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5038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6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包括中空两端封闭的储药罐、安装到所述储药罐上通过吸药管与储药罐通的吸药泵、与所述吸药泵连通用于排出吸药管吸取液体的排液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时器电源,用户可执行定时器启动开关,用于在启动时间处启动定时器;所述电源经定时器与吸药泵连接,所述定时器控制吸药泵的启闭;所述储药罐的侧壁设有通气孔和药液注入口。使用时将排液管与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定时持续喷注尿激酶溶液用于溶解双腔静脉留置导管腔内血栓和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外壁的蛋白纤维鞘,避免因堵管出现非计划拔管,减轻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透析技术的发展,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已成为血透患者透析常用的血管通路。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分为临时使用和长期使用2种,建立和维护一个有效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净化治疗顺利进行和透析充分的首要条件。长期使用的双腔静脉留置导管,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双腔静脉留置导管位于血管内部分的导管外壁上通常会附着纤维蛋白鞘,或者导管在腔内抗凝封管时未达到封管要求而产生导管内血栓,使得导管侧孔被堵塞,而影响正常使用。临床常用解决办法是:尿激酶溶栓。由双腔静脉导管内注射尿激酶,让尿激酶在导管保留10-20min,然后再将尿激酶抽出,如此反复循环操作,希望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但是传统的尿激酶溶栓法只适用于早期新鲜的导管腔内血栓,对于溶解导管外包裹的纤维蛋白鞘,如果不是持续缓慢注入尿激酶溶液,溶栓效果不佳,就存在需要拔管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导管溶栓装置,具有能够让患者带在身上,通过导管连接,通过定时器控制等,持续的缓慢的泵入尿激酶溶液,达到溶解血栓和纤维蛋白鞘的效果,能够最长限度维持导管使用寿命,减少拔管风险。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包括中空两端封闭的储药罐、安装到所述储药罐上通过吸药管与储药罐连通的吸药泵、与所述吸药泵连通用于排出吸药管吸取液体的排液管,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时器和电源,用户可执行定时器启动开关,用于在启动时间处启动定时器;所述电源经定时器与吸药泵连接,所述定时器控制吸药泵的启闭;所述储药罐的侧壁设有通气孔和药液注入口。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包括与储药罐连通的柱形连接管和可拆卸套设在柱形连接管端部用于过滤空气中细菌的玻璃纤维纸滤膜;所述药液注入口包括一个矩形管道和套设在所述矩形管道端部硅胶封口膜。进一步地,所述吸药管为硬质管且竖直位于储药罐内,所述吸药管的下部靠近端面的位置设置有液面感应器,所述液面感应器与吸药泵、电源电连接,所述液面感应器感应到液面低于感应器的下端时能终止吸药泵的工作。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器电连接一个指示器,所述指示器可为患者提供听觉、触觉指示。进一步地,所述排液管与吸药泵连接的连接处设有橡胶隔膜,所述隔膜上圆弧形切割形成一个部分与隔膜连接的瓣膜,瓣膜的侧面往靠近吸药泵一端逐渐缩小;隔膜上的限位孔往远离吸药泵的一端逐渐增大,所述瓣膜可紧密嵌入到限位孔内。进一步地,所述储药罐的外侧设置有第一伸缩带、第二伸缩带,第一伸缩带远离储药罐的一端连接卡扣,第二伸缩带远离储药罐的一端连接卡槽,所述卡扣可拆卸的卡接到卡槽内部将第一伸缩带和第二伸缩带连接在一起。进一步地,所述储药罐的上端设有电连接定时器的显示屏,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定时器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为充电电池,充电电池可通过充电线与外界电源连接充电。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使用时,通过药液注入口注入尿激酶,将排液管与双腔静脉导管连接,开启定时器开关,设置好定时器的开启时间和开启时长。到指定的时间吸药泵能自动将尿激酶吸取并注入到双腔静脉导管,并通过双腔静脉导管的侧孔喷出。本技术能定时喷注尿激酶用于溶解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内血栓和双腔静脉留置导管外壁的蛋白纤维鞘,避免因堵管出现非计划拔管,减轻护理人员和患者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4是隔膜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感应器、定时器对吸药泵的控制原理简图。图中:1、储药罐;2、第一伸缩带;3、第二伸缩带;4、卡扣;5、卡槽;6、通气孔;61、柱形连接管;62、滤膜;7、药液注入口;71、矩形管道;72、硅胶封口膜;8、显示屏;9、报警器;10、储药腔;11、工作腔;12、吸药管;13、感应器;14、排液管;15、电源;16、定时器;17、充电插接口;18、隔膜;19、瓣膜;20、限位孔;21、吸药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导管溶栓装置,如附图1所示,包括一个中空两端封闭的透明储药罐1,储药罐1的上端略大于下端;储药管中部侧面相对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第一伸缩带2和第二伸缩带3,第一伸缩带2的自由端连接卡扣4,第二伸缩带3的自由端连接卡槽5。储药罐1上部侧面设有通气孔6和药液注入口7,通气孔6包括一个与储药罐1连通的柱形连接管61和可拆卸套设在柱形连接管61端部用于过滤空气中细菌的玻璃纤维纸滤膜62;药液注入口7包括一个矩形管道71和固定套设在所述矩形管道71端部硅胶封口膜72。储药罐1的上端设置有显示屏8和蜂鸣报警器9。如附图2、附图3所示,储药罐1的上端与储药腔10分离形成一个工作腔11,贯穿工作腔11内设有一根与储药腔10同轴线的硬质吸药管12,吸药管12的下端距离端部3cm处固定连接一个感应器13。吸药管12的上端与吸药泵21连通,吸药泵21的排液端连接排液管14,排液管14贯穿工作腔11的侧壁伸出到工作腔11之外。工作腔11内还设置有可充电电源15、定时器16,其中定时器16固定连接在显示屏8的下端,且与显示屏8电连接;电源15为定时器16、显示屏8、吸药泵21、感应器13提供工作所需的电能,电源15连接有外界充电插接口17,可与外界电源连通充电。如附图4所示,隔膜18为橡胶制成,一体成型的设置在排液管14与吸药泵21的连接的端部,隔膜18的外径等于排液管14的内径。隔膜18上切割形成一块瓣膜19,瓣膜19与隔膜18小部分连接,瓣膜19嵌入到隔膜18限位孔20的一端逐渐缩小,限位孔20则反之,逐渐增大。瓣膜19可紧密贴合嵌入到限位孔20内,然后阻止液体从排液管14往吸药泵21流动。如附图5所示,为整个装置的工作原理图:定时器16接受从显示屏8定时开关的定时信号A、定时调节按钮的时长信号B,然后传输到吸药泵21;感应器13感触到储药罐1内有足够药液的信号C,然后将信号C输送到吸药泵21,当吸药泵21接收到信号A、B、C后即开始工作,达到设定的时长后信号B消失,吸药泵21停止工作。若在工作时感应器13感应到药液量不足时信号C消失,吸药泵21停止工作,并且感应器13会向蜂鸣报警器9发出缺少药液的信号D,蜂鸣报警器9发出蜂鸣声,提醒患者/护理人员添加药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包括中空两端封闭的储药罐(1)、安装到所述储药罐(1)上通过吸药管(12)与储药罐(1)连通的吸药泵(21)、与所述吸药泵(21)连通用于排出吸药管(12)吸取液体的排液管(14),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时器(16)和电源(15),用户可执行定时器(16)启动开关,用于在启动时间处启动定时器(16);所述电源(15)经定时器(16)与吸药泵(21)连接,所述定时器(16)控制吸药泵(21)的启闭;所述储药罐(1)的侧壁设有通气孔(6)和药液注入口(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包括中空两端封闭的储药罐(1)、安装到所述储药罐(1)上通过吸药管(12)与储药罐(1)连通的吸药泵(21)、与所述吸药泵(21)连通用于排出吸药管(12)吸取液体的排液管(14),其特征是,还包括定时器(16)和电源(15),用户可执行定时器(16)启动开关,用于在启动时间处启动定时器(16);所述电源(15)经定时器(16)与吸药泵(21)连接,所述定时器(16)控制吸药泵(21)的启闭;所述储药罐(1)的侧壁设有通气孔(6)和药液注入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孔(6)包括与储药罐(1)连通的柱形连接管(61)和可拆卸套设在柱形连接管(61)端部用于过滤空气中细菌的玻璃纤维纸滤膜(62);所述药液注入口(7)包括一个矩形管道(71)和套设在所述矩形管道(71)端部硅胶封口膜(7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双腔静脉留置导管溶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药管(12)为硬质管且竖直位于储药罐(1)内,所述吸药管(12)的下部靠近端面的位置设置有液面感应器(13),所述液面感应器(13)与吸药泵(21)、电源(15)电连接,所述液面感应器(13)感应到液面低于感应器(13)的下端时能终止吸药泵(21)的工作。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海芸姜丽李臻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