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53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包括井室以及所述井室上端的井筒,路面面层下侧设置有回填区域,所述回填区域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路面基层、路基顶层和基层,能够有效避免井周沉降、井盖松动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
技术介绍
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是便于定期检查附属构筑物。目前市面上的检查井井筒周围的路面容易被压坏,井盖凸出松动,增加了维修成本,或在经受积水情况下造成结构强度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能够有效避免井周沉降、井盖松动的情况。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室以及所述井室上端的井筒,路面面层下侧设置有回填区域,所述回填区域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路面基层、路基顶层和基层。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井筒与所述井室上表面接触区域中心位置相对所述井室上侧中心位置偏移一定距离设置。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井筒外侧表面与所述井室上端外侧面之间形成阶梯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路面基层的厚度大于所述路基顶层的厚度。作为一种优选,所述井室下侧设有底板和素夯垫层。综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回填区域的多个回填层增强了井筒侧部结构强度,避免了结构沉降以及井筒倾斜情况;井筒与井室间的偏移结构强度大,各回填层夯实碾压过程中结构能够承受的载荷大,使得回填层更加紧实,承压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主视图。图中的标号如下:1.井室,2.井筒,3.路面面层,4.路面基层,5.路基顶层,6.基层,7.底板,8.素夯垫层,9.井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中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的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包括井室1以及井室1上端的井筒2,路面面层3下侧设置有回填区域,回填区域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路面基层4、路基顶层5和基层6。在施工过程中,填入回填材料后夯实以形成基层6,后经过两次回填并碾压结实形成路基顶层5和路面基层4。回填区域的多个上述回填层增强了井筒2侧部结构强度,避免了结构沉降以及井筒2倾斜情况。路面面层3可选为混泥土层。井筒2与井室1上表面接触区域中心位置相对井室1上侧中心位置偏移一定距离设置。井筒2外侧表面与井室1上端外侧面之间形成阶梯结构。井筒2作用在井室1上端部的载荷能够迅速传递到井室1侧壁上,井筒2与井室1间的阶梯结构抵消了部分回填层4向下传递的载荷,提高了回填层4以及井筒2和井室1结构的稳定性。井筒2与井室1间的偏移结构强度大,各回填层夯实碾压过程中结构能够承受的载荷大,使得回填层4更加紧实,承压效果好。路面基层4的厚度大于路基顶层5的厚度,路面基层4的厚度足够大以对路面面层提供足够的支撑,避免路面面层破损。基层6的厚度根据检查井的设计高度而定。上述回填层可选为原土壤回填层,便于取材,施工方便;也可为素土夯实层以及颗粒夯实层等结构。井室下侧设有底板7和素夯垫层8,底板7为钢筋硂底板,井筒上端设有井盖9。以上说明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使得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完整的实施本方案,但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这些都是不具有创造性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室(1)以及所述井室(1)上端的井筒(2),路面面层(3)下侧设置有回填区域,所述回填区域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路面基层(4)、路基顶层(5)和基层(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井室(1)以及所述井室(1)上端的井筒(2),路面面层(3)下侧设置有回填区域,所述回填区域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路面基层(4)、路基顶层(5)和基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检查井及井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筒(2)与所述井室(1)上表面接触区域中心位置相对所述井室(1)上侧中心位置偏移一定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梅伶曹友樑何小高陈义华黄为阳陆水乔叶印阳
申请(专利权)人:华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