁框相互配合构成的密闭空间内;胶框配合上铁框形成第二腔室,偏光片安装在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之间设有光通道,扩散片、下增光和上增光均安装在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薄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1)、上铁框(2)、下铁框(3)、反射片(4)、FPC(5)、导光板(6)、光源(7)、偏光片(8)、扩散片(9)、下增光(10)和上增光(11);上铁框(2)和下铁框(3)配合形成容纳腔,胶框(1)安装在容纳腔中;胶框(1)配合下铁框(3)形成第一腔室,反射片(4)和FPC(5)并列铺设在下铁框(3)上并位于第一腔室底部,导光板(6)安装在反射片(4)和FPC(5)上方并位于第一腔室内;光源(7)安装在FPC(5)上并位于FPC(5)、导光板(6)和下铁框(3)相互配合构成的密闭空间内;胶框(1)配合上铁框(2)形成第二腔室,偏光片(8)安装在第二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薄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胶框(1)、上铁框(2)、下铁框(3)、反射片(4)、FPC(5)、导光板(6)、光源(7)、偏光片(8)、扩散片(9)、下增光(10)和上增光(11);上铁框(2)和下铁框(3)配合形成容纳腔,胶框(1)安装在容纳腔中;胶框(1)配合下铁框(3)形成第一腔室,反射片(4)和FPC(5)并列铺设在下铁框(3)上并位于第一腔室底部,导光板(6)安装在反射片(4)和FPC(5)上方并位于第一腔室内;光源(7)安装在FPC(5)上并位于FPC(5)、导光板(6)和下铁框(3)相互配合构成的密闭空间内;胶框(1)配合上铁框(2)形成第二腔室,偏光片(8)安装在第二腔室内;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之间设有光通道,扩散片(9)、下增光(10)和上增光(11)均安装在光通道内,且扩散片(9)安装在导光板(6)上,下增光(10)安装在扩散片(9)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木兰孟令贤
申请(专利权)人:蚌埠国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