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淮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钢管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899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3: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管节点,包括两个主钢管,两个所述主钢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贴紧,每个所述主钢管上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主钢管外侧共同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卡接在环形槽内,且环形卡条的宽度与环形槽内侧壁宽度相互匹配,每个所述主钢管下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钢管,所述第一支钢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下侧接触连接有第二钢板,所述第一钢板下侧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两个半卡环和环形卡条可以将两个主钢管固定连接在一起,通过螺柱和第二螺帽可以将第一钢板和第二钢板固定在一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管节点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钢管节点。
技术介绍
通常,钢管之间的连接采用焊接、法兰连接或套管连接。焊接可以保证钢管构件的紧密连接,但是对施焊环境和操作者技术要求较高,而且容易产生焊接缺陷,无法实现标准化作业;法兰连接是将钢管构件端部固定法兰盘,再将两个法兰盘通过螺栓紧固的连接方法,法兰连接虽然施工方便,但对连接器件的加工精度要求过高,造价成本投入过大,且节点处挤占了大量径向空间;套管连接是将内外套管同轴搭接,在内外套管间灌注膨胀水泥并附设抗剪件,依靠粘结摩擦作用而结合的连接方法,套管连接技术简单实用,但是节点处理要求较高,套管粘结长度大,耗钢量大,也挤占大量轴向空间,同时难以实现高强度抗拉和抗压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节点处理要求较高、耗钢量大的问题,而提出的钢管节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管节点,包括两个主钢管,两个所述主钢管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贴紧,每个所述主钢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主钢管相互贴紧处的外周共同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条,所述环形卡条卡接在环形槽内,且环形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主钢管(1),两个所述主钢管(1)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贴紧,每个所述主钢管(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主钢管(1)相互贴紧处的外周共同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条(6),所述环形卡条(6)卡接在环形槽内,且环形卡条(6)的宽度与环形槽内侧壁宽度相互匹配,每个所述主钢管(1)下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钢管(4),所述第一支钢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板(14),所述第一钢板(14)下侧接触连接有第二钢板(12),所述第一钢板(14)下侧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钢板(12)上侧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钢板(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管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主钢管(1),两个所述主钢管(1)相互靠近的一端相互贴紧,每个所述主钢管(1)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主钢管(1)相互贴紧处的外周共同套设有卡环,所述卡环内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环形卡条(6),所述环形卡条(6)卡接在环形槽内,且环形卡条(6)的宽度与环形槽内侧壁宽度相互匹配,每个所述主钢管(1)下侧侧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钢管(4),所述第一支钢管(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钢板(14),所述第一钢板(14)下侧接触连接有第二钢板(12),所述第一钢板(14)下侧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钢板(12)上侧侧壁开设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一钢板(14)下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钢块(13),所述第二钢板(12)上侧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三钢块(15),所述第二钢块(13)位于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三钢块(15)位于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二钢板(12)下侧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支钢管(3)。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德磊樊斌胡乾辛酉阳王昌盛张良
申请(专利权)人:黄淮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