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实现从空气中获取水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62635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58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实现从空气中获取水的装置涉及空气中水蒸气液化,风能发电机和太阳能发电板进行发电;小型涡轮将外界空气汲入地下结构,地下结构包含制冷半导体和铜丝螺旋体,制冷半导体围成一个空腔,空腔内侧为制冷半导体的热端、空腔外侧为制冷半导体的冷端,低温铜丝螺旋体依附在制冷半导体的外侧表面,空气中的水蒸汽则液化为液态水储存在装置的液化空腔的底部,当液态水达到一定高度时则通过透水孔幕滴入液化空腔底部下方的蓄水池中;空气通过制冷半导体围成的空腔内侧的热端以后,热空气由隔热导气管进入底部的蓄水池中的“S”形散热管中向液态水进行热量传递,最后气体从排气孔排出。有益效果是:无人操作情况下不间断地取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实现从空气中获取水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供电的从空气中将水蒸气部分液化,从而实现供水的自动节水灌溉装置。
技术介绍
水是万物之源,无论对于人类还是植被,水都不可或缺。然而中国长期面临着时空不均、资源性缺水等现状。尤其在某些干旱地区和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的总量让人担忧。各项的治水工程如南水北调、海水淡化等都需要耗费大量财力,且因交通运输成本、技术限制等原因,这些方法对很多偏远地区的缺水地方尚不实用。又比如,我国众多科研团队以及企业都致力于沙漠化治理之中,但沙漠缺水的条件使得植物难以扎根,一系列工程都进行得十分困难,且耗资巨大。近及农业灌溉、园林绿化来讲,当前许多植物生长的区域无浇灌设施,部分有地下埋管浇水系统也因无人管理经常处于瘫痪状态,城市绿化灌溉可持续性差。另外,即使是产业化的农场大面积,铺设大面积水电管网进行管理,由于缺少科学化的水电,灌溉水的利用率很低,并且一旦系统某部位出现故障,则检查以及维护就显得十分繁杂。还如快速公路隔栏绿化区灌溉手段有限,植物生长同样面临着一些问题。因此,无论是对于植被还是人类本身来说,找到一种高效率的生产淡水的方法迫在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实现从空气中获取水的装置,其特征是:风能发电机(1)和太阳能发电板(2)进行发电蓄能,风能发电机(1)和太阳能发电板(2)是装置的电源,能对小型涡轮(3)、制冷半导体(5)、风扇(12)供电;小型涡轮(3)将外界空气汲入地下结构,地下结构包含制冷半导体(5)和铜丝螺旋体(4),制冷半导体(5)围成一个空腔,空腔的底部有一个进气孔,空腔的顶部连通中心管道,中心管道的外侧为空气汲入地下结构的进气通道,中心管道管壁外侧包裹绝热材料成为隔热导气管(6);通电后,空腔内侧为制冷半导体(5)的热端、空腔外侧为制冷半导体(5)的冷端,低温铜丝螺旋体(4)依附在制冷半导体(5)的外侧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实现从空气中获取水的装置,其特征是:风能发电机(1)和太阳能发电板(2)进行发电蓄能,风能发电机(1)和太阳能发电板(2)是装置的电源,能对小型涡轮(3)、制冷半导体(5)、风扇(12)供电;小型涡轮(3)将外界空气汲入地下结构,地下结构包含制冷半导体(5)和铜丝螺旋体(4),制冷半导体(5)围成一个空腔,空腔的底部有一个进气孔,空腔的顶部连通中心管道,中心管道的外侧为空气汲入地下结构的进气通道,中心管道管壁外侧包裹绝热材料成为隔热导气管(6);通电后,空腔内侧为制冷半导体(5)的热端、空腔外侧为制冷半导体(5)的冷端,低温铜丝螺旋体(4)依附在制冷半导体(5)的外侧表面,通电后的制冷半导体(5)表面以及铜丝螺旋体(4)都是低温状态,空气通过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则液化为液态水(13)暂时储存在装置的液化空腔(7)的底部,当液态水(13)达到一定高度时,则通过透水孔幕(8)滴入液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林吴亚君杨小迪王敬国蒙盛邹林兵胡再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