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式的MBR处理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005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循环式的MBR处理罐,包括罐体,罐体具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罐体的内部分为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MBR反应区和清水区,清水区还与厌氧区连通,厌氧区与污水入口连通,清水区与污水出口连通,MBR反应区的下端设有泥斗,MBR反应区处于罐体的中间,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区围绕在MBR反应区四周。废水在罐内循环处理能避免菌种流失、保证菌种的完整性;当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和清水区围绕MBR反应区设置后能有效地避免设置过多的管道和零部件,使得整个处理罐内部结构紧凑、体积更小。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污水处理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式的MBR处理罐
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紧凑的循环式的MBR处理罐。
技术介绍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无机盐类、细菌、虫卵和污泥,不仅会在周边产生恶臭还危害各类动植物,因此需要净化处理。常见的污泥污水处理通常采用MBR膜过滤,主要流程顺序是污水污泥投入口、集水池、厌氧池、好氧池、沉淀池、排放口。现有的MBR膜技术处理污水的一体化设备,一般采用厌氧生化、缺氧生化、好养生化、MBR膜生物反应工艺处理,并且各工艺段沿一体化设备的长度方向分段布置,各工艺段间需要污水污泥回流时,就需要外加泥水回流泵来实现输送功能。因此,其能耗高、零部件多维护复杂以及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循环式的MBR处理罐。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循环式的MBR处理罐,包括罐体,罐体具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罐体的内部分为依次连通的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MBR反应区和清水区,清水区还与厌氧区连通,厌氧区与污水入口连通,清水区与污水出口连通,MBR反应区包括MBR膜组和位于下端的泥斗,MBR膜组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连通好氧区和清水区实现过滤功能,厌氧区、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循环式的MBR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内部分为依次连通的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MBR反应区(4)和清水区(5),所述清水区(5)还与厌氧区(1)连通,所述厌氧区(1)与污水入口连通,所述清水区(5)与污水出口连通,所述MBR反应区(4)包括MBR膜组(41)和位于下端的泥斗,所述MBR膜组(4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连通好氧区(3)和清水区(5)实现过滤功能,所述厌氧区(1)、缺氧区(2)和好氧区(3)内均设有生物填料(43),所述MBR反应区(4)处于罐体的中间,所述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清水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式的MBR处理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具有污水入口和污水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的内部分为依次连通的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MBR反应区(4)和清水区(5),所述清水区(5)还与厌氧区(1)连通,所述厌氧区(1)与污水入口连通,所述清水区(5)与污水出口连通,所述MBR反应区(4)包括MBR膜组(41)和位于下端的泥斗,所述MBR膜组(41)的入口侧和出口侧分别连通好氧区(3)和清水区(5)实现过滤功能,所述厌氧区(1)、缺氧区(2)和好氧区(3)内均设有生物填料(43),所述MBR反应区(4)处于罐体的中间,所述厌氧区(1)、缺氧区(2)、好氧区(3)和清水区(5)围绕在MBR反应区(4)四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式的MBR处理罐,其特征在于:所述MBR反应区(4)的下端设有两个回流阀(62)和一个自动阀(61),两所述回流阀(62)分别连接到厌氧区(1)和好氧区(3),所述自动阀(61)连接到缺氧区(2)。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恒谭淑英夏剑东张浩纯温尚龙陈欣义石键韵张艳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广深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