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6602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4: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包括:步骤一:根据轧制过程数据计算变形速率和变形抗力,步骤二:根据实测的轧制力反求“等效实测”的变形抗力,步骤三:在图上绘制数据的散点图,根据分布特征判断层别划分是否合理,步骤四:针对钢族层别划分不合理的情况,采用一种新的线聚类算法来优化现有钢族层别的分类,确定需要划分到新层别的出钢记号,基于简单Nelder‑Mead算法寻找样本点Xi到第j条聚类中心曲线的最短距离,采用最小二乘法分别对数据子集进行幂数曲线拟合,更新C、m系数,重复步骤,直到前后两次迭代得到的聚类中心线一致停止迭代,完成聚类。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升了热轧模型钢族层别划分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属于热轧带钢轧制过程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钢族层别是热连轧过程控制模型最重要的基础配置数据之一,是热物性参数、工艺参数、模型参数与自适应参数最基本的索引号,对轧制过程控制具有重要影响。传统的钢族层别划分主要依据碳当量与人工经验确定。传统方法能够对钢种硬度的大类进行比较合理的区分,但对于同一大类中不同出钢记号的硬度差异不能进行细致分辨,经常出现划分不合理的情况,要么将本该分开的钢种归为一类,要么划分过细,导致轧制模型自适应效果大打折扣。尤其当钢种换层别轧制时问题突出,模型设定精度显著下降,影响轧机辊缝设定和轧制稳定性。为了更准确地划分钢族层别,需要采用更有效的分类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针对某钢族层别中的各卷带钢,根据模型自适应后计算过程中获得的最新轧制过程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后计算的变形速率和变形抗力KmPOS,变形速率计算公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针对钢族层别中的各卷带钢,根据模型自适应后计算过程中获得的最新轧制过程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后计算的变形速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轧钢模型钢族层别分类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针对钢族层别中的各卷带钢,根据模型自适应后计算过程中获得的最新轧制过程实测数据,计算得到后计算的变形速率和变形抗力KmPOS,变形速率计算公式如下:其中,ε为后计算的变形程度;为后计算的变形速率;r为机架压下率;H、h分别为机架“等效实测”的入口厚度与出口厚度;vR为实测轧辊速度;R′为轧辊压扁半径,变形抗力计算公式:其中,KmPOS为后计算的变形抗力;ai、bi为模型待定参数;T为推算的实测轧制温度;xi为带钢各化学成分的含量;步骤二:对每卷热轧带钢,根据实测的轧制力反求“等效实测”的变形抗力KmACT,计算公式如下:其中,KmACT为“等效实测”的变形抗力;FACT为实测轧制力,WACT为实测带钢宽度,为轧辊压扁弧长,为应力状态系数;为实测后向张力,为实测前向张力,αb、αf为张力影响系数;aFi为模型参数,v为泊松系数,E为弹性模量,Δh为压下量,R为轧辊原始半径;步骤三:在同一张图上绘制和数据的散点图,根据数据散点的带状分布特征:如果数据散点集中分布在一个带状范围内,则该层别划分较为合理;如果分散为几条明显分割的带状分布,则该层别划分不合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维刚马威徐文胜赵云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