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831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调柜机,所述空调柜机包括外壳、蜗壳组件、第一出风框及第二出风框,所述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所述蜗壳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所述第一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流板;所述第二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导流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左右均匀送风,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柜机
本技术涉及空调
,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柜机。
技术介绍
送风偏向问题是单贯流柜机送风模式中行常见的问题,现有的技术方案往往采用左右百叶第二导流板来实现对左右送风范围的调节。采用此方式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送风的均匀性,但是由于贯流蜗壳自身的结构限制,往往只能使靠近左侧的部分百叶第二导流板发挥左右送风调节功能。因此,由风道吹出的气流仍然偏向左侧,导致左右送风不均匀,从而造成空调的舒适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柜机,旨在实现空调的左右均匀送风。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蜗壳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第一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流板;第二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导流板。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框可固定设置或绕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导流板移动[请根据专利技术人的修改,增加实施例描述];和/或所述第二出风框可绕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二导流板移动。优选地,第二出风框可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位于所述第二出风框的中部。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均匀分布。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均匀分布。优选地,相邻两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距。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中,任意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导流板之间的间距沿所述蜗壳朝向所述蜗舌的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与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在前后向呈交替分布。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导流板位于对应一个所述第一导流板的末端的正前方。优选地,所述第一导流板沿前后向朝所述蜗壳倾斜设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出风框还包括第一框体,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安装于所述第一框体或与所述第一框体整体成型;所述第二出风框还包括第二框体,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框体或与所述第二框体整体成型。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出风框,以驱动所述第一出风框转动,和/或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出风框,以驱动所述第二出风框转动。优选地,所述空调柜机具有电控板,所述电控板单独连接而独立控制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采用在出风风道内设置第一出风框,所述第一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流板;在出风口处设置第二出风框,所述第二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第二导流板;如此,通过第一出风框的多个第一导流板的初次分流作用,以及第二出风框的多个第二导流板的导流作用,使得出风口的左右两侧送风较均匀。并且,通过使第一出风框和/或所述第二出风框绕沿上下向延伸的轴线转动,可以实左侧送风和右侧送风,从而有效地实现左右方向上的温和均匀送风,提高舒适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空调柜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柜机处于第一送风状态;图2为本技术空调柜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柜机处于第二送风状态;图3为本技术空调柜机的剖视图,其中,空调柜机处于第三送风状态;图4为图1中第一出风框的多个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出风框的多个第二导流板的一实施例的分布图;图5为图1中第一出风框的多个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出风框的多个第二导流板的另一实施例的分布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外壳42第一导流板11出风口50第二出风框20蜗壳51第二框体30蜗舌52第二导流板31出风风道60贯流风轮40第一出风框70a左门板41第一框体70b右门板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若本技术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空调柜机。对于空调柜机而言,其具有大致呈圆柱状的外壳,该外壳上开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长条状出风口,外壳内设置有与所述出风口位置对应的贯流风轮。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柜机,包括外壳10、蜗壳组件、第一出风框40及第二出风框50。所述外壳10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11。,所述蜗壳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10内,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20和蜗舌30,所述蜗壳20和所述蜗舌30之间形成出风风道31,所述出风风道31与所述出风口11连通。所述第一出风框40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31内,所述第一出风框40包括沿所述出风风道31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流板42。所述第二出风框50安装于所述出风口11,所述第二出风框50包括沿所述出风口11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导流板52。具体而言,所述外壳10具有前面板和后背板,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背板围合形成一容纳腔。其中,所述前面板上开设有出风口11,所述后背板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出风风道31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出风口11。所述空调柜机还包括左门板70a和右门板70b,所述左门板70a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的左侧,所述右门板70b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出风口11的右侧。所述左门板70a与所述右门板70b相互配合,以将所述出风口11打开或者关闭。所述空调体柜机还包括贯流风轮60,所述贯流风轮60设于所述出风风道31内,以驱动室内空气从所述进风口流入所述出风风道31内,经过空调换热器换热后,再经所述出风口11流出,从而实现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节。所述蜗壳20与所述蜗舌30之间形成有出风风道31,其中,可以是所述蜗壳20位于出风风道3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蜗壳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第一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流板;第二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导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具有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设有自上向下延伸的出风口;蜗壳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所述蜗壳组件包括蜗壳和蜗舌,所述蜗壳和所述蜗舌之间形成出风风道,所述出风风道与所述出风口连通;第一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风道内,所述第一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导流板;第二出风框,安装于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二出风框包括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导流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框可固定设置或绕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一导流板移动;和/或所述第二出风框可绕沿上下向延伸的第二轴线转动,而带动所述第二导流板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第二出风框可绕所述第二轴线转动,所述第二轴线位于所述第二出风框的中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导流板沿所述出风风道的宽度方向呈均匀分布。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导流板沿所述出风口的宽度方向呈均匀分布。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柜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相邻两所述第二导流板之间的间距。7.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富兴张敏陈良锐周何杰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