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9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地下室防水工程领域,公开了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包括墙体、隔离墙以及穿过墙体与隔离墙的管道,墙体和隔离墙之间形成除湿空间,墙体内壁涂覆有内抹灰层,墙体外壁以及隔离墙内壁均设置有防水砂浆层,隔离墙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墙体、隔离墙与管道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止水环,管道与墙体的交接处、墙体与隔离墙的交接处均通过密封胶密封,除湿空间内设置有除湿件以及用于将渗水引流至除湿件的引流件;通过设置引流件以及除湿件,渗水时,引流件及时将水引流至除湿件,除湿件吸收渗水,避免渗水滞留在墙体、隔离墙以及管道处,从而避免渗水腐蚀墙体、隔离墙以及管道,保持三者干燥,进一步提高地下室外墙的防水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地下室防水工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考虑到扩大使用空间和稳定建筑基础等方面需要,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建筑修建了地下室。地下室一般由顶板、底板、侧墙、楼梯、门窗、采光井等组成。现有技术中,地下室的外墙深埋在地下,易长期受到土中水和地下水的浸渗。因此,防潮防水问题是地下室设计中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6467763U的中国专利提出的一种地下室穿墙管道的防水结构,包括混凝土墙和穿过混凝土墙内部的穿墙管道,混凝土墙的一侧设有内墙抹灰层、另一侧由内而外设有外墙卷材防水层以及防水保护层,外墙卷材防水层的外侧分别在混凝土墙处设有第一厚防水卷材附加层、并在穿墙管道的外侧设有第二厚防水卷材附加层,混凝土墙的内部设有厚防水翼环,厚防水翼环的内侧与穿墙管道相焊接,混凝土墙和穿墙管道的交接处设有第一密封胶。利用外墙卷材防水层、防水保护层、第一厚防水卷材附加层、第二厚防水卷材附加层以及厚防水翼环进行防水。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的地下室穿墙管道的防水结构仅通过涂覆铺设防水层进行防水,没有对渗水进行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位于墙体(1)外侧的隔离墙(2)以及贯穿所述墙体(1)与隔离墙(2)的管道(3),所述墙体(1)和所述隔离墙(2)之间形成除湿空间(4),所述墙体(1)内壁设置有内抹灰层(5),所述墙体(1)外壁以及所述隔离墙(2)内壁均设置有防水砂浆层(7),所述隔离墙(2)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6),所述墙体(1)与管道(3)之间、所述隔离墙(2)与管道(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止水环(8);所述墙体(1)外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所述隔离墙(2)内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为内渗水节点,所述墙体(1)内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所述隔离墙(2)外壁与管道(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1)、位于墙体(1)外侧的隔离墙(2)以及贯穿所述墙体(1)与隔离墙(2)的管道(3),所述墙体(1)和所述隔离墙(2)之间形成除湿空间(4),所述墙体(1)内壁设置有内抹灰层(5),所述墙体(1)外壁以及所述隔离墙(2)内壁均设置有防水砂浆层(7),所述隔离墙(2)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6),所述墙体(1)与管道(3)之间、所述隔离墙(2)与管道(3)之间均设置有密封止水环(8);所述墙体(1)外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所述隔离墙(2)内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为内渗水节点,所述墙体(1)内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所述隔离墙(2)外壁与管道(3)的交接处为外渗水节点,两个所述内渗水节点以及两个所述外渗水节点均通过密封胶(9)密封,所述除湿空间(4)内设置有用于吸收渗水的除湿件(13)以及用于将渗入所述管道(3)与墙体(1)连接处、所述管道(3)与隔离墙(2)连接处的水引流至所述除湿件(13)的引流件(10),所述除湿件(13)位于所述引流件(10)的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件(10)包括两束引流滤芯(12),两束所述引流滤芯(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内渗水节点以及所述除湿件(13)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地下室外墙防水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建伟周新照蒋贵乐李江游陈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晟宇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