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化明松专利>正文

一种逃生防盗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435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逃生防盗窗,属于防盗窗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在火灾发生时不能及时有效的打开防盗窗的问题。一种逃生防盗窗,包括框架和锁止机构,框架包括均呈矩形的上架体和下架体,上架体的上边框左右两侧以及下架体的下边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墙体内的轴套,上架体和下架体分别与其对应的轴套转动连接,所述上架体的下边框底面与下架体的上边框顶面相贴合,上架体的下边框与下架体的上边框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和解锁,本逃生防盗窗还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能控制锁止机构动作的控制器,烟雾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锁止机构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打开防盗窗帮助逃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逃生防盗窗
本技术属于防盗窗
,涉及一种逃生防盗窗。
技术介绍
防盗窗是指在建筑物原有窗户的基础上,附加一层具有防盗防护功能的网状门窗。防盗窗是我们窗户防盗常用的防盗用品,由于窗户的防盗效果不佳,人们为了家里的财产安全就选择安装防盗窗,特别是在一些楼层较低的房屋上常常用到。为了保证防盗效果,防盗窗往往采用很坚固的材料如不锈钢、锌钢等,并且固定死在窗户处。虽然这样能够防止不法分子的进入,但是也留下了安全隐患。当房屋里发生火灾时会由于防盗窗的存在,人们很难从窗户处逃出,并且防盗窗也给消防人员的救援工作造成极大的阻碍,耽误宝贵的救援时间。因此防盗窗不能够在发生火灾时轻易的打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中国专利文献公开的申请号为CN201520067453.6的一种火灾可逃生防盗窗,其包括空心的不锈钢管主体结构,开关块装置位于防盗窗主体内部,开关块、连接杆、旋钮是一个不可相对活动的整体,开关块通过旋钮可以绕着连杆旋转,在旋钮处设有机械密码锁,在防盗窗底部设置盛放绳索的容器没在该容器内设置有求助条幅盒。该防盗窗能够在发生火灾时通过打入密码来对防盗窗进行开锁,从而该防盗窗能够打开一个出口。虽然该防盗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火灾发生后形成逃生出口,但是需要打对密码,这对发生火灾后的人员逃生造成一定的困扰,必须要熟知密码的人员才能打开,但火灾发生有一定偶然性,密码长时间不用容易忘掉,从而容易造成火灾造成后还是打不开防盗窗的情况,因此实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逃生防盗窗,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在火灾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打开防盗窗帮助逃生。本技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逃生防盗窗,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框架内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均呈矩形的上架体和下架体,所述上架体的上边框左右两侧以及下架体的下边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墙体内的轴套,所述上架体的上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转动连接,所述下架体的下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转动连接,所述上架体的下边框底面与下架体的上边框顶面相贴合,上架体的下边框与下架体的上边框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和解锁,本逃生防盗窗还包括烟雾传感器和能控制锁止机构动作的控制器,所述烟雾传感器连接控制器的输入端,所述锁止机构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本逃生防盗窗将防盗窗的框架分成上下两个架体,通过锁止机构将两个架体锁在一起,从而完成正常的防盗工作,并且当发生火灾时能够自动检测并完成对上下两个架体的解锁,从而可以将防盗窗打开供人们逃生。具体为轴套固定在墙体内,在上架体和下架体与对应的轴套连接后,由于上架体和下架体相互锁止固定,使得防盗窗整体固定在墙体上进行正常的防盗工作。烟雾传感器检测室内的烟雾程度并发送电信号给控制器,控制器判断当前烟雾信号大于预设的烟雾临界值后控制锁止机构进行解锁,控制器判断烟雾信号大于预设的烟雾临界值后进行动作为现有技术。当锁止机构解锁后,从而上架体与下架体分离,由于上架体和下架体分别与对应的轴套转动连接,因此可以轻松推开上架体和下架体形成一个逃生口供人们逃生用。在上述的逃生防盗窗中,所述轴套具有安装孔,所述上架体的上边框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一,两个凸柱一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置在上架体的上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安装孔内;所述下架体的下边框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二,两个凸柱二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置在上架体的下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安装孔内。通过设置凸柱一使得上架体能够在锁止机构解锁时绕着轴套转动,通过设置凸柱二使得下架体能够在锁止机构解锁时绕着轴套转动,从而打开防盗窗。在上述的逃生防盗窗中,所述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架体下边框内且能够上下升降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长度方向与下边框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长条形锁块,所述上架体的下边框的底面位于锁块的正下方开设有让位孔,所述下架体的上边框顶面设置有多个与锁块相适配的凹槽,所述连接板下降能带动锁块插入到对应的凹槽内。连接板上下升降从而带动锁块上下运动,正常状态下,连接板上的锁块通过让位孔插入到下架体的凹槽内,从而将上架体和下架体固定成一个整体进行防盗工作。当发生火灾时连接板被驱动上升带动锁块上升伸出凹槽,使得上架体和下架体分离,从而能够形成逃生口。在上述的逃生防盗窗中,所述锁止机构还包括固定设置在上架体内的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与连接板固定连接且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接板垂直,所述气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通过气缸对连接板进行驱动,带动连接板上下运动,完成锁止和解锁。在上述的逃生防盗窗中,所述气缸为两个,两个气缸分别设置在上架体的两端,两个气缸的活塞杆分别与连接板的两端固定连接。设置两个气缸并分别与连接板的两端固定,从而使得连接板的升降运动更加平稳和有效。在上述的逃生防盗窗中,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用于手动解锁锁止机构的手动开关。通过设置手动开关,能够人为开启防盗窗和关闭防盗窗,使装置更人性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逃生防盗窗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本逃生防盗窗将防盗窗的框架分成上下两个架体,通过锁止机构将两个架体锁在一起,从而完成正常的防盗工作,并且当发生火灾时能够自动检测并完成对上下两个架体的解锁,从而可以将防盗窗打开供人们逃生。2、本技术锁止机构采用上架体内设置锁块,下架体上开设凹槽的结构完成锁止和解锁,使得锁止和解锁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锁止机构锁止时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中锁止机构解锁时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中,1、框架;2、上架体;2a、凸柱一;2b、让位孔;3、下架体;3a、凸柱二;3b、凹槽;4、轴套;4a、安装孔;5、烟雾传感器;6、控制器;7、连接板;8、锁块;9、气缸;10、手动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逃生防盗窗包括框架1,框架1包括均呈矩形的上架体2和下架体3。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侧以及下架体3的下边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墙体内的轴套4,上架体2的上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4转动连接,下架体3的下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4转动连接。上架体2的下边框底面与下架体3的上边框顶面相贴合。如图2和图3所示,本逃生防盗窗还包括设置在框架1内的锁止机构,上架体2的下边框与下架体3的上边框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和解锁。轴套4具有安装孔4a,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一2a,两个凸柱一2a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置在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4安装孔4a内。下架体3的下边框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二3a,两个凸柱二3a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置在上架体2的下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4安装孔4a内。作为另一种方案上架体2的上边框内设置有贯穿上边框的转轴一,转轴一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上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4安装孔4a内;下架体3的下边框内设置有贯穿上边框的转轴二,转轴二的两端分别插入到下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4安装孔4a内。如图2和图3所示,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上架体2下边框内且能够上下升降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逃生防盗窗,包括框架(1)和设置在框架(1)内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均呈矩形的上架体(2)和下架体(3),所述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侧以及下架体(3)的下边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墙体内的轴套(4),所述上架体(2)的上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4)转动连接,所述下架体(3)的下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4)转动连接,所述上架体(2)的下边框底面与下架体(3)的上边框顶面相贴合,上架体(2)的下边框与下架体(3)的上边框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和解锁,本逃生防盗窗还包括烟雾传感器(5)和能控制锁止机构动作的控制器(6),所述烟雾传感器(5)连接控制器(6)的输入端,所述锁止机构连接控制器(6)的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逃生防盗窗,包括框架(1)和设置在框架(1)内的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包括均呈矩形的上架体(2)和下架体(3),所述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侧以及下架体(3)的下边框左右两侧均设置有用于固定在墙体内的轴套(4),所述上架体(2)的上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4)转动连接,所述下架体(3)的下边框与其两侧的轴套(4)转动连接,所述上架体(2)的下边框底面与下架体(3)的上边框顶面相贴合,上架体(2)的下边框与下架体(3)的上边框通过锁止机构锁定和解锁,本逃生防盗窗还包括烟雾传感器(5)和能控制锁止机构动作的控制器(6),所述烟雾传感器(5)连接控制器(6)的输入端,所述锁止机构连接控制器(6)的输出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逃生防盗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套(4)具有安装孔(4a),所述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一(2a),两个凸柱一(2a)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置在上架体(2)的上边框左右两侧的轴套(4)安装孔(4a)内;所述下架体(3)的下边框左右两端分别具有向外凸出的凸柱二(3a),两个凸柱二(3a)分别一一对应转动设置在上架体(2)的下边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化明松
申请(专利权)人:化明松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