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65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换向阀芯、螺堵、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阀套侧壁上设有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阀套内设有第一通道,换向阀芯滑动设在第一通道内,并在换向阀芯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主控制腔和次控制腔,第一弹簧设在主控制腔内,第二弹簧设在次控制腔内,换向阀芯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之间切换。其是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体积紧凑、可以实现翻转犁自动翻转控制的插装式翻转控制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压阀
,尤其涉及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
技术介绍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开始推广应用液压翻转犁。用翻转犁进行耕翻怍业,具有无开闭垄、生产效率高、节能等优点。液压翻转犁是利用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来控制左右两套犁体交替作业,以达到无开闭垄的目的。如图6所示,液压翻转犁的翻转机构主要包括悬挂架111、转动轴115、犁梁112和油缸113,转动轴115焊接在悬挂架111上,犁梁112安装在转动轴115上,油缸113两端分别用销轴铰接在悬挂架上部和犁梁112上,犁体114装在犁梁112上。油缸由拖拉机的液压系统控制,犁处于工作状态时,油缸处于最大的伸长状态。在翻转换向时,需要先控制油缸缩短带动犁梁向上翻转,当犁梁旋转到接近垂直位置时,再控制油缸伸出,使犁梁越过“死点”位置,在油缸推力及及重力的作用下继续旋转,直到另一侧工作位置时停止。目前,国内外用于控制油缸的翻转控制阀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手控液压翻转控制阀,另一种是自动翻转控制阀。手控式是由拖拉机驾驶员直接操纵手动滑阀控制油缸油路使双向犁起始翻转,犁在越中位置拨动拨叉带动一个转阀使油缸油路转换,而完成翻转换向的,这种翻转控制阀在地头转弯时拖拉机驾驶员除操纵方向盘、提升犁之外,还要操纵翻转控制阀,在很短时间要完成这几种动作是十分紧张而忙乱的,劳动强度增加;同时需采用两个控制阀不仅构造复杂、成本也高。自动翻转控制阀是利用一套机构控制两个转阀,使第一转阀操纵油缸油路使犁起始翻转,第二转阀控制翻转过程中油缸油路的转换而实现犁的翻转换向。这种翻转机构虽然实现了全自动翻转换向。但是结构十分复杂,可靠性差,而且还需用两个控制转阀成本仍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以实现对翻转犁自动翻转换向控制的插装式翻转控制阀。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阀套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口、回油口、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二工作油口,阀套上设有轴向的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第一通道,第一通道上具有环形的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第三通流槽、第四通流槽及第五通流槽,第一通流槽与回油口相连通,第二通流槽与第二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三通流槽与进油口相连通,第四通流槽与第一工作油口相连通,第五通流槽通过轴向设置的第一通流孔与第一通流槽相连通;换向阀芯,设于第一通道并能滑移,换向阀芯上设有第一凸肩、第二凸肩及第三凸肩,换向阀芯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主控制腔,换向阀芯另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次控制腔,主控制腔内设有使换向阀芯保持右移趋势的第一弹簧,次控制腔内设有使换向阀芯保持左移趋势的第二弹簧,换向阀芯内具有与主控制腔相连通的左空腔以及与次控制腔相连通的右空腔,左空腔具有与第四通流槽连通的第一阻尼孔且左空腔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一通流槽、第二通流槽连通的第四阻尼孔,右空腔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三通流槽连通的第二阻尼孔且右空腔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五通流槽连通的第三阻尼孔;其中,换向阀芯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切换。作为优选,当换向阀芯处于第一位置时,第一凸肩封堵住第一通流槽,第二凸肩封堵住第三通流槽,第三凸肩封堵住第五通流槽,第二阻尼孔露出且与第三通流槽相连通,第四阻尼孔被遮盖住,第三阻尼孔露出且与第五通流槽相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第二位置时,第一通流槽与第二通流槽相连通,且第三通流槽与第四通流槽相连通,第二阻尼孔露出且与第三通流槽相连通,第四阻尼孔露出且与第一通流槽相连通,第三阻尼孔被遮盖住断开与第五通流槽的连通;当换向阀芯处于第三位置时,第二通流槽与第三通流槽相连通,且第四通流槽与第五通流槽相连通,第二阻尼孔被遮盖住断开与第三通流槽的连通,第四阻尼孔露出且与第二通流槽相连通,第三阻尼孔露出与第五通流槽相连通。作为优选,上述第一通道的右端设有螺堵封堵,螺堵和换向阀芯之间形成次控制腔。作为优选,上述左空腔内设有第一阻尼器,上述右空腔内设有第二阻尼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结构简单、合理,零部件少,成本低。(2)通过原理的设计,可以自动实现对翻转缸的缩回、再伸出的顺序控制,从而完成对液压翻转犁的自动翻转控制,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此时换向阀芯处于第一位置;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应用液压原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向阀芯处于第二位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换向阀芯处于第三位置的示意图;图6为液压翻转机构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包括:阀套1,阀套1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阀套1上设有轴向的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11上具有环形的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槽103、第四通流槽104及第五通流槽105,第一通流槽101与回油口T相连通,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二工作油口B相连通,第三通流槽103与进油口P相连通,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一工作油口A相连通,第五通流槽105通过轴向设置的第一通流孔106与第一通流槽101相连通;换向阀芯3,设于第一通道11并能滑移,换向阀芯3上设有第一凸肩301、第二凸肩302及第三凸肩303,第一通道11的右端设有螺堵2封堵,螺堵2和换向阀芯3之间形成次控制腔1b,换向阀芯3另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主控制腔1a,主控制腔1a内设有使换向阀芯3保持右移趋势的第一弹簧5a,次控制腔1b内设有使换向阀芯3保持左移趋势的第二弹簧5b,换向阀芯3内具有与主控制腔1a相连通的左空腔3e以及与次控制腔1b相连通的右空腔3f,左空腔3e具有与第四通流槽104连通的第一阻尼孔3a且左空腔3e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连通的第四阻尼孔3d,右空腔3f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三通流槽103连通的第二阻尼孔3b且右空腔3f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五通流槽105连通的第三阻尼孔3c;左空腔3e内设有第一阻尼器4a,所述右空腔3f内设有第二阻尼器4b。其中,换向阀芯3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切换。当换向阀芯3处于第一位置时,如图1所示,第一凸肩301封堵住第一通流槽101,第二凸肩302封堵住第三通流槽103,第三凸肩303封堵住第五通流槽105,第二阻尼孔3b露出且与第三通流槽103相连通,第四阻尼孔3d被遮盖住,第三阻尼孔3c露出且与第五通流槽105相连通;当换向阀芯3处于第二位置时,如图4所示,第一通流槽101与第二通流槽102相连通,且第三通流槽103与第四通流槽104相连通,第二阻尼孔3b露出且与第三通流槽103相连通,第四阻尼孔3d露出且与第一通流槽101相连通,第三阻尼孔3c被遮盖住断开与第五通流槽105的连通;当换向阀芯3处于第三位置时,如图5所示,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三通流槽103相连通,且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五通流槽105相连通,第二阻尼孔3b被遮盖住断开与第三通流槽103的连通,第四阻尼孔3d露出且与第二通流槽102相连通,第三阻尼孔3c露出与第五通流槽105相连通。本专利技术的工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1),阀套(1)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阀套(1)上设有轴向的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11)上具有环形的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槽(103)、第四通流槽(104)及第五通流槽(105),第一通流槽(101)与回油口(T)相连通,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二工作油口(B)相连通,第三通流槽(103)与进油口(P)相连通,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一工作油口(A)相连通,第五通流槽(105)通过轴向设置的第一通流孔(106)与第一通流槽(101)相连通;换向阀芯(3),设于第一通道(11)并能滑移,换向阀芯(3)上设有第一凸肩(301)、第二凸肩(302)及第三凸肩(303),换向阀芯(3)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主控制腔(1a),换向阀芯(3)另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次控制腔(1b),主控制腔(1a)内设有使换向阀芯(3)保持右移趋势的第一弹簧(5a),次控制腔(1b)内设有使换向阀芯(3)保持左移趋势的第二弹簧(5b),换向阀芯(3)内具有与主控制腔(1a)相连通的左空腔(3e)以及与次控制腔(1b)相连通的右空腔(3f),左空腔(3e)具有与第四通流槽(104)连通的第一阻尼孔(3a)且左空腔(3e)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连通的第四阻尼孔(3d),右空腔(3f)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三通流槽(103)连通的第二阻尼孔(3b)且右空腔(3f)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五通流槽(105)连通的第三阻尼孔(3c);其中,换向阀芯(3)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可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装式翻转控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套(1),阀套(1)的侧壁上设有进油口(P)、回油口(T)、第一工作油口(A)和第二工作油口(B),阀套(1)上设有轴向的左端封闭右端开口的第一通道(11),第一通道(11)上具有环形的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第三通流槽(103)、第四通流槽(104)及第五通流槽(105),第一通流槽(101)与回油口(T)相连通,第二通流槽(102)与第二工作油口(B)相连通,第三通流槽(103)与进油口(P)相连通,第四通流槽(104)与第一工作油口(A)相连通,第五通流槽(105)通过轴向设置的第一通流孔(106)与第一通流槽(101)相连通;换向阀芯(3),设于第一通道(11)并能滑移,换向阀芯(3)上设有第一凸肩(301)、第二凸肩(302)及第三凸肩(303),换向阀芯(3)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主控制腔(1a),换向阀芯(3)另一端的第一通道构成次控制腔(1b),主控制腔(1a)内设有使换向阀芯(3)保持右移趋势的第一弹簧(5a),次控制腔(1b)内设有使换向阀芯(3)保持左移趋势的第二弹簧(5b),换向阀芯(3)内具有与主控制腔(1a)相连通的左空腔(3e)以及与次控制腔(1b)相连通的右空腔(3f),左空腔(3e)具有与第四通流槽(104)连通的第一阻尼孔(3a)且左空腔(3e)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一通流槽(101)、第二通流槽(102)连通的第四阻尼孔(3d),右空腔(3f)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三通流槽(103)连通的第二阻尼孔(3b)且右空腔(3f)具有选择性地与第五通流槽(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立坤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真格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