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1146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包括着色槽本体、冷凝管、连接管和固定块,所述着色槽本体左端的外侧连接有分流管,且分流管的左侧固定有注液管,所述冷凝管固定于着色槽本体的内部,且冷凝管的右侧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下端安装有冷却液存放池,且冷却液存放池的下方安装有散热器。该可控温的着色槽注液管可以将着色液吸入,通过分流管将着色液注入分隔呈多个区域的着色槽本内部进行着色,微电脑温度仪与信息接受模块构成一体化结构,微电脑温度仪内部的信息接受模块可以接受过冷或过热信息,方便对着色槽本体内部进行温度调整,减少着色槽的温度过高着色出来的型材表面出现的起灰现象,降低原材料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
本技术涉及着色槽装置
,具体为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
技术介绍
一般现有的型材着色用的着色方式都是用电镀槽对型材进行着色处理,一些黑色型材,在着色过程中温度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着色槽温度不在合适范围就会产生色差,着色槽的温度过高着色出来的型材表面就会出现起灰现象,反之,着色槽温度过低着色出来的型材表面就会出现颜色偏淡或者发红的现象。市场上的着色槽通常采用的温控方式是采用人工手动开启冷冻机组进行降温,人工手动开启蒸汽阀加温,这种温控方式很容易出错,人工容易忘记观察着色槽温度,忘记打开降温和加温设备,造成型材着色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市场上的着色槽通常采用的温控方式是采用人工手动开启冷冻机组进行降温,人工手动开启蒸汽阀加温,这种温控方式很容易出错,人工容易忘记观察着色槽温度,忘记打开降温和加温设备,造成型材着色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包括着色槽本体、冷凝管、连接管和固定块,所述着色槽本体左端的外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包括着色槽本体(1)、冷凝管(4)、连接管(5)和固定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槽本体(1)左端的外侧连接有分流管(2),且分流管(2)的左侧固定有注液管(3),所述冷凝管(4)固定于着色槽本体(1)的内部,且冷凝管(4)的右侧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下端安装有冷却液存放池(6),且冷却液存放池(6)的下方安装有散热器(7),所述散热器(7)的下方设置有微电脑温度仪(8),且微电脑温度仪(8)的内部安置有信息接受模块(9),所述固定块(10)固定于冷凝管(4)的内侧,且固定块(10)的内侧设置有防水橡胶块(11),所述防水橡胶块(11)的内侧连接有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控温的着色槽,包括着色槽本体(1)、冷凝管(4)、连接管(5)和固定块(10),其特征在于:所述着色槽本体(1)左端的外侧连接有分流管(2),且分流管(2)的左侧固定有注液管(3),所述冷凝管(4)固定于着色槽本体(1)的内部,且冷凝管(4)的右侧连接有连接管(5),所述连接管(5)的下端安装有冷却液存放池(6),且冷却液存放池(6)的下方安装有散热器(7),所述散热器(7)的下方设置有微电脑温度仪(8),且微电脑温度仪(8)的内部安置有信息接受模块(9),所述固定块(10)固定于冷凝管(4)的内侧,且固定块(10)的内侧设置有防水橡胶块(11),所述防水橡胶块(11)的内侧连接有连接凸块(12),且连接凸块(12)的内侧固定有隔挡板(13),所述隔挡板(13)的背面连接有连接板(14),所述着色槽本体(1)的下端安装有蒸汽阀(15),且蒸汽阀(15)的左侧安装有温度传感器(16),所述温度传感器(16)的内部设置有信息发射模块(17)。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祥建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鸿发有色金属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