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767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1: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粉碎玉米棒和玉米芯,并与15‑25%的豆粉混合;步骤二:向混合料中加入7‑9%的复合酶进行水解;步骤三:向水解原浆中混入防霉剂和EM菌,有氧发酵5‑7d后,脱水至干物质含量为45‑55%;步骤四:再加入5‑7%厌氧发酵剂,在28‑33℃充氮气环境下,压实包膜,厌氧发酵10‑15天。其中,复合酶包括以下组分: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糖化酶、漆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红球菌胞外酶。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高效降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明显加强了微生物发酵作用,缩短发酵周期,且生产出的饲料营养丰富、适口性良好,易于动物消化吸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
本专利技术属于裹包青贮
,具体涉及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
技术介绍
玉米芯中含有32%-36%纤维素、35%-40%半纤维素和17%-20%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大分子多糖只有草食动物可分解吸收,而非草食性动物的肠壁缺少分泌纤维素酶的菌群,因此,无法进行吸收利用。现有技术,采用微生物发酵玉米棒和玉米芯,通过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生物酶降解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但是,并不能将玉米棒和玉米芯中多糖彻底降解,无法为动物生长提供充足的碳源,此外,发酵周期较长,青贮饲料新鲜度降低,口感变差。申请号为CN201210167286.3的专利,公开菜用大豆豆荚壳青贮饲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直接混合干玉米芯、毛豆豆荚、乳酸菌,于青贮窖中发酵60-90天,制得青贮饲料,虽然使豆荚壳实现资源化利用,但是乳酸菌无法利用干玉米芯、毛豆豆荚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因此,难以发酵出易于非草食性动物吸收利用的青贮饲料。申请号为CN201610476484.6的专利,公开以花椰菜茎叶与玉米芯混合制备青贮饲料的方法,该专利混合花椰菜茎叶、玉米芯粉、乳酸菌和青黄贮酶,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粉碎玉米棒和玉米芯,过100‑150目筛,再加入15‑25%的豆粉,制得混合原料;步骤二:按照(1‑2):1的料水比向混合原料中兑入水,并与7‑9%的复合酶的混合均匀,于30‑35℃下预热0.5‑1h,再升温至40‑50℃水浴3‑5h,得到水解原浆;其中,复合酶按重量份数计数,包括以下组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粉碎玉米棒和玉米芯,过100-150目筛,再加入15-25%的豆粉,制得混合原料;步骤二:按照(1-2):1的料水比向混合原料中兑入水,并与7-9%的复合酶的混合均匀,于30-35℃下预热0.5-1h,再升温至40-50℃水浴3-5h,得到水解原浆;其中,复合酶按重量份数计数,包括以下组分:步骤三:向水解原浆中混入0.6-1%防霉剂和10-15%EM菌,并于35-37℃充氧条件下,间歇式搅拌发酵3-5d后,脱水干化至干物质含量为45-55%,得到第一次发酵物;步骤四:向第一次发酵物中加入5-7%厌氧发酵剂,混合均匀后压实,并于38-42℃充氮气环境下,用塑料薄膜包裹,打包密度为700kg/m3,并依次堆层于青贮发酵罐中,发酵10-15天,造粒,制得玉米棒和玉米芯混合青贮饲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玉米棒和玉米芯裹包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的豆粉包括大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争艳徐智明邓源张宇龙冯博政李岩李杨朱德建韩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秋实草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