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洪文连专利>正文

坐式马桶水箱的二段式省水置换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733 阅读:3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坐式马桶水箱的二段式省水置换套件,包括有一出水歧管,一控制歧杆,二个入水口皮塞及二根链索。利用由控制歧杆的二支臂及连接二入水口皮塞的二根链索所组成的四连杆机构,控制出水量的大小,将现有的固定一次冲水量水箱置换为二段式省水马桶水箱以实现节约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置换套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对现行抽水马桶进行自行改装、费用低廉。(*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坐式马桶水箱的二段式省水置换套件,尤其是一种可用以改善现有的坐式抽水马桶为省水马桶的水箱置换套件。目前,公知的抽水马桶的一次冲水量为固定的,一般家庭使用时为节约用水,常在大便时或数次小便后才进行冲水。然而由于尿液的水解作用,这种节约用水的方式常会有恶臭及积垢产生,有碍健康及环境卫生。若为了卫生,在每次使用后即冲水,则年耗水量实为可观。为解决上述问题,节水马桶的设计则应运而生。但是现有的省水马桶设计均为一整体马桶的设计,需进行整个马桶或整个水箱的置换,加上所需的工时,对一般家庭而言,也是不小的负担。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坐式马桶水箱的二段式省水置换套件,使其可将现有的坐式马桶水箱升级为省水马桶水箱而节约用水,并可由用户在原马桶装置上自行进行置换操作,以节约工时工资的支出。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一种坐式马桶水箱的二段式省水置换套件中,具有一出水歧管、一控制歧杆、二个入水口皮塞及二根链索。出水歧管的一端连接到原水箱的出口,另一端立于水箱内,中间设有一高位的上入水口及一低位的下入水口。控制歧杆为具有分叉的上支臂及下支臂以及垂直于该二支臂的转轴,该转轴穿出到水箱外,并连接到水箱的原控制钮,二支臂以转轴为中心形成一夹角。二入水口皮塞分别安装在出水歧管的上入水口及下入水口上。二链索分别连接二入水口皮塞及控制歧杆的上支臂及下支臂。在本技术置换套件中,控制歧杆也可为一盘体及直立设于该盘体中心的转轴,转轴穿出到水箱外,并连接到水箱的原控制钮,盘体上有若干个沿边缘而设的链索连接孔,二链索分别连接二入水口皮塞及控制歧杆两侧等高度的两个链索连接孔上。本技术的设计原理是以一固定距离连接一圆周上的一定点到另一圆周上的另一定点,如进行一定点的主动圆周运动,则在另一圆周上的另一点必因该固定距离的限制而作从动圆周运动,这一原理应用于本技术的出水歧管、二链索及控制歧杆的二支臂所构成的四连杆机构,当作为主动杆的控制歧杆上的二支臂旋转时,控制出水歧管上的上入水口或下入水口,使需要小出水量时,上入水口开启;而需要大出水量时,则下入水口开启,或上、下入水口同时开启,从而实现按需要决定出水量,节约用水,将固定的一次冲水量水箱变为二段式省水马桶水箱。本技术置换套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对现行抽水马桶进行自行改装,费用低廉。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小出水量平面动作示意图图1b为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大出水量平面动作示意图图2为出水歧管的立体图图3为第一控制歧杆的立体图图4为第二控制歧杆的立体图图5a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小出水量平面动作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大出水量平面动作示意图图6为第三控制歧杆的立体图图7a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小出水量平面动作示意图图7b为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的大出水量平面动作示意图图中,1.水箱 10.出水歧管 11.上入水口 12.下入水口 13.出水口14.通气口 20.控制歧杆 21.控制钮 50.第一控制歧杆60.第二控制歧杆 70.第三控制歧杆 101.上入水口皮塞102.下入水口皮塞 203.上链索 204.下链索 501.上支臂502.下支臂 503.转轴 504.盘体a.上支臂501静止位置a'.上支臂501小出水量位置a″.上支臂501大出水量位置b.下支臂502静止位置b'.下支臂502小出水量位置b″.下支臂502大出水量位置c.控制钮21静止位置c'.控制钮21小出水量位置c″.控制钮21大出水量位置d.盘体504静止位置 d'.盘体504小出水量位置d″.盘体504大出水量位置图1a及图1b所示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机构的小出水量及大出水量的平面动作图,第一实施例机构应用在出水控制钮21位于原水箱1正面的马桶,包括有一出水歧管10、一第一控制歧杆50、一上入水口皮塞101、一下入水口皮塞102、一上链索203及一下链索204,并配合原装置在马桶水箱1上的控制钮21。出水歧管10如图2所示,其一末端连接到水箱1底部的出水口13,另一端则为一用以平衡压力的通气口14。出水歧管10中段设有一上入水口11及一下入水口12,在该二入水口11及12上,分别设有上入水口皮塞101及下入水口皮塞102(如图1a所示)。上入水口皮塞101及下入水口皮塞102为现有的水箱皮塞,一端转动连接在出水歧管10上,另一末端则分别通过上链索203及下链索204连接到第一控制歧杆50上。如图3所示,第一控制歧杆50的构造又包括有一上支臂501、一下支臂502及一转轴503,二支臂501及502以转轴503为中心分叉呈九十度到一百八十度间的一适当夹角,且该二支臂501及502上有若干个沿支臂方向的链索连接孔,该链索连接孔用以连接上链索203及下链索204,而该转轴503垂直于二支臂501及502,安装时穿出水箱1与控制钮21连接。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机构为一双四连杆机构,该机构的二主动杆为上述第一控制歧杆50的上支臂501及下支臂502,共同驱动元件为连接在第一控制歧杆50转轴503上的控制钮21,中间连杆分别为可挠曲的上链索203及下链索204,而二从动杆则为上入水口皮塞101及下入水口皮塞102。如图1a所示,实线部分为本第一实施例机构的静止状态,其中控制钮21的位置为c,第一控制歧杆50上支臂501的位置为a,该第一控制歧杆50下支臂502的位置为b,而此时二入水口皮塞101及102呈闭合状态;将控制钮21逆时针旋转至位置c'时,则带动第一控制歧杆50的上支臂501及下支臂502旋转至位置a'及b',因上链索203及下链索204之应用长度固定,此一转动因二支臂501及502的夹角安排,造成上链索203被拉动,但下链索204却为松弛(如图中的虚线部分所示),因此上入水口皮塞101得以开启,而下入水口皮塞102则为原关闭状态,此时水箱1中的水通过出水歧管10的上入水口11,冲入水箱1下的马桶内;此一动作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机构的小出水量操作。反之,如图1b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机构的大出水量操作,乃为将控制钮21旋转至位置c″,则带动第一控制歧杆50的上支臂501及下支臂502至位置a ″及b″,此时本第一实施例机构如图中的虚线部分所示,下入水口皮塞102得以开启,而上入水口皮塞101则为原关闭状态。本技术也可为一第二实施例机构的设计,第二实施例机构的构成元件与上述第一实施机构相同,唯一不同仅为上支臂501及下支臂502的夹角为介于零度到九十度间的一适当夹角(如图4所示的第二歧杆60),且其控制钮21的大小水量控制方式为同一方向的二阶段式。如图5a及图5b所示,分为本第二实施例机构的小出水量及大出水量的动作示意图,为说明的统一性,图中的标号与图1a及图1b相同。如图5a所示,当控制钮21由位置c至位置c'带动第二控制歧杆60的上支臂501由位置a至位置a',且下支臂502由位置b至位置b',此时上入水口皮塞101得以开启,而下入水口皮塞102则为原关闭状态。再如图5b所示,当再将控制钮21压位置c″时,则上支臂501至位置a″,且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坐式马桶水箱的二段式省水置换套件,其特征在于:具有一出水歧管(10)、一控制歧杆(50)、二个入水口皮塞(101)、(102),及二根链索(203)、(204);出水歧管(10)的一端连接到原水箱(1)的出口,另一端立于水箱(1)内,中间设有一高位的上入水口(11)及一低位的下入水口(12);控制歧杆(50)为具有分叉的上支臂(501)及下支臂(502)以及垂直于该二支臂的转轴(503),该转轴(503)穿出到水箱(1)外,并连接到水箱(1)的原控制钮(21),二支臂(501)、(502)以转轴(503)为中心形成一夹角;二入水口皮塞(101)、(102)分别安装在出水歧管(10)的上入水口(11)及下入水口(12)上;二链索(203)、(204)分别连接二入水口皮塞(101)、(102)及控制歧杆(50)的上支臂(501)及下支臂(5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文连
申请(专利权)人:洪文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