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44679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包括盖、底座、上外导向筒、下外导向筒、下内导向筒及弹性元件,弹性元件为螺旋状的设置在下外导向筒内壁的弹性元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元件提供足够的弹性刚度,弹性元件和摩擦元件之间的摩擦,提供了足够的阻尼,有效降低了上部高压电气设备的地震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隔震装置,具体讲涉及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输变电工程是生命线工程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强烈地震往往会对输变电工程造成极大的破坏,特别是7级及以上的特大地震。世界各地大地震对输变电工程的震害表明,输变电工程中的电瓷型支架类高压设备极易在大地震中破坏。电瓷型支架类设备包括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支柱绝缘子、避雷器等。地震中,断路器的损坏率最高达到58%,隔离开关的损坏率最高达到30%,避雷器的损坏率最高达到66%。地震期,地震时高压电气设备会发生功能性失效,大地震强度远远超出了高压电气设备本身的抗震能力用于电瓷型支架类设备的减震产品一般有橡胶垫、铅阻尼器和向心式摩擦阻尼减震器。理论分析和试验证明,橡胶垫和铅合金阻尼器这两种产品的减震效果不太理想,特别是在水平和竖两向地震的共同作用下,竖向减震效果几乎为零。虽然向心式摩擦阻尼减震器的减震效果较好,但加工制造复杂,单价较高。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减震效果良好,且制作方法简单的装置来满足现有技术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减隔震装置,解决减震效果不理想,制作复杂的问题。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所述减隔震装置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电气设备相连,所述减隔震装置包括盖、底座、上外导向筒、下外导向筒、摩擦元件及弹性元件,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摩擦元件内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优选方案,与所述螺旋状弹性元件内壁竖直方向上同轴心设置的高度小于所述下外导向筒的摩擦元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优选方案,所述摩擦元件内壁内径大于所述盖下表面的下凸部外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优选方案,所述盖的下凸部的竖直方向为内高外低的阶梯形。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优选方案,同一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至少各平行设置两组减隔震装置。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优选方案,所述摩擦元件为两层组成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内层包括:至少一种纤维基体,所述纤维基体包括具有第一量的多根芳族聚酰胺纤维,具有第二量的多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所述第二量小于所述第一量,以及具有第三量的硅藻土,所述第三量大于所述第一量;至少一种填料;和至少一种粘合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六优选方案,所述弹性元件为包含下述质量配比的组份制成:C:0-0.1%、Si:0-1.05%、Mn:0-1.03%、P:0-0.05%、S:0-0.035%、Cr:15.8-18.2%、Ni:6.4-7.85%、Al:0.65-1.6%、Ti:0-0.035%、Fe:余量。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七优选方案,所述上外导向筒下部具有向内的凸起,所述摩擦元件上部具有向向外的凸起,二者通过凸起相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八优选方案,所述上外导向筒、下内导向筒和摩擦元件均为圆柱形筒状结构,盖和底座为圆柱状。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异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元件提供足够的弹性刚度,弹性元件和摩擦元件之间的摩擦,提供了足够的阻尼,有效降低了上部高压电气设备的地震响应。(2)本专利技术的减隔震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减震效果达到或超过65%,有效控制上部结构地震时的振动幅度。(3)本专利技术减隔震装置广泛适用于变电站内的电瓷型支架类设备,如:避雷器、隔离开关、断路器、支柱绝缘子等,也可以适用于其它工业设备的隔震减震措施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图中:1-盖;2-弹性元件;3-摩擦元件;4-上外导向筒;5-下内导向筒;6-底座;7-减隔震装置;8-连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包括盖1、底座6、上外导向筒4、摩擦元件3、下内导向筒5及弹性元件2,所述盖1的侧壁与上外导向筒4相连接,所述上外导向筒4下部具有向内的凸起,摩擦元件3上部具有向向外的凸起,二者通过凸起相连接。摩擦元件3和下内导向筒5竖直方向上同轴心设置且均与底座6相连接,所述下内导向筒5高度小于摩擦元件3,所述摩擦元件3内壁内径大于所述盖1下表面的下凸部外径。上外导向筒4、下内导向筒5和摩擦元件3均为圆柱形筒状结构,盖1和底座6为圆柱状,所述盖1的下凸部的竖直方向为内高外低的阶梯形。摩擦元件3为两层组成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内层包括:至少一种纤维基体,所述纤维基体包括具有第一量的多根芳族聚酰胺纤维,具有第二量的多根聚丙烯腈基碳纤维,所述第二量小于所述第一量,以及具有第三量的硅藻土,所述第三量大于所述第一量;至少一种填料;和至少一种粘合剂。所述摩擦元件3外层为普通钢材。弹性元件2呈螺旋线结构设置于摩擦元件3内部,螺旋角e为5°-9°,弹性元件2的截面为矩形,边长a≤b,4≤a≤16mm。弹性元件2的两端端圈并紧,且弹性元件2与摩擦元件3的粗糙度大于3.2.所述弹性元件为包含下述质量配比的组份制成:C:0-0.1%、Si:0-1.05%、Mn:0-1.03%、P:0-0.05%、S:0-0.035%、Cr:15.8-18.2%、Ni:6.4-7.85%、Al:0.65-1.6%、Ti:0-0.035%、Fe:余量。地震来临时,弹性元件2受到挤压,受压的弹性元件2外表面与摩擦元件3的内表面接触后发生摩擦,由于阻尼作用,地震的能量转化为热能被消耗掉。通过调节弹性元件2的预紧力,有效控制高压电气设备在小震或风荷载作用下不发生晃动,在大震作用下有效降低上部结构的地震响应。其中,弹性元件2压并时为上部结构的最大变形量。如图2所示,所述减隔震装置7通过连接板8与电气设备相连.连接板8的两端至少平行设置两组减隔震装置7。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和等同替换,但这些变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在申请待批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所述减隔震装置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电气设备相连,所述减隔震装置包括盖、底座、上外导向筒、下外导向筒、摩擦元件及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摩擦元件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电气设备减隔震装置,所述减隔震装置通过连接板与所述电气设备相连,所述减隔震装置包括盖、底座、上外导向筒、下外导向筒、摩擦元件及弹性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元件呈螺旋状设置在所述摩擦元件内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与所述螺旋状弹性元件内壁竖直方向上同轴心设置的高度小于所述下外导向筒的摩擦元件。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元件内壁内径大于所述盖下表面的下凸部外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的下凸部的竖直方向为内高外低的阶梯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一所述连接板的两端至少各平行设置两组减隔震装置。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减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元件为两层组成的复合层,所述复合层内层包括:至少一种纤维基体,所述纤维基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全军陈新孙亮聂京凯黄铁铮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