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195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6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包括支撑架组、放置排线的入料装置和控制平台,所述的控制平台设在支撑架组上,所述的控制平台与入料装置连接,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储仓、卡位导料管、可控卡条和软性顶杆,所述的入料储仓固定在支撑架组上,所述卡位导料管头部连接在入料储仓底部,所述的卡位导料杆尾部与传输装置连接,所述的可控卡条内置于卡位导料管中,所述的软性顶杆安装在卡位导料管尾部内,所述的可控卡条可控制排线从入料储仓出料的出料速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入料可以控制使得可靠性高的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
本技术涉及排线检测的
,尤其涉及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排线检测机,基本是由人手助力上料、检测、分类收集,且排线检测的装置仅存有少量数据作为对比检测,无法全方面对各种排线进行检测,据现有技术,生产效率完全靠人手快慢来决定,同时因为排线检测的摄像装置带有强光灯圈,长期工作下,对人体眼部有极大的危害,不但浪费人力资源并且达不到原有该工序所需要的生产加工效率,市场上也有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但是其入料装置在入料的时候不容易控制,可靠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入料可以控制使得可靠性高的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包括支撑架组、放置排线的入料装置和控制平台,所述的控制平台设在支撑架组上,所述的控制平台与入料装置连接,所述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储仓、卡位导料管、可控卡条和软性顶杆,所述的入料储仓固定在支撑架组上,所述卡位导料管头部连接在入料储仓底部,所述的卡位导料杆尾部与传输装置连接,所述的可控卡条内置于卡位导料管中,所述的软性顶杆安装在卡位导料管尾部内,所述的可控卡条可控制排线从入料储仓出料的出料速度,所述的软性顶杆可控制排线从卡位导料管下料到传输装置的下料速度,所述的控制平台分别与可控卡条和软性顶杆连接,可控卡条沿卡位导料管长度分布。采用以上结构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通过控制平台来操控可控卡条对入料进行制停滑行推动作用,软性顶杆沿卡位导料管宽度分布,软性顶杆用于防止一次性排线入料下滑过多,入料可以控制使得可靠性高。作为优选,它还包括与入料装置连接的传输装置、用于检测传输装置的排线的检测终端、用于收集检测后的排线的收集箱和摄像装置,所述的入料装置和传输装置分别位于支撑架组上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的检测终端位于传输装置右端的一侧,所述的摄像装置与收集箱均位于支撑架组的右侧,所述的摄像装置与检测终端连接,所述的支撑架组上还设有用于把传输装置上的排线转移到收集箱的摇摆夹臂,所述的控制平台设在支撑架组上,所述的控制平台分别与入料装置、传输装置、检测终端、摄像装置和摇摆夹臂连接,在支撑架组上设置入料装置、传输装置、检测装置、摄像装置和控制平台,在入料装置内放入排线,通过传输装置传输排线,利用摄像装置对传输装置上的排线进行摄像,然后传送给检测终端进行检测,检测后利用摇摆夹臂把检测后的排线放到收集箱内,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采用了自动化上料、卡位传输带、机械臂来代替人工助力所进行的入料、检测、分类收集工序,自动机械化生产加工,在提高了排线检测的生产加工效率的同时,也减少避免人力检测时的出错,提高了排线检测的准确率。作为优选,。作为优选,所述的入料储仓的形状为半球形,半球形的入料储仓更完美能发挥以排线自身重力下滑作为推动作用。作为优选,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电机、卡位传输带和滚轴,所述的电机设在支撑架组上,所述的电机固定在支撑架组下方,所述的卡位输送带和滚轴均设在支撑架组上方,所述的电机与滚轴连接,所述的卡位传输带设在滚轴上,结构简单。作为优选,所述的摄像装置包括灯圈组、摄像头和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固定在支撑架组近传输装置的一端,所述的灯圈组和摄像头均设在固定架上,所述的灯圈组位于摄像头的正下方,结构简单,通过灯圈组的强光来照射卡位传输带上的排线,以便更精准的、无阴影的形式让摄像头进行实时拍摄。作为优选,所述的检测终端包括显示屏、主机和蜂鸣器,所述的主机位于支撑架组右侧,所述的主机分别与摄像装置和显示屏连接,所述的蜂鸣器设在显示屏一侧,不占空间,通过摄像装置实时拍摄排线数据传输至主机来进行对比检测,主机内存有上千份排线检测对比数据,并将对比数据通过显示屏来展示,当检测到不合格的排线则即时响起蜂鸣器。作为优选,所述的收集箱包括废品收集箱和成品收集箱,所述废品收集箱与成品收集箱均放置在支撑架组右侧,当主机检测对比到不合格的排线,在响起蜂鸣器的同时连接运行摇摆夹臂,通过摇摆夹臂来夹起不合格的排线且放置在废品收集箱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的左视图。其中,1、入料储仓,2、卡位导料管,3、软性顶杆,4、卡位传输带,5、滚轴,6、摇摆夹臂,7、灯圈组,8、摄像头,9、固定架,10、显示屏,11、蜂鸣器,12、主机,13、收集箱,14、电机,15、控制平台,16、支撑架组,17、可控卡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包括支撑架组16、放置排线的入料装置和控制平台15,所述的控制平台15设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的控制平台15与入料装置连接,所述的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储仓1、卡位导料管2、可控卡条17和软性顶杆3,所述的入料储仓1固定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卡位导料管2头部连接在入料储仓1底部,所述的卡位导料杆2尾部与传输装置连接,所述的可控卡条17内置于卡位导料管2中,所述的软性顶杆3安装在卡位导料管2尾部内,所述的可控卡条17可控制排线从入料储仓1出料的出料速度,所述的软性顶杆3可控制排线从卡位导料管2下料到传输装置的下料速度,所述的控制平台15分别与可控卡条17和软性顶杆3连接,可控卡条17沿卡位导料管2长度分布,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控制平台15来操控可控卡条17对入料进行制停滑行推动作用,软性顶杆3沿卡位导料管2宽度分布,软性顶杆3用于防止一次性排线入料下滑过多,入料可以控制使得可靠性高。它还包括与入料装置连接的传输装置、用于检测传输装置的排线的检测终端、用于收集检测后的排线的收集箱和摄像装置,所述的入料装置和传输装置分别位于支撑架组16上的左端和右端,所述的检测终端位于传输装置右端的一侧,所述的摄像装置与收集箱13均位于支撑架组16的右侧,所述的摄像装置与检测终端连接,所述的支撑架组16上还设有用于把传输装置上的排线转移到收集箱的摇摆夹臂6,所述的控制平台15设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的控制平台15分别与入料装置、传输装置、检测终端、摄像装置和摇摆夹臂6连接,在支撑架组16上设置入料装置、传输装置、检测终端、摄像装置和控制平台15,在入料装置内放入排线,通过传输装置传输排线,利用摄像装置对传输装置上的排线进行摄像,然后传送给检测终端进行检测,检测后利用摇摆夹臂6把检测后的排线放到收集箱13内,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采用了自动化上料、卡位传输带、机械臂来代替人工助力所进行的入料、检测、分类收集工序,自动机械化生产加工,在提高了排线检测的生产加工效率的同时,也减少避免人力检测时的出错,提高了排线检测的准确率。所述的入料储仓1的形状为半球形,半球形的入料储仓1更完美能发挥以排线自身重力下滑作为推动作用。所述的传输装置包括电机14、卡位传输带4和滚轴5,所述的电机14设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的电机14固定在支撑架组16下方,所述的卡位输送带4和滚轴5均设在支撑架组16上方,所述的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包括支撑架组(16)、放置排线的入料装置和控制平台(15),所述的控制平台(15)设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的控制平台(15)与入料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储仓(1)、卡位导料管(2)、可控卡条(17)和软性顶杆(3),所述的入料储仓(1)固定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卡位导料管(2)头部连接在入料储仓(1)底部,所述的卡位导料杆(2)尾部与传输装置连接,所述的可控卡条(17)内置于卡位导料管(2)中,所述的软性顶杆(3)安装在卡位导料管(2)尾部内,所述的可控卡条(17)可控制排线从入料储仓(1)出料的出料速度,所述的软性顶杆(3)可控制排线从卡位导料管(2)下料到传输装置的下料速度,所述的控制平台(15)分别与可控卡条(17)和软性顶杆(3)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全自动化排线检测机的入料装置,包括支撑架组(16)、放置排线的入料装置和控制平台(15),所述的控制平台(15)设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的控制平台(15)与入料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入料装置包括入料储仓(1)、卡位导料管(2)、可控卡条(17)和软性顶杆(3),所述的入料储仓(1)固定在支撑架组(16)上,所述卡位导料管(2)头部连接在入料储仓(1)底部,所述的卡位导料杆(2)尾部与传输装置连接,所述的可控卡条(17)内置于卡位导料管(2)中,所述的软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旭欢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乐顺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