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平顶山学院专利>正文

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5369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的仿生机器人颈部结构仿生性不高,颈部的柔韧性不足致使仿生颈部的机构无法灵活运动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机器体和机器头部以及设置在机器体和机器头部之间的多根气动肌肉,所述气动肌肉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节,气动肌肉经万向节分别与机器体和机器头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该仿生颈部肌肉结构能够实现颈部多自由度的旋转,即能实现前屈,后仰,左向侧屈,右向侧屈,左向旋转,右向旋转等柔性动作,当仿生颈部肌肉结构需要处于某一特定状态时通过旋紧螺母便可使该机构较为稳定的保持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
本技术属于仿生机器人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机器人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
技术介绍
人脖子关节在运动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固定姿势的原因,容易引起腰部疾病或者落枕。气动肌肉在柔顺性方面具有类似于人类肌肉类似的特性,因此为了能够为具有脖子疾病的病人提供诊断帮助,进一步为骨骼和肌肉康复纠正训练设备的设计提供依据,或者为人机工程学机器设计提供参考,减少设计和制造的机器对人脖子的伤害,提高工人的劳动保障。现有仿生机器人颈部的结构大部分是机器人的头部与身体以刚性构件通过转动副联接,模仿人类的颈部关节,并以执行装置代替肌肉实现对头部的支撑及连续地协调动作,实现颈部的运动,但是刚性构件通过转动副连接机构占用空间过大,并且结构仿生性不高,颈部的柔韧性不足致使仿生颈部的机构无法灵活运动,进而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因此一种结构合理、仿生效果好、性能可靠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就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有效的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所述的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包括机器体、机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包括机器体(8)、机器头部(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体(8)和机器头部(7)之间设有多根气动肌肉,所述气动肌肉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节(20)且气动肌肉经万向节(20)分别与机器体(8)和机器头部(7)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包括机器体(8)、机器头部(7),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体(8)和机器头部(7)之间设有多根气动肌肉,所述气动肌肉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万向节(20)且气动肌肉经万向节(20)分别与机器体(8)和机器头部(7)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体(8)和机器头部(7)之间竖向设有一号气动肌肉(1)和五号气动肌肉(5)且一号气动肌肉(1)和五号气动肌肉(5)以机器体(8)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间隔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气动肌肉(1)和五号气动肌肉(5)面向机器头部(7)面部朝向的一侧以机器体(8)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间隔对称设有二号气动肌肉(2)和六号气动肌肉(6)。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气动肌肉(1)和五号气动肌肉(5)背离机器头部(7)面部朝向的一侧以机器体(8)沿长度方向的中轴线对称设有三号气动肌肉(3)和四号气动肌肉(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气动肌肉的仿生颈部肌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万向节(20)包括底板(11),所述底板(11)上端面中间位置设有球铰件(13),所述球铰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宁石亮亮贾皓哲常英丽闫杰高鹏飞王艳辉
申请(专利权)人:平顶山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